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写给安团和金币的情书 03

2022-04-10 10:56 作者:无站之车  | 我要投稿

与金币相遇的第六个月,尚处于热恋状态,读本书都能找到一些与金币相关的思考方向,也是挺有趣的。

多巴胺与当下因子

今天要谈的这本书是一本科普作品,名叫《贪婪的多巴胺》。对于多巴胺,人类最初认为它是一种快乐因子,但伴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发现多巴胺实际上是对于预期误差的奖励,一种从新奇事物中得到的快感。得益于多巴胺,人类有了梦想和计划的抽象逻辑能力,可以克制当下饱食的冲动为未来储备食物,可以基于生活经验和实际需求去创造世界本不存在的工具,可以思考和总结出丰富多样的知识体系去认知和改造现实世界。

但是总带着对于未来的预期而行动,持续让多巴胺起主导作用,快感和热情总会有耗尽的一天。爱情就是最好的例子(本书的第一章就是从爱情开始的),当你遇见一个令你心动的人,对方的一切都让人感到完美,满足甚至超越了你的预期。但伴随着交往的深入,你们开始进入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生活,你很难再从对方身上获得惊喜。这个时候爱情能否持续下去,就不再依靠多巴胺的作用了,一系列当下因子需要占据主导了,它们将帮助你用心体验当下,将激情转化为陪伴之爱。

因预期而产生的多巴胺,驱使着人们开始追求爱情,而让爱情稳固长久的则是当下因子主导的陪伴之爱。当下的体验与熟悉且持续热爱的事物,正是因为它们原本的状态已经满足了我们的需要,而非预期,才支撑起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实现协作,获得幸福

现代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越发丰富和多变,人们为了适应不确定性和可能性都在增加的世界,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实现未来预期的奋斗当中。但多巴胺的座右铭是:永不满足,于是人们往往忽视了用心体验当下的生活(多巴胺的分泌会抑制当下因子的作用),一心朝着设想中的目标前进,这也是越来越多人感到不幸福的重要原因。

在《贪婪的多巴胺》中也提到了通过精通一门技能的方式,可以帮助人们去实现多巴胺与当下因子的协作。

需要精通一门技能,说明你还没有掌握相应技能,因此你对于成功习得该技能是抱有预期的,这就促进了体内多巴胺的分泌。而精通技能的过程,以写作、乐器、烹饪等为例,可以拆分成具体的目标,养成在固定时间段写作、用吉他熟练弹奏一首歌曲或者掌握一道特定家常菜的做法。这些具体目标的实现,需要当下因子积极参与进来,让你的身心投入到当下。

书中提到的技能,其实具备一些共性,那就是需要面向技能的本质,精通的目的在于应用和创造。因为只有将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的过程中,才能真正调动当下因子的参与。你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小小进步能够提供正反馈,并将实践经验积累起来,帮助你在最终目标上获得更好的成效,这一过程顺应了多巴胺奖励预期及其误差的偏好。

综上所述,多巴胺对应的是「未来预期」,而当下因子对应的是「当下体验」,只有让两者协作协作起来,才能获得真正的、可持续的幸福。而精通一门技能,并运用技能去创作,是实现两者协作的较好方式。

「未来预期」与「当下体验」,是如何在金币和安团的音乐教育实践中实现统一的

我为主题多样、以小见大的金币儿歌所着迷,为安团自由律动的舞台姿态而感动,为个性化和层次感兼具的演唱风格而上瘾。

—— 写给金币和安团的情书 01

这是金币和安团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三点,而在阅读了《贪婪的多巴胺》一书后,我对于这三点又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儿童有权听到音乐上准备充分、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歌曲,坚信重要的内容能够通过创造性的艺术形式传达给最年轻的儿童。

—— 金币的官方定义(基于机器翻译整理,仅供参考)

金币在长达 60 余年的实践中发展、总结出来的这套创作理念,引导了意国儿歌在创作主题、创作视角上紧紧围绕孩子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理解能力展开。而大量金币歌唱的传唱也让儿歌届认可并持续发展这套理念,进而能够吸引专业作者以这套风格持续产出优秀的作品。(本段最后一句话出自与同好的讨论当中,在此注明,以表感谢)

在持续吸引专业人士开展创作的同时,金币也会面向孩子们开展全国海选来寻找新的金币领唱,既是为金币赛造势,也是通过吸收新鲜血液来激活和传递有关音乐的热情。金币一直是通过电视渠道播出的,让孩子们看见同龄人能够成为优秀音乐作品的实际表演者,在舞台上自信地展示自我,这无疑会激活孩子们体内的多巴胺分泌机制,让她们产生「我也想要成为金币领唱」的预期。

之所以会在校园里成为同学,更多是因为孩子的年龄、居住地以及家庭背景等等客观因素而促成的。而在安团,孩子们是因为同样的爱好而主动汇聚在一起。安团提供了一种与音乐相伴成长的可能性,并且拥有丰富的演出机会,加入安团的孩子们同样是受预期和多巴胺驱动的。

教育的意义是帮助人们拥有应对未来的知识和技能,但正如上文提到的,预期和多巴胺都是永不满足的,始终向前看,会让我们永远得不到快乐。而金币和安团一方面通过优秀的作品和丰富的演出机会去激活孩子们的预期,另一方面也用了一系列巧思来帮助孩子们获得音乐实践中的「当下体验」。

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安团的孩子们可以伴随音乐节奏而自由律动。当下因子的激活,需要持续获得人类感知器官在与外部环境互动时产生的反馈。现代社会无疑是智力驱动的,人们往往看低体力活动的价值,但人类的生理机制决定了只有智力刺激和体力活动结合起来,才能帮助人们真正融入当下的情景当中,改善我们的心情并使我们更有成就感。随音乐节奏而律动,既帮助孩子们把握节拍,也让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享受演唱的这个过程。

此外,金币作品往往采用以小见大的视角,并与孩子们日常生活的场景或事物紧密结合。 这些极具生活气息的作品,能够很好地帮助孩子们更好的体会当下的生活。我很喜欢金币官方定义中的这一段话:

对他们来说,无论是在工作室还是在家里,音乐首先成为了一种表达方式。通过它,他们可以发现自我和周围的世界,抒发他们感受到的情绪,记录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件。 (同样基于机器翻译整理,仅供参考)

金币用了许多方式来实现曲目的趣味性和低理解门槛,这些方式帮助孩子们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去演绎歌曲。而在我看来,在理解的基础上演绎歌曲,是音乐呈现中最为重要的「当下体验」。

  • 动物叫声是金币歌曲中常用的元素,《鳄鱼怎么叫?》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首。学动物叫,其实是成长过程中,孩童通过模仿来认知世界的一种具体表现。将这种元素运用到歌曲当中,不仅仅是有趣,也是在鼓励孩子们顺应自己的好奇心,去与外部世界展开互动。

  • 《毕娜奶奶的宽面条》和《素食僵尸》则将视角指向了日常饮食,前者是面对来自亲人的家庭美食的欢快心情,后者却是孩子们面对蔬菜时受到未知和恐惧驱动在内心上演的一场冒险的外化。

  • 在《我中有你》这首歌中,穿着妈妈的高跟鞋转来转去、对我「十万个为什么」的回应,从爸爸那里学来的一出出恶作剧、用画笔绘出一家三口,这些内容都是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有的经历,通过这些细节自然而生动地展现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

  • 《音乐神童达芬奇》、《伽利略》则将视角对准了历史名人,歌词诙谐幽默,是常人难以想到的视角。

  • 在《生若为猫》这首歌里,作者是从幻想切入主题的,猫的生活、马的生活、公主的生活各有特点。甚至在金币动画的故事设定中,主角的身体情况使得化猫的想象有了现实因素的支持。尽管幻想为主角提供了一份慰藉,但真正改变她生活的是她接纳了真实的自己,并开始为解决问题而努力。最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她,不仅成就了自我,也帮助了众多和她有相同境遇的人。这首歌的主题确实深刻,值得多多思量,但将注意力从主题上离开,你会发现通过幻想切入的这首歌,本身也具有不错的趣味。孩子们或许不能在接触这首歌的第一时间充分理解歌曲的创作用意,但她们会因为顺应幻想思绪的切入点而喜欢上这首歌,并伴随自己的生活学习经历去逐渐理解。

主题丰富、视角独特的金币歌曲,热情洋溢、自由律动的安团现场,这是我对金币和安团魅力的核心印象。而之所以能够实现这些,正是因为金币和安团的教育实践中实现了「未来预期」和「当下体验」的统一,让多巴胺和当下因子能够协调工作。





写给安团和金币的情书 03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