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明朝财主扶贫记
明朝年间,广州南海县有个大财主姓杨,因他积攒了百万家产,大家都称他杨百万。杨百万早年以飘洋发家,后来觉得飘洋太危险,就回到家里专门放债。
杨百万放债的规矩很奇特,他借银子从来不问人是否守信用,也不看家底厚薄,他只看借钱人的相貌。
如果相貌不好,借票上写得多,他要你改少;如果相貌生得齐整,他会让你把借票上的数目改成两倍,多借给你。
杨百万这相面的本事是在海上跟一个异人学的。他的眼睛就像试金石,人走到他面前,一生的好坏,福分的厚薄,他都看得明明白白。
有这种高超相面术的人都去赚大钱了,他却拿来放债。当初唐朝名将李世勣在军中选将,面相福厚的才让他们去出征,那些卑微庸劣的一个也不用。旁人问他是何故,他说福薄之人岂能成就功名?
杨百万因为有相面的本事,所以借出去的银子没有一笔是坏账,都能收回来。
当地有个叫秦世良的,以前也是个读书人,后来家道衰落连饭都吃不饱,只得放弃学业,开了个很小的铺子,卖些草纸灯芯之类。
小本生意只能勉强糊口,手上的钱经常周转不开,好几次他都想去找杨百万借些钱来应急,可又害怕让杨百万相面。
万一相得不好,被当面奚落几句,他秦世良岂不一辈子都要被人轻贱?秦世良一直苦捱着,可是眼看日子就过不下去了。
秦世良思忖着:如今有人还要花银子请人相面呢,现在不花一文钱就能相面,就算杨百万说我面相不好不肯借银子,我也能知道这辈子的命运,这有什么不好?
秦世良鼓足勇气写了张五两银子的借票,等到初一杨百万放债的日子,前往杨家等候。
从清晨一直等到已时,才见杨百万出来,身后跟着几十个家仆,有持笔砚的,有拿算盘的,有捧天平的,还有抬银子的。
杨百万走到中厅坐下,像官府升堂一样,吩咐一声“收票”,等在厅外的几百人一起取出票挤上去。秦世良也跟着人群把借票塞给家仆,然后站在台阶下等着叫名字。
果然如传言所说,杨百万把人一个个喊到面前,从头到脚相看一番,然后才看票上的数目,有的改多为少,也有改少为多的。
被改少为多的人拿到银子后,个个气势昂扬;而那些改多为少的, 拿着几两银子,个个低着头掩面而去。
秦世良看到这番情形,心里打起了退堂鼓。可借票已经收进去了,无奈只好等下去。
秦世良正犹豫着,突然发现和他并排站着的一个人,模样和身材竟和他一样,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秦世良心道:“这人和我长得一样,如果他先进去,看看杨百万怎么说他,也就知道我的吉凶了。”正想着,那人已被叫到厅里去了。杨百万将那人从头到脚仔细看过,然后查看票上的数目,写的是五百两。
杨百万笑道:“老兄哪里借得起五百两?”
那人不服气地说:“我虽然穷,但家中也还有千金薄产。只因在家里闲不住,想借些本钱到江湖上走走,我有家产托底,怎么就还不起呢?”
杨百万说:“老兄不要怪我说话不好听。你这个尊相,别说千金,就是万金也留不住啊。无论你做生意还是不做生意,你的家产都会散掉。不如还是回家闲坐着,好歹还能过几年安逸日子,免得在外面受风霜劳碌之苦。”
那人忿忿道:“不借就算了,何必说得这样不留情面。”说完拿回借票,一路嘟嘟哝哝骂着出去了。
此时秦世良兔死狐悲,不想在这里讨个没趣,就上去想取回借票,谁知正好叫到他的名字,只得硬着头皮走上前去。
杨百万看过秦世良的相貌,突然眉欢眼笑起来,又把他的手掌扯过来一捏,便站起身来说:“失敬了。”再看借票上写着五两时,杨百万大笑道:“看老兄的尊相,将来的家产不在小弟之下,怎么只借五两?”
秦世良有些窘迫,“老员外又来取笑了,晚生家徒四壁,朝不保夕,这五两银子还怕老员外不肯借呢,老员外这样说是在讥诮晚生吗?”
杨百万又将秦世良仔细打量一番,“我敢打包票,老兄将来必定是个财主。现在随便你借五百一千,将来肯定还得起。”
秦世良赶忙说:“就算老员外肯多借,晚生也不敢,老员外随便加几两算了。”
“几两几十两的生意,岂是老兄这样的人做的,你借给你五百两,随你做什么生意,我包你赚钱。而且你赚钱不费力不辛苦,能做个现成的安逸财主。”杨百万说完拿笔递给秦世良,让他改数字。
秦世良只好依他改为五百两,杨百万又留他吃了午饭,把五百两银子包得整整齐齐,派了一个家仆送他回家。
回家后,秦世良心里暗笑道:“我就不信世上有这样的奇事,两个一样相貌的人,命会如此不同,难不成我真能当个财主?”
既然杨百万执意要借钱给他,他也想试试自己有没有这个财主命。听说杨百万早年是做飘洋的生意发的财,那他也到洋里去试试。
第二天一早,秦世良找到经常出海的商人,说想跟他们出去见见世面。商人们见他读过书有用得着的地方,就答应带他一起,还不要他出路费。
秦世良高兴极了,把借来的五百两银子买了绸缎,跟着商人上了船。
这天,船上几个商人正在一起闲聊,忽然听到舵工大喊:“西北方有黑云,要起风暴了,赶快进岛。”
那些水手们立即起身,落篷的落篷,摇橹的摇橹,把船驶进一个岛内。暴风雨说来就来,后面有的船来不及收,被风浪打翻了。
秦世良和船上商人都庆幸船收得早。两个时辰后天放晴了,水手们正要开船,突然从岛中冒出一伙强盗,他们个个身强力壮,手中拿着斧子跳上船来,大声喝道:“快拿银子买命!”
众人见势头不好,一起跪下说:“我们的银子都买了货物,腰间还有些盘缠,你们只管拿去。”
有个像是强盗头子的人站在岸边,对众人说:“我只要货物,不要银子,你们将货物都搬上来。”
船上的强盗听到命令后立即动手,没过一会儿,船就被搬空了。强盗头子又说了句“你们走吧”,水手们这才慌忙挂上帆,离开了小岛。
满船商人号啕痛哭,都埋怨说不该带个运气差的人,连累大家倒霉。
这时的秦世良又恨自己命穷,又受别人埋怨,但还有最重要的一件事,他拿什么去还杨百万的五百两银子。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过了几天秦世良回到家中,丑媳妇总要见公婆,就算钱被抢了,也要和杨百万说清楚。
杨百万收银子这天,秦世良一大早来到杨家,有几百个人等在外面还钱。杨百万把银子收完时天都快黑了,秦世良没脸见杨百万,巴不得天再黑透一点。
杨百万看到秦世良时吃了一惊,“你做什么生意,这么快就回来了。就算你赚了钱,也该多做几趟才是,难道就把钱拿来还我了?”
秦世良满脸羞愧,硬着头皮把船上的遭遇告诉杨百万,末了,深深行了一礼,“都是晚生命薄,扶持不起,有负老员外的栽培。”
“这辈子怕是还不上老员外的钱了,来世做牛做马,一定偿还老员外的债。”说完低着头站在一旁,等候杨百万发落。
杨百万听后丝毫不介意,反而笑着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做生意的人,谁没遇上过盗贼。我当初飘洋做生意,十次就会遇上一两次。”
“自古道:‘生意不怕折,只怕歇。’切不可因为遇上强盗,就断了求财的念头。我再借五百两给你,你再拿去飘洋,这回保你一本数十利。”
秦世良苦笑道:“老员外,你的本钱一次丢不怕,还要丢第二次吗?”
杨百万说:“我若不能扶持你做个财主,大家都要笑我看人不准。你放心拿去用,不要因为不是自己的本钱就放不开手脚。”
“古话说:‘貌不亏人。’有你这样的尊相,偷也能偷成个财主。今晚你先回去,明天是放贷的日子,我预先备好五百两等你。”
第二天,秦世良当真写了一张借票去见杨百万,走进大厅,杨百万已经准备好五百两银子放在桌上,上面写着“大富长者秦世良本钱”。
当时其他人的银子都没发,杨百万先把这一宗银子交给秦世良说:“银子你收去,我还有一句先凶后吉的话嘱咐你,万一这宗银子又有什么差池,你再来向我借,我绝不会看错的。不管你折本还是赚钱,我一定要看到你做财主。”
秦世良谢过杨百万,暗自思量:老员外的心意是好的,但他吩咐的话绝不能照做,上次我就是胆子大才坏了事。老员外刚才说先凶后吉,这不是什么好兆头。这次一定必要谨慎,飘洋的险事千万不能再做了。
回家后,秦世良想着还要留条退路,就把银子分成两份,二百两封好藏在地窖里,他带着三百两银子前往湖北贩米。
秦世良在路上遇到一个老汉,两人结伴同行。老汉说他的家主是襄阳府的官员,前些日子运粮进京,回来时批文被响马抢去了,如今家主被关在狱中。
只有重新去开个批文才能救人,可上京路费和打点衙门的费用需三百两银子,家主是个穷官拿不出这么多钱,怕是性命难保。老汉说着,竟流下泪来。
秦世良见他是个义仆,心里十分同情,只可惜爱莫能助。两人一路同行同住,第三天早上秦世良起来收拾行李,发现银子不见了,他吃了一惊,大喊店里有贼。
旅店老板查点客人,单单不见了那个老汉。秦世良知道银子是被他拐走了,追了很多路,但不见老汉的踪影。秦世良气得捶胸顿足,哭了一场,只得返回家去。
他拿出地窖里的二百两银子,还是到湖北去贩米。到了地方,他找了一个米行住下,因为客多米少,要在那里等货。
有一天,他看见一个客人的相貌身材都和自己相似,听口音也是广东人,就上前问道:“兄长几个月前是不是向杨百万借过银子?”
那人回答:“是去过一次,可他没借给我。”
秦世良说:“难怪我觉得眼熟,那天小弟也在,听见他说兄长的话,小弟也替兄长不平呢。”
那人似乎并不介意,“他说话虽然直,但还是准的。小弟那次回家后,遇到一桩人命官司,家产耗掉了三分之二。现在只得将剩下的田地卖了二百两银子,出来做生意。能赚钱当然好,万一折了本,那就应了他说的话。”
“他的话断凶可能还准,断吉却不灵验。”秦世良把杨百万说他能做财主,他却一再被劫被拐的遭遇说了一遍。
“我听人说他相中一人,说那人将来会和他一样富,原来就是老兄你啊,失敬失敬!”
接着两人互问了姓名,原来那人也姓秦,名世芳,在南海县西乡居住。
秦世良说:“这也奇了,我俩相貌相同,姓又相同,名字也像兄弟一样,前世定有些缘分。兄长如果不嫌弃,我们结为兄弟如何?”
“万万不可,”秦世芳说,“按照杨百万的相法,老兄是他日的陶朱公,小弟将来是个饿死的人,怎敢高攀呢?”
秦世良笑道:“兄长不要取笑小弟了。”秦世芳也跟着笑起来。
于是两人备下祭品,写出生辰年月,世芳为兄,世良为弟,在神前结了金石之盟。随后搬到一个房间促膝长谈,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一天,米行主人来告诉他们米到了,让拿上银子去买货。秦世良让兄长先买,秦世芳进屋取银子,忽然大叫起来:“不好,我的银子被偷了!”
他怀疑是送饭的小厮偷的,就对米行主人说:“我这二百两银子是一家人的性命,你若不替我查出来,我就算死在你家,也绝不空手回去。”
米行主人解释道:“小厮都是家中的亲戚,绝没有做贼的道理。”让秦世芳去查查同住的客人。
“同住的是我兄弟,难道会偷我的银子?”
主人说:“你这又不是亲兄弟,只不过萍水相逢偶然结下的。结拜兄弟而已,什么事做不出来?就算你信得过他,我也信不过。”
秦世良在一旁生气道:“你这意思,钱就是我偷的了?”说完走进房中把行李搬出来,让秦世芳搜。
秦世芳不肯,他便打开袋子,取出一封银子说:“这是我自己的二百两,此外若还有银子,就是老兄的了。”
米行主人问道:“这就怪了,怎么他是二百两,你刚好也是二百两,难道一点零头都没有吗?”
米行主人又继续问了秦世芳银子封装的件数,问完后又对秦世良说:“你的银子封数件数也要说来,看看对不对。”
秦世良去杨家借银子时,银子是提前封好的。之后又在地窖里放了两个月,取出来没打开过,如今哪里记得是怎么封的?
米行主人把银子拆开查看,恰好和秦世芳说的一样。秦世芳又细细看了一遍说:“数目相同,成色也差不多,只是包银子的纸和上面的字迹完全不一样。”
“哪有你这样的呆客人,”主人瞥了秦世良一眼,“他既然偷了银子,难道不会换几张纸包包,再写几个字混混?现在银子查出来了,随便你认不认,只要不赖在我家小厮头上就行。”
秦世良气得目瞪口呆,有话也说不出。秦世芳斟酌道:“贤弟,这桩事叫劣兄也为难。”
“想不认,可我的银子找不出来,一家人性命难保,认了又怕冤枉贤弟。如今只能用个两全的办法,大家都认一些倒霉,各分一半钱去做生意,胡乱了结这事算了。”
“哪有这样的道理。”秦世良说,“如果是小弟的银子,兄长一分一毫也不该认了去;如果是兄长的银子,小弟也分毫不能拿。”
“事事都可以仗义,只有银子是仗不得义的。兄长如果仗义让给小弟,就是独为君子;小弟如果仗义让给兄长,就是甘为小人了。”
“那该怎么处理呢?”秦世芳问。
秦世良说:“如今只有向神证明。只要兄长肯赌咒,说银子断然是你的,小弟情愿空手回去;如果小弟也赌咒,说银子是我的,那么兄长也只好空手回去了。”
世芳认为神圣面前不能儿戏,还是建议各分一半,世良坚持要赌咒发誓,两人争论不休。米行主人和客商都替世芳鸣不平:“明明是你的银子,为什么要分他一半?”
又沉下脸对秦世良说:“我这米行是财富聚集的地方,容不下你这等偷钱的人,还不快些把饭钱结清了走人。”
秦世良是个有血性的,哪里受得住这样的话。他转身去请了城隍和关圣的祭品,在米行当着众人对天跪拜,赌咒发誓说银子不是他偷的。
他没有咒别人一句,只是想还自己一个清白,拜完后算了饭钱,背上行李就走了。秦世芳苦苦留他,可如何留得住?
秦世芳瞒了众人,分出一百两银子追出去送他。秦世良坚决不要银子,拜别秦世芳回南海去了。
等到收银日,秦世良去见杨百万,哭诉自己命穷,不堪扶持,两次都辜负了周济之恩,言语间尽是忐忑不安。
杨百万说了些好话安慰他,不但不后悔,还要再借银子给他。秦世良再三推辞,杨百万才没有勉强。
从那以后,秦世良收了几个学童教书度日。同乡邻里给他取了个外号叫“财主”。 一来笑他不替杨百万争气,二来说杨百万的眼睛也会相错人。
那天秦世芳和世良分开后,返回米行买米。因为送世良耽误了一天,米被别人买去了,只剩下几百担稻子。
米行主人说:“你现在不买又要等几天了,不如买下来,自己舂成米也是一样的,省得在这里耽误工夫。”秦世芳就把二百两银子全部买了稻子。
那一年淮扬两府闹饥荒,家家户户把留做种子的稻子舂成米吃了,等开春要播种的时候,一颗种子也没了。
稻种成了紧俏货,竟卖到了五两银子一担。秦世芳的稻子一到,千人万人争着买,眼下的稻子比珍珠还值钱。
不到半个月的工夫,卖了一本十利,二百两银子变成了二千两。秦世芳又在扬州买了一些岕茶运到京城去卖,京城的人一向只吃松萝茶,扬州茶在这里并不受欢迎。
没想到那一年京城瘟疫流行,得病的人发热口干,吃了扬州的岕茶能够止渴。一时间,秦世芳的茶叶卖出了药的价钱,几个月下来,又是一本十利。
秦世芳真可谓一步登天,他想着杨百万说他的话,都是些狗屁。这时他恨不得飞回家让杨百万看看,看他还有什么话说。
秦世芳乘船南下,又顺道做了些生意,此时他手里已有三万两银子,便从苏州买了绸缎带回广东。
回到南海,秦世芳将货物留在船上,自己先进了家门。妻子见他回来,大惊小怪地问:“你最近在哪里,做什么勾当去了?”
秦世芳觉得奇怪,“你明知道我去做生意了,怎么这样问?这回我一本百利,现在已经是大财主了。”妻子大吃一惊,“你连本钱都没有,拿什么去赚的钱?”
“你这是什么话,我把田卖了二百两银子,怎么说没有本钱?”
妻子拿出一封银子给秦世芳,“你这二百两银子一直放在家里,什么时候带去了?”
“你那天出门后,我晚上睡觉在枕头边摸到这封银子。我以为你很快就会回来取,谁知一直没回来。我怕你没有路费流落异乡,怎么会成了财主?”妻子问道。
秦世芳呆了半晌,叹了口气说:“钱是赚了不少,负心人也做够了。”接着就将疑心秦世良偷银子的事告诉妻子。
妻子说:“原来如此。不过本钱虽然是他的,但运气是你自己的,大不了把二百两银子还他就是。”
秦世芳直摇头:“有本才有利。如果不是有他这些银子做本钱,别说做生意了,就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而且还让人家背了个贼的名声,仔细想想,我成什么人了?”
“现在只有将本利一起送还给他,随便他分多少给我。 一来向他赔罪,二来也显出我不是有意对不起他,这才是个男子。”
秦世芳在家住了一天,就坐上货船去南海找秦世良。打听到秦世良的住处,秦世芳看见一间破烂的茅屋,门上贴着一副对联:数奇甘忍辱,形秽且藏羞。
秦世芳读了,知道是对那件事有感而发,心里更加不安。他推开门,看见一些小学童坐在那里写字,秦世良穿着破烂衣服,正在打瞌睡。
“贤弟醒来。”秦世芳上前叫了一声,把秦世良吓出一身冷汗,还以为秦世芳赶来羞辱他。
秦世芳对他作了个揖,又跪下来磕头,嘴里说着“劣兄该死,劣兄该死”,秦世良一头雾水,索性也跪下来和世芳对拜。
两人拜完后,秦世芳把事情原原本本说了一遍,并说明来意:“劣兄今日一来负荆请罪,二来连本连利送来交还原主。”。
秦世良听完后只是笑笑:“这样说来,小弟的贼名可以洗清了。”
“不过这事过去这么久了,兄长尽可以隐瞒,如今肯说出来,足见兄长是个有大德的人。小弟命薄,不敢再求那笔本钱,如今能洗去贼名已是万幸,兄长的盛情小弟心领了。”
秦世芳说:“这是哪里话,劣兄如果没有贤弟的银子做本钱,别说获利,连家都回不了。如今本利共三万,我全部买了绸缎,贤弟叫人把货搬上来。劣兄虽然花了一年工夫,但都是侥幸碰对了时运,不曾受什么辛苦。”
“贤弟如果念结义之情,随便赠劣兄几百两银子作为酬劳就行。如果贤弟还推辞不受,那可就是自己独为君子,叫劣兄做那贪财负义的小人了。”说完就拉秦世良去收货。
“老兄不要矫情,世上哪有自己求来的富贵,送给别人的道理。”秦世良急了,“小弟今天如果受了这些东西,就是把自己当做了茅坑,以后世间不干净的东西,都可以丢来了,这是万万要不得的。”
秦世芳变了脸,“贤弟如果坚持不接受,劣兄就叫人把绸缎搬上来,买几担干柴,点一把火烧了。”
秦世良见他说得坚决,只得赔个笑脸道:“老兄不要着急,现在天也晚了,先住下来,明天我们再商量。”
晚上两人叙旧谈心,十分畅快。偶然聊起了杨百万,秦世芳说:“杨百万空有相面的名声,眼力一点也不准。就拿我来说,他说我无论做不做生意,千金家产都会散掉。”
“我在家的时候命虽然不好,但做生意却时运亨通。现在这些货物虽不是我的,但贤弟是个仗义之人,多少会分我一些。我拿着钱再去做些生意,还怕挣不到一点家产,可见他尽是胡说。明天我要去问问他,贤弟你陪我一起去,看他还有什么话说。”
秦世良面露难色,“我去是要去的,只是借了他一千两银子,本利全无,不好见面。”
秦世芳大笑道:“你如今有了三万,还愁什么一千?明天就把本利算一算,用那些绸缎还给他就是了。”
第二天正好是初一,杨百万放债的日子。
秦世芳心生一计,“我如果直接去问他,他肯定会耍赖。干脆我去找他借一千两银子,他如果不借,我们再翻出他去年说的话,取笑他一番,这岂不畅快?”
于是两人一大早来到杨家,递上借票等着叫名字。叫到秦世芳时,他故意装出落魄的样子,走上前让杨百万相面。
杨百万将他从头到脚看了一遍,又把他的脸仔仔细细看了半个时辰,然后对家仆说:“可以借给他,还得起。”
秦世芳有些意外,“老员外看仔细些,万一银子放落空了,可不要懊悔。”
杨百万说:“若是去年借给你就要落空,今年借去,不会落空的。”
“原来老员外认出是去年借过的。既然如此,为什么去年借不起,今年就借得起?”
杨百万道:“论你的相貌,是个彻底的穷人,只是脸上的气色与去年大不相同,去年是一团滞气,不但做生意不赚钱,还有官司。去年如果把钱借给你,也会赔到官司里去。”
“如今你脸上不但没了滞气,还生出许多阴骘纹。想必你是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才有了这等气色,将来定要发财。”
“不过我有句话要嘱咐你,你自己的福分有限,必须帮着一个大财主,沾些他的时运,才会本少利多赚大钱。要是你自己单枪匹马去做,就算不折本,也只能得些蝇头小利。”
秦世芳听得毛骨悚然,不由地跪下来说:“老员外不是凡人,乃是神仙下凡来点化众生的,请受晚生一拜。”
杨百万扶起他问道:“怎见得我是神仙?”
“其实晚生今天不是来借银子,而是来挑老员外错处的,但没想到晚生的毛病都被老员外说准了。”接着秦世芳就把去年弄出人命官司,还有错拿秦世良钱的事情细细说给杨百万听。
这时秦世良也走上前来,“去年湖北贩米遇到的正是这位仁兄,如今他连本带利送来还我,我实在不能接受。烦请老员外劝劝他,省得陷我于不义。”
杨百万听了仰天大笑了一通,对众人说道:“我杨老儿的眼睛怎么会看错?”
又指着世良说:“我去年说他不管怎样折本,定要做个财主。现在他折本竟折出上万两银子来。”
“我还说过他不费一丝气力,不受一点辛苦就能当财主。如今别人替他走了千山万水,赚了大钱送上门来,可不就是个现成的安逸财主。”
当时在场的有好几百人,大家齐声喝彩道:“好相法,真是神仙!别说秦兄该下跪,连我们都要拜服了。”
杨百万又仰天笑了一顿,对秦世良说:“这笔钱你也推辞不掉。他如果不发这片好心,别说三万,就是三十万也留不住。现在我替你们做主,一个出了本钱,一个费了心力,对半均分,谁也不要再推辞。”
杨百万替他们把船上的绸缎对半分开,秦世良的一半叫人搬上岸,秦世芳的仍留在船上。当晚,杨百万大摆宴席款待二人,一来褒奖他们的好品行,二来也夸自己的相法确实不差。
秦世芳第二天辞别世良,将一半货物装回去。走到家门口时,看见两扇大门被砍得稀碎,他急忙走进屋内,看见妻子睡在床上叫苦连天。
妻子说:“那天你出去后,晚上有上百个强盗打进门来把我捆了,说你带了几万两银子回家,让我拿银子买命。我跟强盗说银子和货你都带走了,他们不信,一直把我吊到天亮才离开。”
秦世芳听了心有余悸,叹了口气说:“杨百万真是活神仙,如果我不是把绸缎装去还给贤弟,肯定要被强盗抢去。这样看来,我做了个好人,还得到一半货物。”
“咱们现在有了这些财物,乡间是不能住了,趁早搬进城去吧。”妻子说。
秦世芳想,杨百万叫我帮个财主沾些时运,现在看来,以前我的运气都是秦世良兄弟的。我何不搬进城里依傍着他,也不图赚大钱,只要能保住这些身家就够了。
于是他和妻子赶紧收拾东西搬上船,一刻也不敢多留,连夜就去城里了。后来他与秦世良合买一所房子同住,两人相貌相似,不知道的都以为他们是亲兄弟。
@北三坡
故事改编自《连城璧》
感谢您的点赞关注,欢迎留言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