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上孝宗皇帝第三書 【南宋】陳亮.撰

2022-10-22 12:42 作者:舞胎僊館門外灑掃僕  | 我要投稿

臣竊惟,藝祖皇帝經畫天下之大略,蓋將上承周、漢之治。太宗皇帝一切律之於規矩準繩之內,以立百五六十年太平之基。至於今日,而不思所以變而通之,則維持之具窮矣。舉江、浙、閩、廣之士,亡慮十四五萬數,蜀不與焉,而齷齪拘攣,日甚於一日。選人之在銓者,殆以萬計,而僥倖之源未有窮已,財用之入倍於承平之時,而費於養兵者十之九,兵不足用,而民日以困。非必道微俗薄而至此也,蓋本朝維持之具,二百年之餘,其勢固必至此,藝祖皇帝固已逆知之矣。使天下安平無事,猶將望陛下變而通之。而況版輿之地半入於夷狄,國家之恥未雪,臣子之痛未伸,天錫陛下以非常之智勇,而又啟陛下以北向復讎之意,乃欲因今之勢而有為焉,此所以十有七年之間,聖慮愈勞,而取效愈遠也。羣臣既不足以望清光,而草茅賤士不勝憂國之心,私以為陛下春秋五十有二,經天下之事變為已多,閱天下之義理為已熟,舉足造事,必不傷國家之大體,叩囊底之智,猶足以辦此醜虜。六十以往,顧將望一日之安,而亦何忍遺患於後人乎!


臣以為拘攣齷齪之中,其勢當有卓然自奮於草茅,而開悟聖聰者。臣不自量其分之不足,而竊有志焉,是以具國家社稷之大計,質之天地鬼神,而獻之闕下。陛下亦卓然拔之羣言之中,特命大臣察其所欲言之意。臣妄意國家維持之具,至今日而窮,而藝祖皇帝經畫天下之大指,猶可恃以長久,苟推原其意而變通之,則恢復不足為矣。然而變通之道有三:有可以遷延數十年之策,有可以為百五六十年之計,有可以復開數百年之基。事勢昭然,而效見殊絕,非陛下聰明度越百代,決不能一二以聽之。臣不敢泄之大臣之前,而大臣拱手稱旨以問,臣亦姑取其大體之可言者三事以答之,而草茅亦不自知其開口觸諱也。


其一曰:二聖北狩之痛,蓋國家之大恥,而天下之公憤也。五十年之餘,雖天下之氣銷鑠頹惰,不復知讎恥之當念,正在主上與二三大臣振作其氣以泄其憤,使人人如報私讎。此《春秋》書「衡人殺州吁」之意也。若祇與一二臣為密,是以天下之公憤而私自為計,恐不足以感動天人之心,恢復之事亦恐茫然未知攸濟耳。


其二曰:國家之規模,使天下奉規矩準繩以從事。羣臣救過之不給,而何暇展布四體,以求濟度外之功哉!故其勢必至於委靡而不振。五代之際,兵財之柄倒持於下,藝祖皇帝束之於上,以定禍亂。後 世不原其意,束之不已,故郡縣空虛,而本末俱弱。今不變其勢而求恢復,雖一旦得精兵數十萬,得財數萬萬計,而恢復之期愈遠,就使虜人盡舉河南之地以還我,亦恐不能守耳。


其三曰:藝祖皇帝用天下之士人以易武臣之任事者,而五代之亂不崇朝而定。故本朝以儒立國,而儒道之振獨優於前代。今天下之士爛熟委靡,誠可厭惡,正在主上與二三大臣反其道以教之,作其氣以養之,使臨事不至乏才,隨才皆足有用,則立國之規模不至戾藝祖皇帝之本旨,而東西馳騁以定禍亂,不必專在武臣也。前漢以軍吏立國,而用儒輒敗人事。要之人各有家法,未易輕動,惟在變而通之耳。天下大勢之所趨,非人力之所能移也。


臣之所以為大臣論者,其大略如此。而所謂數十年之策,百五六十年之計,數百年之基,與夫恢復之形勢,事大體重,苟未決之聖心,則不可泄之大臣之前也。故止陳其大略之可言者三事以答之,二三大臣已相顧駭然,而臣亦皇恐而退。疎遠草茅,寧復有路以望清光乎!馬周,一時瑣瑣之才也。太宗喜其為常何陳事,召使面對,未至之間,使者連數輩趣之。使有能為太宗開禮樂法度者,其召之當不容喘矣。陛下聰明邁越太宗,而拔臣於羣言混淆之中,孤立以行一意,卒不免泯沒而止,其罪在臣之蹤跡不明,有以誤陛下也。


臣本太學諸生,自憂制以來,退而讀書者六七年矣。雖蚤夜以求皇帝王伯之略,而科舉之文不合於程度不止也。去年一發其狂論於小試之間,滿學之士口語紛然,至騰謗以動朝路,數月而未已。而為之學官者,迄今進退未有據也。臣自是始棄學校,而決歸耕之計矣。旋復自念:數年之間,所學云 何,而陛下之心,臣獨又知之,苟徒恤一世之謗,而不為陛下一陳國家社稷之大計,將得罪於天地之神與藝祖皇帝在天之靈而不可解,是故昧於一來。舊名已在學校之籍,於法不得以上書言事。使臣有一毫攫取爵祿之心,以臣所習科舉之文更一二試,而考官又平心以考之,則亦隨例得之矣。何忍假數百年社稷之大計,以為一日之僥倖,而徒以累陛下哉!


世固有卻萬鍾之祿而不受者,亦有爭一錢以至於相殺者,人情相去之遠,何啻於十百千萬也!而臣欲持空言以自明,亦淺矣。然審察十日,而不得自便之命,臣將無以自見於山林之士,徒以傷陛下招致天下豪傑之道。臣今更待罪三日,而後渡江,誓將終老田畝,以弭羣論,以報陛下拔臣言於眾中之恩。故昧死拜書,以辭於闕下。臣闔門數十口,去行都無四百里,當席藁私室,以聽雷霆之誅。干冒天威,罪當萬死。

上孝宗皇帝第三書 【南宋】陳亮.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