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何活着?

2022-06-30 17:10 作者:谁也说不准  | 我要投稿

人为什么会选择活着呢?

因为死亡是可怕的,它的未知性赋予了其可怕的本质。死的可怕,事实上光是意识到就会带来无限的无意义感,因为它摧毁了一切由人所建构起来的上层建筑。

换句话说,人通过构建文化来实现对自己注意力的转移,以不至于落入绝望的死亡焦虑漩涡。

文化的本质在于个人与社会的联系感,除了文化以外,与人的联系(亲友爱三情)也是支撑(诱骗)一个人活下去的动力来源。

本质上,与他人的联系,与社会的联系,都可以看作一种逃离死亡焦虑的策略,通过给自己找事做(对外输出自己)来获得他者对自己的确认(被看见),人通过他人的对自己的确认,来确认自身存在的实感(意义感)。(动画『皿三昧』主题)

当然,仅仅是被看见是不够的。人需要尊严,至少对于幼年接受并认同了“人需要尊严”的教育的人来说,人需要尊严。如果被看见的方式,只是作为劳动力,作为消费力,作为收益率数字,那么人就会产生异化,这种异化导致人与人性的割裂,并最终走向自我异化,人似乎失去了主体性,失去了尊严。而在认同这种叙事逻辑(社会达尔文主义)中处于底层的人,必然将自身看作是社会竞争中的失败者,他所失去不仅是尊严(被他人认作失败者),同时也失去了希望(自己认同了自己的失败)。

于是,人到底是否可以被看作数字呢?

可以的。现实主义者恰恰是接受了“人人都在异化他人,也在自我异化”的世界,才能在这个残酷的世界中生存下去,通过不断证明自己的“价值”,来为自己定下更高的价格,现实主义和资本主义本就是同构的。

因此,无论是从人的存在根基上来说(人需要他人的认可,为此必须向外输出价值),还是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来说(人需要服从现实的基本逻辑,维持自己的产出-消耗比大于1),人都必须与外界进行联系,并且争取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提升自己对外输出价值的能力),只有这样,意义感和尊严才会被生成出来。

在人类面前,阻挡其活着的到底是什么?

一是虚无主义,否定联系的意义,因为它恰恰是看到了人们为了逃避无意义所采用的策略本身,从而推定无意义性是人的根本属性。(只看到了状态与状态,而忽视了状态之间转移的动力学基础,即忽视了人追求意义的动力的来源,也是人的根本属性)

二是理想主义,它是认同了“所欲有胜于生者,所恶有胜于死者”的叙事逻辑,选择了“光荣牺牲”。(混淆了意义与意义感,将意义感的赋予者让渡给了他者,通过将自己认同为他者,导致作出自己的死亡不会影响意义感的生成这种荒谬的结论,本质上是甘愿被意义系统蒙骗)

我们需要理想,没有信仰的人生会沦为虚无主义或犬儒主义。但我们更需要活着,因为只有活着才有办法生出意义感。

有些人信仰爱情,有些人信仰宗教,有些人信仰真理。然而无论多么伟大的理想,多么崇高的道义,多么美好的愿景,都必须服从于现实,只有怀揣着理想的现实主义,才能不被任何一个惨淡的当下所击溃,走向并非破灭的未来。

如何活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