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
小寒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在每年公历的一月五日至一月七日之间。小寒标志着严寒的开始,但还未到极冷的时候,但实际上,在北方,小寒的温度比大寒还要低,又干又冷,人们称之为“数九寒天”,此时,太阳黄经达到二百八十五度,斗指子。
根据中国的气象资料,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国气候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但需要注意,在北方地区,小寒是气温最低的节气,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而在南方地区,绝大部分还是大寒的气温要冷于小寒。
小寒接近春节,此时的人们已经开始着手准备过节的物品,大部分地区比较注重食补,比如吃腊八粥,吃糯米饭等。
小寒三候
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对应于“小暑”,在节气上以“冬”“雪”“寒”表示不同冷的程度,愈后面表示愈冷,冷气积久了就成寒。天地间积聚的冷气要开始散放出来了,真正严寒的冬天正要开始,此时冰最坚,不易溶化可耐久藏,所以古时的凌官都在此时凿冰藏冰。农作物栽培上应适时做好防寒措施。
一候,鴈北乡。
乡,向,导之义。二阳之候,鴈将避热而回。今则乡北飞之,至立春後皆归矣。禽鸟得气之先,故也。一岁之气,雁凡四候。如十二月雁北乡者,乃大雁,雁之父母也。正月侯雁北者,乃小雁,雁之子也。盖先行者其大,随后者其小也。此说出晋干宝,宋人述之以为的论。
古人认为候鸟中雁是顺阴阳气而迁移的,有些雁已经开始往北飞,认为此时阳气已经发动,雁群启程自南方开始往北飞回故乡。
二候,鹊始巢。
喜鹊也。鹊巢之门每向太岁。冬至,天元之始,至後二阳已得来年之节气,鹊遂可为巢,知所向也。这里的鹊就是喜鹊,鹊喜阳性,感到阳气动而开始筑巢,准备孕育第二代。
三候,雉雊。
雉,文明之禽,阳鸟也。雊,雌雄之同鸣也,感于阳而後有声。鸲是鸣叫的意思,与雉鸡啼叫一样,表现冬至后的阳气萌动。

民俗活动
探梅、访梅
小寒节气探梅、访梅是一件雅事。此时腊梅已开,红梅含苞待放,挑选有梅花的绝佳风景地,细细赏玩,鼻中有孤雅幽香,神智也会为之清爽振奋。
冰戏
我国北方各省,入冬之后天气比较寒冷。有时候河面结冰厚实,冰上行走皆用爬犁。爬犁或由马拉,或由狗牵,或由乘坐的人手持木杆如撑船般划动,推动前行。冰面特厚的地区,大多设有冰床,供行人玩耍,也有穿冰鞋在冰面竞走的,古代称为冰戏。
腊祭
“小寒”是腊月的节气,由于古人会在十二月份举行合祀众神的腊祭,因此把腊祭所在的十二月叫腊月。腊的本义是“接”,取新旧交接之意。腊祭为我国古代祭祀习俗之一,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腊祭”含意取其有三,一是表示不忘记自己及其家族的本源,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与怀念。二是祭百神,感谢他们一年来为农业所作出的贡献。三是人们终岁劳苦,此时农事己息,借此游乐一番。
腊八粥
小寒节气中另有一项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古籍记载,腊八粥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等作点染,这些食品均为甘温之品,有调脾胃、补中益气、补气养血、驱寒强身、生津止渴的功效。

小寒养生
小寒正值“三九”,可以说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较冷的节气。中医认为“寒性凝滞,寒性收引”,因此这个时候正是关节痛、颈椎病、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这时除了要预防以上疾病之外,还要注意预防“四低”,一防低血压;二防低血糖;三防低体温;四防气脱。
小寒时节还要注意养肾、保胃。“寒为阴邪,易伤阳气”。由于人身阳气源于肾,所以寒邪最易中伤肾阳。可见,数九寒冬若欲御寒,首当养肾。
另外,天气突然转凉,温度的降低会直接刺激人体,使得胃肠功能变得紊乱,如果不注意胃部保养,就会影响正常的消化和吸收。
气血不通:天气寒冷,容易伤害人体的阳气,寒邪侵袭人体后,使体内经脉拘急,气血运行不畅,肌肉及关节失去了阳气的温煦及血液的滋养,以致出现肌肉关节疼痛和麻痹,也就是中医所谓的“不通则痛”及“不荣则痛”。
人体消耗大,对热能的需求增多:小寒节气的天气愈加寒冷,人体热能消耗也会明显增加,因此人们对高热量食物的需求也增加了。人体会摄入更多的富含糖类和蛋白质的食物,增加热动力,储备能量抵御严寒的侵袭,扶正固本,增强体质。
数九寒天先养肾,小寒为寒邪最大的节气。中医认为,寒邪伤肾阳,肾的阳气一伤,容易出现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多的现象;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肾阴不足,则咽干ロ燥,头晕耳鸣随之而生。因此,小寒时节要先养肾。
小寒要合理温补。说到进补,自古就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人们在经过了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既能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目的。在冬令进补时应用食补、药补相结合的方式,以温补为宜。常用补药有红参、丹参、党参、黄芪、阿胶、冬虫夏草、首乌、枸杞子、当归等。
小寒佳作欣赏
小寒十二月节
〔唐〕元稹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蜡梅香
〔宋〕喻陟
晓日初长,正锦里轻阴,小寒天气。未报春消息,早瘦梅先发,浅苞纤蕊。揾玉匀香,天赋与、风流标致。问陇头人,音容万里。
待凭谁寄。
一样晓妆新,倚朱楼凝盼,素英如坠。映月临风处,度几声羌管,愁生乡思。电转光阴,须信道、飘零容易。且频欢赏,柔芳正好,满簪同醉。
原创短篇
墨梅茔
一
“爷爷,爸爸!今年的梅花开得真早!”
一个五、六岁的小童在满是梅花树的小院子里跑来跑去,嘴里叫喊着,给这寂静的院子带来一些生气。
不多时,院子外一中年男子提着些许物品走进来,而屋里也有人走出来了,是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手里拄着拐杖,慢慢地走下台阶,坐在一棵梅花树下,看着小童在院子里戏耍。
“爸爸,近来身体可好些?”
“哎,还是老样子,也就这样了。”
中年男子与老人聊了几句,便唤来小儿子陪着老人,自己则进屋去收拾打扫一番。小童跑到老人面前,乖巧地蹲在老人身旁,笑嘻嘻地喊了一声“爷爷”。
“来,孩子,吃糖。”老人摸了摸棉衣的小兜,掏出一块花生糖,递给小童,那混浊的眼睛里满是慈爱。
小童接过花生糖,笑得更开心了,一边嚼着糖块,一边还口齿不清地说着“谢谢爷爷。”
“慢慢吃。”老人也笑眯眯地看着小童,伸手抚摸小童的头发。
“爷爷,今年的梅花为什么开得这么早?”
“大概是你姑太想你了吧,想早点开花给你看见。”
“姑太?就是爷爷经常送给她梅花图的人吗?”
“是啊,你姑太从小和院子里的这棵梅花树一起长大,她最喜欢梅花了。”
“那爷爷怎么会喜欢梅花呢?”
“因为爷爷喜欢你姑太呀。”
这是爷爷的故事,记忆中的爷爷最喜欢坐在院子里的梅花树下,讲梅姑的故事给我听,最后一次听爷爷讲故事,是在我六岁那年,也就是爷爷去世那年。
爷爷去世时七十四岁,家无余财,仅十万梅花陪葬。我最后一次见到爷爷,就是我六岁那年,那年是我第一次看见爷爷院子里的梅花开得那么早,也是我第一次看见轻舞飞扬的雪花,还是我第一次听到那凄凉感人的故事。
二
据说,姑太是爷爷外婆家的养女,略年长爷爷几岁,外婆家院子里有一棵梅花树,抱来这女娃的时候,那梅花树恰巧开了花,便将养女唤作梅姑,街坊邻居都说这梅姑生的清秀俊俏,性子也讨喜,都喜欢这孩子。
那时的爷爷家出了些事,便把爷爷送去外婆家。这两个小小孩童成了最好的玩伴,整个童年的时期都一起嘻戏玩耍,这样相随相伴了到了少年时期,两人便顺理成章成了青梅竹马。
一转眼,爷爷与梅姑都长大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爷爷立下誓言,待他金榜题名之时,定要向天下人公布,要风风光光把梅姑娶进门。
可就在爷爷进京赶考之际,爷爷的外婆却突然为梅姑寻了一户人家,就这样把梅姑匆忙嫁了出去,梅姑稍有反抗的情绪,却被长辈们的一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堵在心里,不敢再说话。
而另处一边的爷爷不负众望,在京城蟾宫折桂,一时风光无限,可等爷爷从京城赶回家中时,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了,再无反悔的余地。原是两人私定终身的事被家中长辈知晓,以败坏伦理纲常为由,强行拆散两人。
而爷爷金榜题名后,也是身不由己,一年后迎娶了门当户对的邹氏为妻。爷爷爱而不得,一气之下,参军报国,远走他乡,不再靠近那些伤人感怀的地方。
爷爷将所有心思投到保家卫国上,短短几年的时间便功成名就,年纪轻轻就青云直上,当上军队统帅。可梅姑却命途坎坷,在爷爷当上统帅不久,死于难产。
爷爷得知消息后,痛心疾首,却因有紧急军务在身不能离开,于是爷爷当即提笔沾墨,画了一副墨梅图,写了一封家书寄回去后,便又匆忙奔赴战场,也就是从那时候起,爷爷只要一想到梅姑,便会提笔作画,就这样画了大半辈子。
爷爷第一次回故乡,还是因为受了重伤。那时的爷爷不得不接受命令回家休养,待回到故乡,早已经物是人非,只有外婆家院子里的梅花树依旧迎着风雪开着花。
都说触景生情,爷爷见不得那傲雪寒梅,伤势好转后,便返回战场,就这么来来回回几次,爷爷也老了,终于在旁人的劝说下,决定告老还乡,真正地休息一下。
可爷爷回到家乡后,不但不休息,还天天伏案画梅花,将院子内外种满梅花,以此来纪念梅姑。
那时我年纪小,就这样听着爷爷和爸爸讲了一些姑太的事情,当时我不明白这么复杂的感情,爷爷只是说,他现在天天画梅花送给梅姑,就是等到如果哪一幅画梅姑看了喜欢,便会来找他了,可爷爷画了十万幅梅花也没有等到梅姑出现。
可谁也没有想到,就在我六岁那年,梅花开得那么早的一年,梅姑真的来了,这一来,便是把爷爷带走了。
三
爷爷是在那年满天雪花落在梅树上的时候去世的,爸爸按照爷爷的嘱托,将爷爷葬在那处院子里,那院子便取名墨梅茔,一同下葬的,还有爷爷画的那十万梅花图。
后来我长大了,才明白了些许爷爷的苦心,人们都说,那些梅花图,葬人更葬心,十万梅花啊,为了一个爱而不得的人,葬了一颗逐渐苍老的心,我却感慨爷爷只能与那些梅花树共度余生,得个‘我与梅花两白头’的结局。
可我也心疼奶奶这一生耗尽时光,中年便染病去世,撒手人寰,留下我的爸爸。我的爸爸并不是爷爷和奶奶的孩子,而是奶奶的养子,那些年爷爷常年在外打仗,奶奶无奈,只得先收养一个孩子,将来给二老有个依靠。
后来没有奶奶的日子,爸爸一个人挑起家里的重担,待爷爷告老还乡后也尽力服侍,只是爷爷坚持要住到梅姑长大的地方去,爸爸没有阻拦,只好每年带我前去探望爷爷。我知道爷爷非常喜欢梅花,我每次去看望爷爷的时候,都会问爷爷:“爷爷怎么会喜欢梅花呢?”
爷爷都会笑眯眯地回答我:“因为爷爷喜欢你姑太呀。”
写在最后:故事取材自彭玉麟与梅姑十万梅花的故事,情节略有改动。第一次知道这个故事的时候,还是很震撼的,就是应了那句‘我与梅花两白头’了吧。彭玉麟一生与梅花相伴,画了十万幅梅花图,而且每一幅梅花上都配有以梅花寄情的咏梅诗,合称为“梅花百韵”,每一首都寄托了他对梅姑永世不退的痴爱与思念时光逝去,现在我们看见的这些梅花,深情仍在,转眼却已开了百年。
以上内容参考书籍
《图解二十四节气知识》
《中国人的二十四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
《唐诗》
《宋词》
原创图 : 安以默
题字 : 曲径通幽
原创短篇 : 赑屃
(文章内容由赑屃自网络或书籍收集、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