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学脉络图
古希腊哲学脉络图

一.古希腊哲学基本脉络
1.前苏格拉底哲学
米利都学派:
泰勒斯(前624-前547)
阿那克西曼德(前610-前545)
阿那克西美尼(前588-前524)
毕达哥拉斯学派:
毕达哥拉斯(前570-495)
艾菲斯学派:
赫拉克利特(前535-前475)
埃利亚学派:
色诺芬尼(前570-前470)
巴门尼德(生卒不详,为色诺芬学生)
多元论者:
阿那克萨戈拉(前500-前428)
原子论:
德谟克利特(前460-前370)
智者学派:
普罗泰戈拉(前490-前420)
2.希腊哲学辉煌时代:
苏格拉底(前469-前399)
柏拉图(前427-前347)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
插曲:亚历山大(前356-前323)
3. 晚期希腊哲学:
从前323亚里士多德去世,到公元529最后一个希腊学园被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关闭,称为晚期希腊哲学。
伊壁鸠鲁学派:
伊壁鸠鲁(前341-前270)
犬儒学派:安提斯泰尼(前445年-前365)
第欧根尼(约前404到323)
斯多葛学派:
创始人芝诺(约公元前336~约前264年)
晚期代表人物:
塞内加公元前4年-65年)
马可奥勒留(121年4月26日—180年3月17日)
怀疑主义:
皮浪(也翻译为毕洛)(前360年——前275)
蒂孟(前320——前230)
二.古希腊哲学介绍
宗教、神话和悲剧
人类文化的最初形态总是以宗教和神话的方式示人,但并不是每一个民族都能够诞生哲学,按照王东岳先生所说,这和当时的地理环境和生存条件等很多因素有关。
而古希腊神话最要要从吟游诗人之口传颂的《荷马史诗》开始探究!

古希腊悲剧阿尔克提斯
据说悲剧是从酒神祭祀仪式演变而成,古希腊悲剧的至高成就汇聚在埃斯库罗斯、索福科勒斯和欧里庇得斯三人的作品中。
相较《荷马史诗》和《神谱》直接的、缺乏细节和心理探索的铺垫,悲剧这种形式给予受众强烈的情感体验和深刻认识自己的机会。
先苏哲学

拉斐尔画作《雅典学院》
哲学在古希腊语中是“爱智慧”的意思。借用王德峰教授的观点:“哲学思考的根本问题是文明的根基和尺度问题,哲学的进步在于问题的提法改变导致境界的提升”。
希腊的第一哲人是米利都的泰勒斯,他的主要贡献就是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世界的本原”?
这个问题非常之重要,说明人们已经并不满足于宗教关于这个世界的解释,并且付诸实践,开始寻求更合理的解释。
这也引起了后来的思考着对这一问题的继续探索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 384-322 年)是第一个称泰勒斯为“第一位哲学家”的人,泰勒斯的所有著作都没有幸存下来,但所有人都同意他开创了希腊哲学。
首先使用“哲学”这个词的是毕达哥拉斯,但对于公众来说如雷贯耳的还是几何上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和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毕达哥拉斯主义。
毕达哥拉斯受老师启发,曾经前往埃及和巴比伦学习数学。他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是:万物皆数。
毕达哥拉斯对数学的极端追求招致了无理数的痛击,这几乎否定了他的全部信条。他更重要的贡献在于提出逻各斯,意指永恒变化遵照的普遍法则,并表示逻各斯是蕴含在语言中的普遍法则。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思想和赫拉克勒斯的逻各斯学说为本体论的开创做足了准备。巴门尼德反省了从感性世界寻找第一因,认为其是一条通往意见的道路,转而寻求超越感性的自因,最终落到了语言隐含的客观思维中,提出了本体论的第一个命题:“能被思维者和能存在者是同一的”。在肯定思维反映存在的基础上,对存在和思维何者为第一性的争论,分裂出了古典唯物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古希腊三杰
苏格拉底师孙三代开启了哲学学院派时代。不同于先苏哲学对于世界本原的关切,苏格拉底把哲学的视角拉回到了对人的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上。他被认为是伦理学的开创者。苏格拉底通过概念定义和推理论证作为武器进行批判性反思,给予了哲学进步意义和学科基础。苏格拉底论而不著,其主要思想内容借由柏拉图《对话录》的形式呈现,但个中多少是柏拉图假借老师之口表达的不得而知。
柏拉图是雅典学院的创办者,其哲学思想体系宏大而全面,也深刻影响到了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神学。其本人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广泛影响更是无人能及,正如哲学家怀海特所说:“两千年的西方哲学史不过是对柏拉图的一系列注脚”。柏拉图的理念论是其认为最有意义的哲学观点。如果说柏拉图广泛影响了思想界,那么其弟子亚里士多德则长期主宰了大众认知。
亚里士多德某种意义上是学科之父,他极其重视分类创建了非常多的学科。亚里士多德的很多著述中都蕴含着目的论的思想,他认为人类探究的诸多议题不能基于普遍的哲学标准,应有针对性和适用性。他同时也是实证科学之父,其归纳演绎法影响至今。
晚期希腊哲学主要派别
犬儒派:善即节欲。犬儒派由于其创始人安提斯塞尼(Antisthenes,约公元前445~前360)经常在一个名为库诺萨各(Kunosarges,意为白犬)的体育场与人交谈而得名。不仅如此,犬儒这个名称也标志着他们生活方式的特点。犬儒派的另一重要代表是西诺普人第欧根尼(Diogenes,公元前404~前323)
第欧根尼与亚历山大大帝
斯多葛学派也被译为斯多阿学派,是塞浦路斯岛人芝诺(Zeno)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在雅典创立的学派;因在雅典集会广场的廊苑(英文stoic,来自希腊文stoa,stoa原指门廊,后专指斯多葛学派)聚众讲学而得名。斯多亚学派是希腊化时代一个影响极大的思想派别。
芝诺
芝诺被认为是自然法理论的真正奠基者。斯多亚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巴内斯、塞内卡、埃彼克泰特、马可·奥勒留等。
伊壁鸠鲁学派作为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延续了4个世纪。伊壁鸠鲁的学说广泛传播于希腊罗马世界。罗马时伊壁鸠鲁学派期伊壁鸠鲁学派的著名代表有菲拉德谟和卢克莱修。

他写的哲学长诗《物性论》,系统地宣传和保存了伊壁鸠鲁的学说。神论,伊壁鸠鲁派宣扬无认为人死魂灭,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同时提倡寻求快乐和幸福。但他们所主张的快乐决非肉欲物质享受之乐,而是排除情感困扰后的心灵宁静之乐。伊壁鸠鲁派生活简朴而又节制,目的就是要抵制奢侈生活对一个人身心的侵袭。
怀疑主义认为通过感官获得的知识与理论知识有矛盾,所以当时巴门尼德与柏拉图才会认为感官获得的只是意见,而不是知识。除了感官怀疑主义之外,皮浪又加入了道德怀疑主义与逻辑怀疑主义。
怀疑主义俘获了一群不懂哲学的人,他们看到各派的争斗没有结果,便认为永远不可能有结果。他们怀疑一切,认为人永远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知识。既然如此,何不享受眼前的美好?怀疑主义与其说是一种学说,不如说更像是一种解除烦恼的自我安慰。怀疑主义非常武断,它们不问青红皂白就否定一切。这也成了它的一个缺点,那就是不能让人信服。
新柏拉图主义是古希腊文化末期最重要的哲学流派,并对西方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该流派主要基于柏拉图的学说,但在许多地方进行了新的诠释。新柏拉图主义被认为是以古希腊思想来建构宗教哲学的典型。
新柏拉图主义认为,世界有两极,一端是被称为“上帝”的神圣之光,另一端则是完全的黑暗。但新柏拉图主义也相信,完全的黑暗并不存在,只是缺乏亮光而已。世间唯一存在的就是上帝,照耀着神圣之光,但就像光线会逐渐一样,神圣之光也无法普照整个世界。普罗提诺认为,灵魂受到神圣之光的照耀,物质则位于那光照不到的黑暗世界,而柏拉图所提出的自然界的“形式”则微微受到神圣之光的照耀。因此,新柏拉图主义强调,世间一切事物都有这种神圣之光,但最接近上帝的光芒的,还是人类的灵魂,只有灵魂才能与神秘与伟大合而为一。在一些偶然的时候,人甚至可以体验到自己就是那神圣的自然之光
新柏拉图主义流行于公元3—5世纪,它的特点在于:建构了超自然的世界图式,更明确地规定了人在其中的位置,把人神关系置于道德修养的核心,强化了哲学和宗教的同盟,具有更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新柏拉图主义的中心有罗马、亚历山大城、叙利亚、雅典。

普罗提诺,新柏拉图主义奠基人,被称为新柏拉图主义之父。生于埃及,233年拜亚历山大城的安漠尼乌斯为师学习哲学,曾参加罗马远征军,其目的是前往印度研习东方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