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再谈“美德”(Vertu、virtue)

2023-06-11 19:21 作者:danw15  | 我要投稿


今天要再谈一谈“美德Vertuvirtue),要从“奥林匹克”说起。(会扯得很远啦~~~ ^v^)

关于“奥林匹克精神”,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啦。有人说是“重在参与” ;也有人说是“公平竞争”(The Spirit of fair play);奥林匹克 Motto则是:“更快、更高、更强” (“Citius, Altius, Fortius.”) 。

其他说法还有:友谊(Friendship),荣誉(Honor),和平(Peace)和光荣(Glory)等等。



奥林匹克精神”到底是什么呢?

 

在古希腊,奥运会所代表的“奥林匹克精神”,可以归纳为五个希腊字: Areti: “美德” (Virtue),Amilla:“高尚的竞争” (Noble competition),Timi:“荣誉 (Honor), Elefteria:“自由” (Freedom) 与 Irini:“和平(Peace)。

 

这与现代奥运会精神不太一样啦。特别是第一个词 Areti—“美德”(Virtue)。



运动会为什么要讲“美德” 呢?


希腊文中的“Arete”经常翻译成“virtue”,但其实际意义更接近“excellence”(卓越)。“Arete”是古希腊人所推崇的,最理想的完美人格。“Arete”(卓越)指“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做到“尽善尽美”。这可以表现在任何方面:在身体上,在智力和精神上。在战争中取胜,要靠力量,勇气,还要靠计谋(strength, bravery, wit and deceptiveness)。所以,古希腊人不光是“更快、更高、更强”,还“更勇敢,更机智,更狡猾”。

Arete (ἀρετή,卓越) 不仅是奥运精神,也是希腊人对人生的追求。



耶鲁大学Kagan教授对比了古希腊文明、基督教文明及启蒙运动的“三观”。

希腊人一方面充满自信,自认与神同族,自视甚高(Greek arrogance),另一方面,又看到了人生的悲剧性:凡人总不免一死。人生苦短,世事不可料,希腊人又没有基督教救赎的上帝,来世的天堂。“天赋人权”和“享乐主义”也不在其视野之内。于是,问题来了:

“In the light of human mortality, the disinterest of the gods, the chanciness of life, what can man do to achieve happiness and immortality?”人生苦短,神也不来救赎,世事又无常、不可料:那么,怎样生活才能获得幸福和永存的价值呢?

从荷马史诗中,可看到希腊人对此问题的回答:英雄价值观(heroic ethic)


在《伊利亚特》中,阿喀琉斯(Achilles)被问到,为什么要参加特洛伊战争。出发前,阿喀琉斯通过神喻就已经得知,若不参战,他就会长生不老,但只会默默无闻;如果参战,他必定会战死,但作为最伟大的战士,他会青史留名。

阿喀琉斯选择了后者,因为,他“总要做到最好”(“aien aristeuein”),也就是要达到“卓越” (ἀρετή)。

阿喀琉斯的话,现在成了西方很多名校的校训。


为了做到“最好”ἄριστος (áristos, “ best ”),就必须有对比:只有在竞赛中才能显出优劣。

希腊人总是在争斗(agon):体育竞赛,哲学辩论,战争,etc.。

Kagan教授甚至称希腊社会为“agonal society”(“卷”的社会)。




既然“Arete”是“卓越”(excellence),为什么要翻译成“美德”(virtue)呢?

原来,希腊人不仅发明了奥运会,还发明了哲学。(^v^)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先哲们是最早探讨伦理问题的。就是在他们的著作中,“Arete”被赋予了道德意义。在人性任何方面达到“卓越”都是一种“美德”吧?

希腊人相信有四种美德公正justice),谨慎(prudence), 节制(temperance), 勇敢(fortitude);后来,到中世纪时,又加上了三种基督教美德信(Faith),望(Hope),爱(Charity),这样,一共有七种美德 (The seven cardinal virtues)。




还要指出的是,尽管希腊文“Arete”一词也可用于形容女人(e.g. Penelope),但古希腊奥运会只有男人才能参加。


希腊的妇女和奴隶一样,无法参与公共生活,因此是无法追求“卓越”的。


不公平呀!(^v^)



崇尚完美人格,追求“卓越”的古希腊,其实离史前的黑暗时代并不遥远, 古风尚存。

Kagan教授认为, 古希腊文明和日本文明一样,属于"耻文化"(《菊与刀》作者的分类)。


当然,两者还是有明显区别的。但在古希腊和日本社会,妇女地位低下是个不争的事实。


能想象吗——在哲学、艺术和城邦政治制度等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古希腊人,竟然和日本人一样“厌女”!


再谈“美德”(Vertu、virtue)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