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2023考研药学综合政治85+初试考研经验贴分享
1. 基础信息:本科中山大学药学专业,硕士高分上岸中山大学药学院。
2. 药学综合641——初试400+,复试430+
3. 中山大学地处珠三角,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三大核心城市,发展潜力大,就业机会多,岭南地区校友众多,且本校升学环境更加熟悉。生物医药为永远的朝阳产业,且本科为药学,具有一定的科研兴趣。
4. 政治复习规划(考研成绩85+)
4.1 时间轴
7月中-8月末:知识点一轮学习——《精讲精练》+《1000题》
9月:二刷《精讲精练》
10月:知识点二轮复习——《考研政治冲刺背诵笔记》(徐涛)
11月-12月初:选择题强化——《肖八》、《涛六》 论述题素材背诵——徐涛公众号带背(后期有《20题》)
12.10-12.24:大题题目及答案背诵/看时政——《肖四》、各公众号整理
12.24夜:再瞄两眼大题,好好睡觉
4.2 资料推荐
社交平台:“考研政治徐涛”、“肖秀荣教授”、“空卡空卡空空卡”
书本:《肖秀荣精讲精练》、《肖秀荣1000题》、《考研政治冲刺笔记》(徐涛)、《肖秀荣八套卷》、《徐涛六套卷》、《肖秀荣四套卷》、《徐涛20题》、《肖秀荣形策与时政》及各大公众号
P.S. 关于打基础的《精讲精练》、《核心靠岸》等的选择,其实其中知识性的内容大差不差,主要是编排风格的差异。没有说谁的比谁的更好,肖老的更详细一点,适合自学,徐涛的和他的视频课适配程度更高。其他的还有腿姐等人的因为我没用过所以不发表意见,但大体思路是一样的,区别不是很大。
4.3 各阶段注意事项
开始时间的话,从暑假7月开始会准备更充分,战线也不会太长。9月份再开始倒是也不会来不及。至于听不听课,这个取决于个人。看《精讲精练》和做《1000题》的时候记不记笔记都可以,笔记仅仅记在笔记本上是完全没有用的,重要的是要在头脑里搭建框架,然后逐步填充并丰富。如果觉得自己《1000题》错了很多,不用怀疑自己,一般来说第一次做的时候都会错很多,《1000题》和真题的出题风格完全不同,《1000题》的目的只是帮助巩固和回忆知识点。无需纠结对错,注重对错背后的原因就好。
巩固阶段本人用的就是徐涛的《冲刺背诵笔记》,每天复习完可以去小册子上面打个卡,检验一下学习成果。
强化阶段本人一方面兼顾选择题,(肖八、涛六),一方面跟着徐涛公众号进行答题素材的背诵,政治科目的学习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一些。在做选择题的时候,也不要太过于纠结分数,每一道在考试前的错题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前提是利用得好)。
时政其实是个很随机的东西。复习了很多可能最后发现考的东西没听说过,在考场上需要靠前几个月练习刷题培养出来的直觉去判断,所以复习的时候也不用因为不能全都记住而太过紧张。
到了冲刺阶段,市面上有众多押题资料,选择一个老师一直跟下去就好,尽可能要背到滚瓜烂熟的程度,最多再多看一个老师的资料作为补充,太多资料反而会让人无所适从。个人推荐肖秀荣(肖四)+徐涛(20题),就够。最后,不要迷信模板。这不是说不要使用模板,在没有语料素材的情况下,一切模板都是白搭,就像没有血肉的骨骼一样苍白。模板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理清思路,比如“空卡”的一些模板,思路清晰,逻辑通顺,而且言之有物,不只是空洞的套话。
5. 英语复习规划
考研英语的核心是单词以及长难句。
5.1 单词
用APP或单词书均可,不建议听网课,一定要坚持,一定要结合句子背。
5.2 完型
完形题型的备考可以放在后期再进行,主要靠前期阅读时积累的单词语法基础。而且因为现在完形比较简单,所以也不建议大家放弃。
5.3 阅读
阅读是考研英语的重中之重。可以在一刷的时候把阅读题目逐句翻译,培养自己对于长难句的理解,顺带强化自己的翻译能力,熟悉长难句的语序调整。这是其中一方面,除此之外大家还要掌握解题的技巧,要分析每道题的每个选项是从原文中什么地方得到的,或者通过原文中的某句话得以排除,以此彻底摸透出题套路。做好了以上两件事,阅读就没那么困难了。而且,做好了长难句翻译的工作,那么所有题型的复习都会变得简单一些。
5.4 新题型
填空和七选五相对简单,排序题可以看一看刘晓燕的保命班,要确保自己排序题的正确率,因为一错至少就是两道题。或者也可以自己总结排序的一些小技巧。
5.5 翻译
考前一段时间再做训练就好,有了阅读一刷时的逐句翻译的基础,准备这个项目就会轻松不少。
5.6 大小作文
不要求字写得多好,至少干净清楚。除此之外可以用一些模板,再者可以自己把其中一些模板结合一下,制作更有自己特色的模板,这样用起来比较得心应手。可以准备一些有关新冠肺炎的表达,小作文无论出什么基本上都可以用一用。
6. 专业课复习规划
6.1 参考教材
《药剂学》第八版,方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药物化学》第一版,鄢明、成志毅编,科学出版社;
《药物分析学》第三版,曾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官方公布第八版,此处学长复习是第三版使用中大本科教材)
《药理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朱依谆、殷明主编。
6.2 各科目复习规划
6.2.1 药理学
重点章节和重点药物就那么多,背就行了,生理和病生基础好的同学,复习起来会非常地顺畅,因为一旦理解了发病机制和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大多是可以推理出来的,是有一根逻辑线串联的,所以能理解的话就比较好记了。
6.2.2 药剂学
部分和物理化学知识相通,部分需要硬背。一些公式一定要理解记忆,比如Stocks定律、Ficks第一定律、溶出方程、置换价公式等。把握重点,不要遗漏重要细节,什么是重要细节需要自己根据真题去把握。
6.2.3 药物化学
药化更多是记忆性的内容,可联系药分、药理一齐记忆。个人感觉各论的重点在于重点药物的构效关系(结构改造的思路)、与靶点结合模式,重点章节的结构分类等,总论的重点就在于基础概念(名词解释)以及药物代谢。
6.2.4 药物分析学
重点在总论,非常之零散与琐碎,没什么特殊方法,有些章节需要花多一些功夫去进行死记硬背,有些章节可以结合各论一起复习。各论联系着药理药化去复习,还是比较简单的。
6.1 总结
药理药化药分的各论可以相互串联起来,这三门学科相互交织,体现了一个/一类药品不同方面的性质,可以视为有所取舍和丰富的《药典》条目。把一个药的结构、构效关系、理化性质、鉴定方法、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整理在一起,合并记忆,减少记忆的无序度,一方面减轻工作量,一方面知识成网络后记得更加牢固。
较之于前10年的试卷,22考研的药综试卷的题量有着巨大提升,约为之前的1.5倍,更加强调对知识的熟悉程度。
7. 复试经验:
初试成绩出来后尽早去联系导师,不要不好意思,如果导师有意向,复试可能会轻松一点。再者就是准备一份双语自我介绍,长/中/短都要有,结合自身优势突出重点,务必不要写你不了解的东西。初试的专业课尤其是自己报考的方向的内容也需要回顾,至少要最基础的知识点不要遗忘了。多看看相关领域的英文文献,这个无论对考研还是读研都很有帮助。
8. 寄语:稳定心态,注意健康,稳扎稳打,一战成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