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士忌能在中国火起来吗?
中国酒企不约而同投资威士忌,打的什么算盘?
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中国的保健酒、鸡尾酒、白酒、葡萄酒,甚至是啤酒公司都开始投资威士忌,且一出手就是数千万、上亿。“CBNData消费站”撰文分析了这背后的缘由。
单单就中国市场上酒企在威士忌上的投资,就有下列这些:洋河、怡园酒业、保乐力加、青岛啤酒、百润、劲牌。不同的的酒企投资威士忌的缘由不尽相同,但产品多元化是大部分酒企在威士忌上谋求的最大目标。
🥃为什么要投资威士忌?
但在酒企谋求多元化的背后,实则是整个酒精行业在谋求新的增长可能性:
啤酒市场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啤酒公司过去几年新的尝试包括推进高端啤酒、无酒精饮料(例如气泡水);
白酒市场销量持续下滑,消费群体老化、提价拉动增长可能会遇到天花板;
鸡尾酒销量一直并不如意。
🥃为什么是威士忌?
洋酒在中国整个酒类消费占比只有2%,但其中的威士忌在增长速度、毛利水平、消费群体,对于中国市场上的酒企都是有吸引力。2019年威士忌的进口数额同比增长20.3%,达到2.1亿美元。
税收降低政策也拉动了威士忌的进口。2018年对三种洋酒(包括蒸馏葡萄酒制得的烈性酒、威士忌酒)的平均关税降低10%等。在这些利好政策下,更多的威士忌涌入中国市场。海外威士忌品牌强势涌入中国市场,而本土威士忌厂商不超过50家,本土竞争压力较小。而且威士忌的毛利较高,高于啤酒、但略低于白酒,在这样的前提下威士忌的价格仍在不断走高。根据智研咨询的数据,每升威士忌的价格从2010年的60.31元上升至2018年的80.43元。
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不断壮大,威士忌在中国的潜力也不断扩大。一些强调生活方式的机构以及开发适合中国人口味的威士忌味产品在为威士忌教育做铺垫,同时随着中国高净值人群的增长,威士忌的渗透率在逐步增长。
🥃这是一个好生意吗?
事实上,由于酿造方式的原因,威士忌酒厂从建立至收回投资需要不小的时间周期。这意味着,国内酒企投资威士忌是长期投资,投资回报较慢,对现金流考验不小。
而如何建立本土威士忌品牌又是另一个问题。比如日本,从建立日本第一家威士忌酿酒厂,用了80年时间,日本才国际威士忌市场获得了知名度,打进了威士忌的世界。中国酒企光靠收购不一定能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