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日本,中国一季度汽车出口全球第一
上班路上遇到一辆丰田验证码,心里一惊:这好像是我见过的第一辆绿牌日系车。
新能源车领域,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的日系车,彻底落伍了。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一季度汽车出口107万辆,同比增长58.1%。同期,日本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日本一季度汽车出口95.4万辆,同比增长5.6%。
数据表明,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已经超越日本,并有望成为全球第一。
汽车工业,是真正代表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行业,经过数十年的“市场换技术”战略,中国汽车终于迎来了硕果累累的季节。
不过,数据的背后,有两个重要的知识点:一是出口汽车中,以国产品牌为主,仅有12%是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二是出口量超过了日本,并不代表汽车工业超过了日本,日本车企的主要销量来自于各国本地的合资工厂,想要彻底超越,中国车企还要去世界各地建厂,任重道远。
人的年纪大了,往往会想起很多事,岁月的长河里,曾经为之努力过的,都已变成了过往烟云。车企年纪大了,也会想起很多事,比如历史悠久的上汽集团,曾经在上世纪50年代末提出“凤凰”牌轿车成为国民车的畅想。
如今,凤凰车消失在历史里,改头换面的MG品牌成为出口主力。
上汽旗下的两个品牌MG和荣威,都来自于英国的罗孚汽车。
罗孚成立于1877年(光绪年间),曾是英国领导的世界工业革命的象征。最辉煌的时候,旗下有罗孚、路虎、捷豹、名爵、Mini等子品牌,Mini成为英国王室的最爱。
后来路虎和捷豹兜兜转转卖给了印度塔塔,Mini卖给了宝马。
中国车企竞购罗孚的时候,英国人秉承搅屎棍的传统,把品牌卖给了南汽,把技术卖给了上汽。南汽推出了MG品牌,上汽则推出了荣威品牌。
再后来,南汽和散漫的意大利人合作过程中破产重整(意大利是唯一在中国屡屡失败的汽车强国,菲亚特依维柯两张好牌烂在南汽手里,后来菲亚特收购克莱斯勒后卷土重来,JEEP又倒在广汽手里),上汽并购了南汽拿到了罗孚的全部遗产,把MG和荣威整合。
如今,欧洲人依然保持着对MG品牌的接纳,所以MG成为上汽出口的“杀手锏”。也是中国出口汽车中销量最高的单一品牌,2022年出口超百万辆。
一、业绩不佳,亮点频出
2022年年报显示,上汽集团2022年实现营收7440.63亿元,同比下降4.59%;归母净利润161.18亿元,同比下降34.30%。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制图:诗与星空
全年联营和合营企业投资收益108.40亿元,同比下降37.6%。
不过上汽2022年业绩不佳的原因比较特殊,据公司年报,主要系产业链供应链运转受阻、市场出现大幅波动、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等超预期因素的叠加影响。
从销量上看,2022全年公司实现整车销售530.3万辆,其中自主品牌整车销量278.5万辆,占比52.5%;新能源汽车107.3万辆,同比增长46.5%;海外销量101.7万辆,同比增长45.9%。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制图:诗与星空
公司有两个亮点,一是自主品牌的销量和占比都有提升,二是海外销量增速明显。
依托于中国强大的新能源车产业链,在国内卷出天际的新能源车们,迈出国门大杀四方。
除了上汽,还有一家车企更离谱:比亚迪出口销量同比增长15.5倍。
二、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上汽的自主化之路
说个暴露年龄的事,星空君小时候坐过上海牌轿车,只不过记忆过于久远忘记了具体的体验。
这款车在1991年正式停产,之后包括上汽一汽等巨头,都放弃了自主品牌的尝试,迅速开启了“市场换技术”的合资路线。
上汽的桑塔纳和一汽的捷达,一度成为机关企业商务车的唯二选项。
即便是三五年前,星空君在分析各大车企自主化品牌进展的时候,依然对这种“买办”的行为表示不屑。
但普通人是没有战略观和格局观的,当一汽上汽成功的锁定了大众近半利润的时候,中国和德国的汽车工业就密不可分了。
而当上汽在经过收购双龙的失败后,依然坚定的走国际路线,终究迎来了闪闪发光的时刻。
三、全面超越日本,从东南亚起步
其实,日本车最大的销量不是从本土出口,而是在其他国家成立的合资厂。
因此,如果想要全面超越日本汽车工业,一定要出国建厂。
好消息是,东南亚的中国合资车企,已经卷起来了。
上汽在泰国、印尼、印度设立了3个海外整车制造基地,建立起超过2000个海外营销服务网点,并开通了东南亚、墨西哥、南美西、欧洲等6条自营国际航线。
现在泰国销量第一的新能源车是比亚迪,燃油SUV销量第一是长城哈弗... ...
东盟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总人口差不多7亿人,中国、东盟再加上印度(虽然现在和印度做生意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基本上就是全球过半人口了,消费潜力非常强悍。
中国推动一带一路是为了让这些国家变得更富裕,富裕起来以后呢?很简单,买中国的产品就好了。
四、库存压力
当然了,自主品牌和新能源车的强劲势头是好事,但传统的合资燃油车业务,也不能忽视。毕竟,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是目前公司的核心资产。
财报上看,合资车的经营压力非常大。其中,大众转型的决心前所未有。正在中国全面玩命推动ID系列电动车,这也让星空君看到了一个老牌世界巨头试图追上新时代的努力。
大众汽车集团正在安徽合肥建设纯电动汽车工厂,该工厂计划于2023年下半年投产,每年将为大众安徽MEB工厂生产的纯电动车型提供15万~18万组高压电池系统。还控股了动力电池企业国轩高科,国轩高科正在推进为集团生产和供应磷酸铁锂标准电芯的项目。
按照规划,到2030年,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销售的新车中可能有60%会是纯电动汽车。未来,大众汽车集团将全力专注于纯电动汽车市场。
可以预见的未来,南北大众彻底转型后,将会为一汽、上汽贡献不菲的利润。
在转型完成之前,燃油车业务,却成了上汽的负担。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制图:诗与星空
公司的库存已经从2018年的590亿左右激增到了2023年一季报的928亿,占用了大量的资金,还存在着巨大的存货跌价风险。
所有人知道燃油车市场进入末路,但依然是营收的主要来源,这是转型路上的切肤之痛,只能等新能源车全面取代燃油车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