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追踪四年,何苦新纪录《追山人》b站上线。

2023-07-10 01:34 作者:无效用户路人甲  | 我要投稿

纪录片《追山人》观后感


一、关于导演何苦

最开始在B站接触到导演何苦的视频,大约是1个多月之前的事了,当时B站推送过不少标题以【何苦·追山日记】为关键词的中视频,摄制内容基本为回乡创业,视频中的主角大多曾经拥有过辉煌的成就,但因为种种原因最终回到农村创业。

我对导演何苦本人的兴趣,是从《从团级军官到底层棒棒,何苦自曝老父亲这些年都承受了一些啥?》这个视频开始的。视频中通过父亲和邻居幺麻子的相互攀比,大致交代了父子两代人的过往。尽管前期已经从【追山日记】知道导演何苦是退伍军人,但得知其是团级军官退伍,且退伍后以亲身参与的方式拍摄了曾引起巨大反响的纪录片《最后的棒棒》后,我对何苦的印象立马从“直播带货”转变为了“纪录片导演”。

在导演何苦和父亲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其拍摄纪录片《追山人》似乎经历了较大坎坷,而且“打败父亲最后的骄傲”的,正是这部纪录片,这一下就勾起了我对《追山人》这部纪录片的好奇心,于是在本周下班熬了3个夜,百感交集的看完了这部24集的纪录片。


二、《追山人》讲了些啥

本片以在武陵山区创业的“牧蜂姑娘”潘艺文展开。作为北大本科+西班牙IE商学院硕士毕业的高材生,其在为父亲购买五倍子蜂蜜做药引子的过程中,满怀热情的参与到了武陵山区的脱贫攻坚当中,创业项目为蜜蜂养殖——因而自号“牧蜂姑娘”。

导演自述:“北大和乡村是我无法抗拒的时代旋律”。当一方做着李子柒般的田园梦,另一方想着记录“市民工”的时代变革时,双方一拍即合并签订了为期一年的跟拍协议。

“吃最甜的蜜,赚最懒的钱,勤劳的小蜜蜂还不用开薪水。”——阿文这样评价自己的事业。当一年结束时,当年产目标“六七吨”与实际产量“六七百斤”相撞时,原计划一年躺着就能赚个几十万,结果不仅八个村集体的分红款没有着落,连蜂群越冬的费用也所剩无几。

面对第一年就惨败的经营结果,懊悔苦恼的阿文不得不选择调整。不得不说高材生还是很有想法而且富有行动力,痛苦反思一段时间后,不但找来了传奇养蜂高手龙七,而且马上构思了“五倍子蜂蜜经济走廊”的方案,仅用十来天的时间就完成了一千多万的融资。

围绕“阿文+龙七+投资人”的合作,后面的23集由此拉开序幕。“北大+农村”仅仅只是本片的第一波小高潮,后面扑面而来的,还有“初创公司经营”、“人生百态”、“脱贫攻坚”等等时代洪流,甚至中间还一度穿插了“安全文明驾驶”和“防诈骗宣传”等等精彩片段。

受限于篇幅,本片后续情节不在一一详述,言而总之,在导演何苦贯穿始终的冷幽默讲述中,有泪点、有笑点,非常值得一看。


三、观后感

看完之后感受颇多,有关于“祛魅”,有关于事业和家庭,有关于公司治理,有关于人情世故,有关于官商关系、群众关系,如此种种,不胜枚举。以下仅就感触最深的几项进行展开。

1.公司治理和个人职业素质

阿文的创业过程中,公司治理模式先后经历了“撒手掌柜式”、“股东治理式”、“技术生产为王式”和“代理经营式”。每一次的经营模式转变,背后都付出了沉甸甸的代价。

观看过程中,看着新公司在经营上一次又一次的踩坑,说实话我的内心更多的感受是揪心和痛心。揪心的是只能看着他们往可以预见的坑里跳,而影片外的自己却只能干瞪眼;痛心的是从一名管理者的角度出发,“重效益轻管理”的社会现实普遍存在,距离社会达成管理赋能生产的普遍共识,依然路漫漫其修远兮。

代入到剧情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以我现在的个人职业素质,我上我能行么?在王会计阶段,我觉得可以完全胜任毫无压力;在林小斌阶段,我觉得不过如此,团队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甚至可以力压;在罗博士早期阶段,向大炮出走之前打个平手甚至在团队建设上更甚一筹应该问题不大;而在罗博士挑大梁的后期阶段,尤其是在合伙解散后,当罗博士依然能带领公司实现成功经营时,我开始对自身的能力不自信起来。

由此又关联引发到了我上周思考的一个问题——“个人职业能力地图”。是的,需要补足的短板还很多,好好加油吧小伙子。


2.事业和家庭问题

“人生最惬意的幸福,莫过于在晚霞最美的地方,有一栋小木房,不被爹妈催婚,无需上班打卡。”尽管开拍前阿文在物质和精神上已经相当富足,但是依然无法回避婚姻家庭和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一勾子蜜,五倍子甜”,林小欧事业失利的背后可能也潜藏着一条感情;罗博士的女朋友,从来都是以旁白的方式出现。

王大兵面临的工作和婚姻问题,如果以常规方式处理,似乎接近无解。杨秀才就更不用说了,在事业和婚姻两方面都更为稚嫩。

年轻人的婚姻和事业,似乎都是遥不可及的童话。推己及人,不免也有些黯然。

反观已经走进围城的人,要么事业、要么家庭,似乎也都不尽如人意。龙七、向大炮、驻村书记陈睦彪、刚哥夫妇、老覃夫妇、老魏夫妇、彩虹蜂场和摩围山的3866大军,甚至镜头外的导演和制片人,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时代发展留下的,不单独只是这一代年轻人的命题。


3.公信力问题

这是跳出纪录片内容,从看B站弹幕现状反思的一个问题。

我留意到,全篇除了对说出“开庆功会的时候,领导有方,我就在下面,欢迎,使劲鼓掌。开追悼会的时候,那就肯定是给我开的了。”的文武五社的生产队长老魏评论高度统一的赞扬外,对于包括但不限于文武社区领导、大垭乡村各级领导、彭水县和市局领导等出镜画面,均出现了不少“要不是有摄像头”、“做样子”、“博出镜”等类似弹幕。

于我个人来讲,我选择相信导演镜头所展现的。我不揣测弹幕发送者是否张口就来,也不怀疑是否有人在带节奏,也许确有不少寻租和修桥获刑等糟心事件,但我始终认为,就事论事应当是每个人的基本素质。

绝大多数时候我也沉默的大多数,惟愿自己能够不失勇气,适当场合,仗义执言,积极发声。

追踪四年,何苦新纪录《追山人》b站上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