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写作——“小镇做题家”之解析及范文欣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日因为易烊千玺考编事件“小镇做题家”再次成为热点话题。“小镇做题家”本是一些网友的自嘲之语,他们出身农村或小城,通过高考实现人生进阶,但在步入社会后却感慨缺乏一定的视野和资源。现在多被用来嘲讽出身寒门,因为善于做题而考入名校,但交际能力普通,眼界缺乏的青年学子。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校长张桂梅在接受采访时曾这样说:“人家说做题对孩子不好,我们没办法,我们只有这个办法!”
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分析】
三层内容。第一层是引出“小镇做题家”再次成为热门话题的现象;第二层是解释了“小镇做题家”的含义,从自嘲到用来嘲讽的情感内涵变化;第三层是张桂梅校长接受采访时对“小镇做题家”肯定,实质表现的是无奈。
作文构思
从内容上来说,作文必须紧扣第二、三层来写:①即回答情感内涵变化的原因或人们嘲讽小镇做题家的原因;②张桂梅校长为什么感到无奈。同时因为因为这是现象类材料作文,因此必须对这个现象持一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评判。根据材料命意,③必须持正面的看法,否则就会赞同对“小镇做题家”的嘲讽;④其次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指出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实质,即参考立意所列的教育公平、地域歧视、青年成长、努力改变命运等。

【立意角度】
1.重构自我的主体性
“小镇做题家”需要在不断整合与审视中实现自我的和解,将过去经验的自我和对未来预期的自我划归为“此在”的自我,从“主我”而不是被功利化架构的角色依附出发,实现自我主体性与社会角色的和谐统一,以多元的自我表征应对现实世界的挑战,在反思中实现自我超越。根据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的话语理论批判理论,不能让“阶级复制”与“精英循环”消解了自我认同的能指性。
2.每一份努力都不该被嘲讽
“小镇做题家”背后是这样一群中国人:他们坚信“奋斗改变命运”,面对现实困境也不自暴自弃,他们选择扼住命运的咽喉,创造底层逆袭的奇迹并实现人生的梦想。这样的努力不该被嘲讽。
3.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命运
“小镇做题家”有梦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云南大山里,张桂梅校长说,“女孩子读书,可以改变三代人”;中科院黄国平博士说,“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他们感动全网,或唤起“读书改变命运”的价值力量,或展现“诗和远方”的浪漫梦想。
4.教育要公平
从热血拼搏到对自身发展局限的无奈,“小镇做题家”的焦虑与迷茫体现了横亘于城乡之间的教育差异,也叩问着教育公平的深层次含义。要维持公平的教育机会,首先就要做到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承担“主力军”的角色,通过国家法令优化(教育法修正)、教育领域改革(“双减”政策实施)、加快学校建设(加强学校标准化及均等化)、师资力量调配(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鼓励教师对口交流)等常规手段补齐教育资源短板。其次,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等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能够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5.合理关切寒门学子
对“小镇做题家”的看法不应仅仅停留在阶级跃迁层面,更应该让“小镇做题家”实现自我能力的跃迁,破除“傲慢与偏见”,变“小镇做题家”为“行业精英”,从而回馈“小镇”,扩大“小镇”话语权,进而逐步瓦解城乡壁垒和不平衡的社会分化,让小镇做题家找寻内心的“月亮与六便士”。
6.磨砺以须出锋芒,倍道而进正当时
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时代,坚韧的青春无不是迎着困难和迷茫披荆斩棘,出生于哪里从来都不是影响人生命运的决定性因素。我们相信,穷且益坚、磨砺以须、倍道而进,才是出彩青春该有的模样;我们相信,自嘲为“小镇做题家”的年轻人,能将这戏谑的自嘲当作分析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的开端,重拾自信,乘着梦、追着光、挟着勇气,继续跋涉。


【背景素材】
小镇做题家,目前学术界尚无明确定义,综合网络上的各类观点,大致可以将其理解为:出身于农村或小城镇,埋头苦读,擅长应试,高考进入一流高校,但缺乏一定视野和社会资源的贫寒学子 。
“小镇做题家”的故事屡屡刷屏,看似年轻人不堪重负,其实更多的是以自嘲的方式减压。
词语来源
播报
“小镇做题家”一词源于豆瓣小组“985废物引进计划”的网友发帖,豆瓣用户“水果糖”在小组总结称,“小镇做题家指的是出身小城,埋头苦读,擅长应试,缺乏一定视野和资源的青年学子”。他们曾凭借刷题和超强的应试能力,经过高考的角逐从小城镇考入一流高校,以为能从此平步青云,但进入大学却发现自己曾因成绩优异而拥有的光环逐步瓦解,特别是与来自大城市的同学相比,在思维、眼界、家境、 社交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距。脱离了做题模式后的他们对新环境无所适从,甚至自我设限,以致在升学或求职过程中处处碰壁、屡屡受挫,陷入自我怀疑的焦虑迷茫情绪。“小镇做题家”的帖子一经提出就引起了组内热议,大家分享自己相似的失意经历,在自嘲为“废物”中寻求共鸣,“小镇做题家”成为部分 211、985高校毕业生自我调侃的标签。
流行背景
播报
2020年6月3日,微信公众号“真实故事计划”推出一篇名为《小镇做题家:一个211高校学生的命运陷阱》的文章,获得10万加的阅读量及转发评论,将 “小镇做题家”带入社会公众视野。许多陷于自我认 知困境、在迷茫中挣扎的小镇青年大学生似乎找到了精神皈依,在社交媒体平台分享自己的经历,纾解焦虑情绪,试图在抱团取暖中建构起对自我的身份认同。随后澎湃思想市场、三联生活周刊等,在媒体平台发文讲述“小镇做题家”的故事,将这一话题从部分群体的自我调侃转变为社会公共议题,“小镇做题家”一时间成为网络热词 [3] 。
2022年7月,伴随着明星“考编”,“小镇做题家”一词也再度受到人们关注 [4] 。
社会评价
播报
高考进入大学、毕业进入职场这个阶段,是青年人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摩擦最为激烈的阶段之一,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尤为重要。“小镇做题家”们,路就在脚下,让我们一起重整行囊、脚踏实地再出发,把强大的内心化为手中的利剑,在人生大考中披荆斩棘,去追寻更广阔的天地 [5] 。(光明日报评)
中国现在有无数的机会正在等待年轻人去发现,有无数的可能性在期望年轻人努力去创造。中国正在走向远大的未来,也在给予年轻人超越自己困扰和焦虑的可能性。励志文化不应该是被嘲笑的“鸡汤”,而是社会现实所提供的内在要求。社会应该以最大的热忱和善意关怀年轻人的具体境遇,给他们创造超越“困住”的条件。同时年轻人也需要用自己的勇气和力量,用创造精神跨出“困住”的状况,走向不被“困住”的广阔未来。


【作文素材】
1.近日,“小镇做题家”这一网络热词遭到了大多数网友的极力反对,它的本意是指出生小城镇,埋头苦读、擅长应试的青年学子通过高考实现了人生的进阶,却发现现实与理想差距甚大,即使靠多年苦读,也无法追平原生家庭和出生带来的巨大差距。短短的五个字,否定了大多数靠求学改变命运的学子寒窗苦读的努力,凉了所有“寒门贵子”的心。
2.做“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意气风发题,当坚强自信的答卷人。从黄国平逆天改命的现实版“送东阳马生序”,到黄文秀为村民脱贫致富倾注全部心血和汗水,再到张桂梅立志帮助贫困山区孩子走出大山,谁不是在泥泞挣扎中走上大道,谁不是从明知不可为中实现人生有为.
3.做“头悬梁、锥刺股”的发扬踔厉题,当艰苦奋斗的答卷人。百年前,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今日,奋斗十余载的“小镇做题家”们,在堆积如山的课本里埋头苦读,在父母期盼的眼神里抵抗压力,终于经过中考、高考、考研、考编,杀出重围、拼尽全力为自己打造了一条长坂,希望自己能站上更高的舞台,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
4.如今,一批又一批的“小镇做题家”成为了新时代的医生、教师、科学家等,大家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实现着儿时为人民服务的志向。“愿中国青年都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5.梦想没有贫富之分,努力的人更不应被区别对待。“小镇做题家”引发热议后,面对那些嘲讽的声音,西安交大博士毕业的医生、粉丝过百万的短视频主播等站出来发声,“我就是‘小镇做题家’,我很骄傲”。昔日的“寒门贵子”,如今的“成功人士”,他们只是成千上万的“小镇做题家”中的一员,但努力没有白费,梦想没有被辜负,他们用事实给予了那些恶言恶语强有力的一拳。
6.从小我们被教育“知识改变命运”,被“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所激励,被“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所感染。直到现在我们仍坚信,“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机遇总是垂青有理想、有担当、敢于拼搏、乐于奉献的人。”毫无疑问,“小镇做题家”是一个正能量集合体,他们的身份可能是“小人物”,但是他们的梦想是“大目标”。他们从来没有停下过奋斗的脚步,也从未停止过爱,爱崇高的理想,爱自己的国家。他们努力与命运抗争,有一份热,发一份光,为改变自己命运和民族的命运而努力奋斗奉献。


【优秀范文】
1.“小镇梦想家”的青春遍地开花(59分)
近段时间,“小镇做题家”这个名词铺天盖地出现在网络上,但随之而来的嘲讽和争议,却令人瞠目结舌。正如平平无奇的鲤鱼在重重激流中拍打尾鳍逆流前行,终究鲲鹏展翅成为翱翔九天的飞龙,“小镇做题家”们所展现出来的是对梦想的执着、对生活的热情、对苦难的不屈,生活于伟大而奋进的新时代,我们不妨称这一个个鲜活的奋斗者为“填梦想家”,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努力追求、奋力拼搏的每一个梦想都理应被善待,艰苦奋斗的青春种子值得播撒灌溉,值得追地开花。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小镇梦想家”在山河湖海间耕耘孜孜进取的理想。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革命年代无数青年梦想家“暂将真理传人真”的坚定信仰是书写传奇的秘方,是再续辉煌的法宝。生逢欣欣向荣的新时代,我们始终果持着崇高的志向和坚定的信仰,用闪亮纯洁的心灵之眸,让伟大的理想滋养心田,让信念的光芒照亮征途。有梦想谁都了不起,中国梦的征程,不乏“填梦想家”读书前行的身影,孔子“韦编三绝”,陶渊明每有会息,便欣然忘食”,陆游有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都体现了对读书的热爱。也正是每一个努力生活的普通人构筑起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这一切的罅隙里,拿着笔的普通人们依然目光坚定,相信唯有读书高的千古真理,相信不废江河万古流的亘古信仰。小镇不止有做题家,小镇还有实干家和梦想家,远航的青春乘风破浪,依靠的正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精神力量。广大青年用实际行动生动展现了新时代的青春面貌,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努力书写青春无悔的新篇章,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睛。“小镇梦想家”在崇山峻岭间团结笃行不怠的奋斗。去年一篇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其开头一句“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曾感动无数网友,大家对此共情强烈,是因为无数普通青年也是如此,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小镇做题家”做的不是题,做的是改变自己人生的努力。东方甄选董宇辉的爆火,让我们看到了普通人努力的意义,他从陕北黄土地一路走来,连续多年精益求精的奋斗,造就了无数有梦想未曾得志的潜在董宇辉们的内心触动;造就了无数用尽全力却只收获平凡人生的普罗大众最深沉的内心平静;造就了无数小镇青年用接续奋斗迎接风雨的洗礼,用不竭斗志来开辟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南岳衡山半山亭有一副楹联:“遵道而行但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欲登绝顶莫辞劳。”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我们始终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勤勤恳息,一步一个脚印走好每一段路,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追逐中展现勇敢奔跑的英姿,最终走过丛生荆棘,走向星辰大海。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小镇梦想家”在草长鹜飞间谱写栉风沐雨的奉献。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从千千万万个少闲月的田家走出的“小镇做题家”们有着崇高的理想。他们像种子一样从泥土里钻出来,茁壮成长发出嫩芽后,首要做的是回报大地,他们从不曾想要摆脱贫困的家乡,反而一心反哺自己的家乡摆脱贫困。“总有人要回去的,我就是那个要回去的人”,黄文秀是大山的女儿,她一路从小地方考到北师大,可愈是感叹城里的繁华,愈是坚定她帮助百坭村民改善生活的决心,这位伟大的填梦想家”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鲁迅先生说:“不要只用力于抹杀别个,便和自己一样的空无,而必须跨过那站着的前人,比前人更加高大。“青年人不应妄自菲薄,要踔厉奋发地涌入人潮,要昂首无畏地拥抱每个明天,喜看稻菽干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高质量发展的社会目标已然开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更应有深刻的觉悟,把视线聚焦在不远的未来,聚焦在劈波斩浪中开拓进取,聚焦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生活是广阔无垠的平原,是浩瀚蔚蓝的大海,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希翼每个人坚持梦想、勤劳实干,用双手打拼更加美好的生活。人人争做奋斗者、进取者、实干者,不容许存在旁观者、懈怠者、等靠者,和广大的“小镇梦想家”一起奋斗,才是新时代广阔天地的最美前景。


2.小镇做题非终点,笃行不怠向未来(59分)
“小镇做题家”引发网友热议,网友自嘲通过做题由乡村考入名校却缺乏眼界、资源。在我看来,“小镇做题”只是手段而非人生终点,我们理应笃行不怠,谱写人生华章。
不可否认,社会的发展需要多元的人才,“小镇做题家”的确缺乏综合能力。不善于与人交往、只会埋首案牍、缺乏眼界视野的“985废物”,这诚然是当下部分“小镇做题家”的真实写照。一如重庆学子唐尚珺,为实现清华梦连续十年参加高考,清华毕业的他如今是一位普通的补习老师,“小镇做题”蹉跎了他十年的光阴,但缺乏人生方向的他并没有通过考入名校而增辉太多,可叹矣!掩卷而思,社会需要像马云这样嗅到互联网发展方向的前瞻性视野,需要武亦姝那样文理兼修、谦守自持的品格。“小镇做题家”与真正的人才之间仍有距离。
然而,对于许多家庭条件欠佳的学生,成为“小镇做题家”是他们打破阶层壁垒、实现人生出彩的唯一途径。张桂梅校长谈及做题时说“我们只有这个方法”,我想所言非虚。对于数以万计的“大山里的孩子”,手机、电话是全家的奢侈品,能够读书学习已经是全家人年年辛劳为孩子换来的宝贵机会,他们没有能力讨论“眼界”、“情操”或“资源”。况且,如若不是他们勤勤恳恳,通过“小镇做题”考入名校,来到外面的大城市里闯荡,他们又怎么会在与他人的比较中意识到自己其他能力的不足?也许他们根本就不会知道自己是所谓的“小镇做题家”。可见,“做题”为贫苦人家的孩子们提供阶层流动的机会,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他们前行路上的希望之光,他们不应该被人嘲讽。
究竟如何破除“小镇做题家”的困局?在我看来,“小镇做题家”们存在一定的思维误区:他们将高考考入名校看作人生的终点,作为乡里最优秀的孩子考入名校后却光芒不再,情绪上的落差使他们沮丧、自怨自艾。然而人生漫漫,亮眼的高考成绩并不是“小镇做题家”躺在过去功劳簿上的护身符,而正是给予他们广阔的平台,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局限性,成就更饱满的人生。况且,“小镇做题家”既然能在学习上精益求精,又怎能论定他们无法通过努力获得其他能力呢?我想心知“命运的局限尽可永在,而不屈的挑战不可须臾或缺”,葆有“以往之不见,来者之可追”的精神,笃行不怠,谁都能谱写人生华章。
愿吾小镇学子把握当下,既能于题海中自在秉烛夜游,又能在社会中从容金樽对月,以笃行不怠之姿迎来人生的云销雨霁和彩彻区明!
【简评】
作文先从引材料入手,接着先从社会发展需要多元的人才出发,承认小镇做题家”的确缺乏综合能力;进而指出小镇学子努力做题的原因,肯定他们的努力;最后论述如何究竟如何破除“小镇做题家”的困局。结尾发出祝愿。作文语言表达好,思路清晰,有思辨性。美中不足在于对材料的第二层内容关照不够。

3.小镇做题家,亦是大城梦想家(57分)
“小镇做题家”本是自嘲自身从小地方出来,缺少眼界和资源,但如今却成为了一种被群嘲的现象。当考试成为大部分人的唯一选择,小镇做题家或许是他们身上撕不掉的标签。但在我看来,小镇做题家并没有什么不好的!
做题,也是提升自己的途径。近年来,做题仿佛变成了人人厌恶的垃圾,到处都是“做题不好”类似的言论。在我看来,我们真真正正应该反对的是“死做题,硬刷题”。而对于出身寒门,出生在小地方里的人,做题也可以开拓他们的现野,不失为一个提升自己的方法。“思而不学则罔”,思就好比于我们的学习,而学就是做题。将那“思”灵活运用便是“学”。“小镇做题家”听上去仿佛可笑,可他们也同千万个的“大城做题家”们一样,心中怀揣着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小镇做题家”也是“大城梦想家”,只不过他们的办法只有做题这一个。
有的人说,“小镇做题家”是善于做题,但是交际能力一般,眼界缺乏。这是因为他们将自已的绝大部分时间都交给了题。他们做题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或眼界,而是作为一个踏板,一个帮助他们走向一个更大的舞台的阶梯。如丽江华坪女子高中,从中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小镇做题家”,她们有的一开始确实是交际能力不强、眼界缺乏,可是当多年过后,她们中已经出现了各行各业的精英人物。“小填做题家”的初衷是为了更大的舞台,对于他们来说小镇甚至大城都不是他们的终点。他们每人心中都藏着一个梦想,每一层台阶都是他们成功的基石。
对于那些所谓的“小镇做题家”们,他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出身、无法决定自己的天赋:或小镇、或大城;或天才、或平庸。他们能做的便是依靠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唯一他们可以决定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是对自己的信念;“会当凌绝项,一览众山小”,是他们不变的志气……由此观之,小镇做题家,亦是大城梦想家。或许当年走出去的那些小镇做题家已经成为自己心中的那个“大城梦想家”,然后他又回到当初的那个小镇,鼓励那里的青年学子做一个“小镇做题家”,因为只有出去,方才知道外面世界的美好。
正如一个小镇做题家所说:“我做的不是题,而是一块足够撑起我未来的踏板!”是的,小镇做题家,亦是大城梦想家!
【简评】
全文紧扣“小镇做题家”这一现象,从做题的价值分析,到做题家其他能力匮乏的原因分析,到做题家依靠自己也能创造美好人生的展望,充满正能量,论述井然且极具说服力。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并未对材料中提到的对这一群体的态度(自嘲和嘲讽)进行分析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