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的重建》导论㈡解密亲密关系行为 |【美国】阿米尔·莱文 【美国】蕾切...

《关系的重建》导论㈡解密亲密关系行为
⒈依恋风格从何而来? 关于依恋风格的最初猜想是:依恋风格是家庭教养的产物。而如今,我们得知成人依恋风格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父母的照顾方式当然是其中之一,但其他因素也不容小觑,包括我们的各种人生阅历。
⒉ 研究发现,大概平均每四个人里面,就有一个能够把依恋风格四年一换。然而这种改变总在人们的无意识中发生,因此人们往往意识不到这种改变。
⒊成人依恋理论致力于为那些看起来毫无章法可循的亲密关系,提供一种精准而有理有据的洞悉方式,能够有意识地让自己的依恋风格向安全型转变,而非为生活事件所支配。
⒋对我们来说,了解这三种依恋风格就是拓宽了视野。于是我们在看待自己或是周围朋友的恋爱关系时,会产生一种新的视角。
⒌通过将各种依恋风格套用到我们的家人、同事以及朋友身上,我们会对他们的亲密关系产生全新而且更为清晰的解读。他们的行为将不再那么难以捉摸,在一定情景之下或将可以预测。
⒍依恋理论建立在这样的一种主张上:对于亲密关系的这种需要,是根植于我们的基因中的。进化使得我们会在我们的生命中选择出少数几个个体,视为珍爱。
⒎在整个进化史中,基因选择令人们变得更有依恋性,其实是因为如此一来更有生存优势。在史前时代,单单依靠个体自身的人,很难在猎食者面前保护自己周全。因此,这些依靠着亲密伴侣而活下来的人,往往会将自己对亲密关系的偏好传递给下一代。
⒏对亲密角色的需要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的大脑才进化出一种生物性机能,专门负责建构与规制我们与依恋对象(包括父母、子女以及爱侣)的联结。这种机能就是依恋体系(attachment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