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肝硬化以前叫什么?中医是怎么治疗好这个病的呢?

2022-06-30 17:07 作者:肝胆专家王江河  | 我要投稿

在历代中医书籍中,没有肝硬化的病名,只有与肝硬化病相类似症状的记载。肝硬化是一种西医的病名,即肝硬化或者肝硬化失代偿期。中医根据肝硬化不同病因肝硬化的各个阶段、各种类型证候表现不同,常以证候名称之为“胁痛”、“腹胀”、“黄疸”、“鼓胀”、“单腹水”、“蜘蛛鼓”、“赶水”、“痃癖”等,其中以“鼓胀”最为常见。从中医角度看,肝硬化多因肝病传脾,本病实质是“脾胃虚,肝胆瘀”,故本病的并未在肝脾肾,病机转变是气滞、血瘀、水停相因而患。病起邪毒为主,各期病机不一,传变多端。临床特征是肝脾肿大,相继出现消化道症状,小便不利,腹水,最后死于消化道大出血及肝性昏迷。


我曾经的一位患者,姓薛,男,49岁,山西人,于几天前体检发现早期肝硬化,问诊后了解到患者上腹感觉胀痛一年余,气滞于右胸部,上堵到喉咙。因检查结果而忧心不安,长时间失眠。诊其络脉不明显,查其腹部略庞大,但无青筋。我认为太阴病,脾虚,气滞,胃气不和,略有湿热。治疗以和胃、疏肝、柔肝,治肝硬化。服药十天后复诊,告知效果明显,诸不适症状有所缓解,嘱药方对证,可再服用数剂。


中医治疗肝硬化,尤其是早期,取效甚捷。治疗肝硬化,我的观点是:肝硬化的中医辨证治疗以基本方为主随证加减用药,参考病程、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具体情况,谨守病机,证病结合,分期分型治疗。

早期肝硬化为肝功能代偿期,可调和肝脾平衡,使肝气不郁,使脾气不虚,则脾能左升,肝能疏泄,此病自能缓解。辨证论治为:

1、肝郁脾虚证:两胁胀痛,胸腹闷胀,嗳气不舒,四肢倦怠,乏力,食欲不振,恶心便溏,胁下触痛或可触及痞块。治法:疏肝健脾兼以活血软坚。

2、脾虚湿盛证:腹胀,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恶心呕吐,气短乏力,便溏,面色萎黄,下肢微肿。治法:健脾利湿,行气。

3、湿热内藴证:身目黄染,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黏滞不畅。治法:清热利湿。

 中晚期肝硬化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本虚主要为气血阴阳虚衰,以脾气虚最为常见,标实为气滞、血瘀日益加重,水浊痰湿瘀血阻络,主要表现为三大症状,即腹胀,腹水和脾大。末期则肝脾肾俱败,气滞水停血瘀,结聚化生,病从寒化则五脏气败阳微,危在旦夕。辨证论治为:

1、气滞湿阻证:腹大胀急,腹部按压会出现疼痛,食欲不振,两胁不舒,大便溏。治法:疏肝理气,除湿消满。

2、肝脾血瘀证:腹部坚满,按之不陷而硬,腹壁青筋显露,小便短赤,面色晦暗灰黑,肢消瘦或两目发黄,肝掌,或见发热、牙龈及鼻出血。治法:活血化瘀,行气利水。


 

对此,肝硬化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发病机制也较复杂的。病因主要有酒食不节、情志所伤、感染血吸虫,以及黄疸、积聚迁延日久所致,发病与肝、脾、肾三脏受损密切相关。

在这里建议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须注意调摄护理,让患者解除一切顾虑,保持情绪稳定,安心休息静养。如有肝功能失代偿或有并发症时,一定要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防止感染。

2、饮食宜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和易于消化食物为主。当肝功能明显减退,或有肝昏迷先兆时,应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适当限制动物脂肪、动物油的摄入。禁酒,严格控制粗硬、煎烤食物、带碎骨的禽鱼类食品,以免诱发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现腹水、浮肿者,应以低盐为原则。伴便秘者,可多食麻油、蜂蜜、芝麻、香蕉,以保持大便通畅,减少氨的产生积聚,防止肝昏迷。

 


肝硬化以前叫什么?中医是怎么治疗好这个病的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