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医用细胞生物学重点章节知识点第十二章

2022-07-09 11:14 作者:BUL-BOUS  | 我要投稿

1. 细胞信号传导概念及基本过程

1) 概念:细胞外信号分子(如旁分泌因子、激素、神经递质)通过与细胞膜或胞质内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将信号转换后传给相应的胞内系统,引起下游胞内信号分子级联反应,从而实现将细胞外信息向细胞内传递。是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

2) 基本过程:信号分子——受体——胞内级联反应——生物学效应

2. 受体(一定是蛋白质)的基本类型及各种受体的作用特点

配体与受体结合;受体与胞外信号分子结合。

1) 基本类型:膜受体包括离子通道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

          胞内受体包括胞浆受体(如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核受体(如维生素D3、维甲酸)。

       另外雌激素和雄激素可同时存在于胞浆和细胞核。

2)离子通道受体      多聚体。

作用特点:具有受体和离子通道偶联的特点。传导快速,为神经系统和肌细胞特有。

3) G蛋白偶联受体通过调节G蛋白的活性进行信号传导。膜受体中最大家族,

作用特点:传导较慢,但敏锐多样。

4) 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    配体是生长因子、分化因子和胰岛素。兼具受体和激酶活性。单次跨膜。

作用特点:过程缓慢。

3. G蛋白和G蛋白偶联受体的分子结构和作用机制

1) G蛋白:与受体偶联并能和鸟苷酸结合的一类蛋白质,位于膜胞质面,为脂锚定蛋白,由αβγ三种亚基组成。通过自身构象改变激活下游效应蛋白。

下游效应蛋白是离子通道和腺苷酸环化酶、磷脂酶C。

分类:激动型G蛋白(Gs家族)激活腺苷酸环化酶,激活钙离子通道抑制钠离子通道

      抑制型G蛋白(Gi家族)抑制腺苷酸环化酶

      磷脂酶C型G蛋白(Gq家族)激活磷脂酶C

2) G蛋白偶联受体分子结构

是一条多肽链构成的糖蛋白,胞外区(N端)有糖基化位点,胞内区(C端)有磷酸化部位,胞膜结构区由7个跨膜α螺旋结构组成,其中α螺旋结构是受体配体结合区域,胞质内的细胞内环是G蛋白识别区域。

3) 作用机制

当配体和受体结合时:受体与α亚基相互作用——α亚基与GDP解离,与GTP结合——G蛋白解体——α亚基与βγ二聚体沿细胞膜扩散——激活下游效应蛋白

当配体与受体解离时:α亚基分解GTP——与GDP结合——与效应蛋白分离——与βγ亚基组成三聚体——G蛋白回到静息状态

4. 第一信使(细胞外信号)

由细胞分泌的,能够调节机体功能的一大类生物活性物质,它们是细胞间通讯的信号。主要是蛋白质、肽类、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固醇激素。

5.受体作用特点:选择性、结合力强、可饱和性、可逆性、磷酸化修饰。

6、第二信使(细胞内信使)

受体被激活后,在细胞中产生的、能介导信号传导的活性物质,最重要的有cAMP、cGMP二酯酰甘油、三磷酸肌醇和钙离子。

7、cAMP信使体系的组成及生物学作用

1)腺苷酸环化酶   

结构:糖蛋白,两个疏水区域(M1、M2)均各跨膜6次;两个胞质区域(C1、C2)与ATP结合具酶活性,氨基酸组合高度保守。N、C端均在胞质面。

功能:催化ATP生成cAMP————需要G蛋白激活,镁离子和锰离子。

2) 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A(PKA)    分布广泛,特异性较低

被cAMP活化。两个C亚基和两个R亚基组成的四聚体。催化亚基(C)催化特定丝氨酸苏氨酸磷酸化;每个调节亚基与2个cAMP结合。

3) 过程:信号分子——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cAMP——PKA——丝苏氨酸磷酸化——生物学效应

4) 功能:激活PKA;改变离子通道通透性。嗅觉产生。

8、二酯酰甘油/三磷酸肌醇信使体系及作用

1)磷脂酶C使PIP2水解为二酯酰甘油和三磷酸肌醇。三磷酸肌醇与内质网上的IP3门控钙离子通道结合,促进细胞内钙离子释放。

2)过程:配体结合受体——Gq蛋白——磷脂酶C——PIP2水解为IP3——释放钙离子

                                                           DAG——激活PKC

9、钙离子/钙调蛋白信使体系

通过改变钙离子浓度实现

1) 钙调蛋白 钙离子结合蛋白

结构:一条多肽链,哑铃状,一分子可以结合4个钙离子。

活化:细胞中钙离子浓度超过限度,钙调蛋白与钙离子结合被活化,从而激活靶蛋白。

功能:改变酶活性;激活细胞膜上的钙泵;直接调节离子通道。


                         信号传导过程中的分子开关  

1、 蛋白激酶将底物磷酸化,分为酪氨酸蛋白激酶(如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2、 蛋白磷酸酶去磷酸,分为酪氨酸磷酸酶和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

3、 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Ras信号传导通路

配体与受体N端结合——胞外结构域构象改变引起胞内结构域构象改变——受体二聚化,C端酪氨酸磷酸化——形成SH2结合位点——结合并激活具有SH2结构域的蛋白质,催化生化反应。

注意:SH2结构域不在受体上。

1) GRB2即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具有SH2结构域。

2) SOS蛋白是一种鸟苷酸交换因子,可形成受体-GRB2-SOS复合物

3) Ras蛋白:位于膜胞质面。GTP酶活化蛋白使其失活,GEF使其活化。关键部分,控制细胞的生长分化。

4) RTK-Ras-MAPK信号通路:参与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与凋亡。

配体结合受体(如RTK)→受体二聚化→受体的自磷酸化活化→ 接头蛋白Grb2(SOS) → Ras蛋白→Raf(MAPKKK) →MAPKK→MAPK →转录因子磷酸化→激活靶基因→细胞应答和效应


医用细胞生物学重点章节知识点第十二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