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迎来“报复性消费”,网友:这次真变了!
疫情三年,旅游业被压得喘不过气。今年,旅游业照样喘不过气来,不过这次不是被压得,而是忙得。
不知道大家的朋友圈里最近有没有多了一些做旅游线路的好友,之前朋友圈都是卖口罩、卖抗原、卖加特林和车厘子的,但是最近却涌现了一批卖旅游产品的朋友。按照“什么火爆卖什么”的思路来看,旅游业今年确实要火起来了。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春节假期7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次超过3亿,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为疫情以来4年同期最高值。
1. 在“食”中看繁荣
旅游中最重要的除了玩之外,那就是“食”了。
与前几年不同,街边的各种饭店不再是转让或者出租了。而是每个饭店门口都停着许多车,甚至还有的不知名的小店都要排号。而一些出名的网红店铺,更是全天都熙熙攘攘,不等位几乎吃不到餐厅里的菜。

根据美团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6天,日均消费规模同比2019年增长66%,全国多人堂食套餐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53%。
从成都吼堂老火锅到长沙地标文和友再到北京四季民福烤鸭店,全国上下数以万计的餐厅客流爆满,等位超过1000桌。
吼堂火锅以日排队订单4000的成绩,直接翻倍突破自己的历史最高水平;长沙顶流文和友更是凭借排位4600+桌的成绩一举登上微博热搜。

而除了餐厅之外,小吃摊和夜市也成了游客的打卡地。几乎每个城市稍大的夜市都挤满了人,川流不息也不再是夸张的形容词。即便寒风凛冽,但不少人依旧站在街上边吃边聊,“吃吃喝喝”成为一条街上的重要“景观”。
去外地旅游的人群在吃上会选择当地的特色菜和网红餐厅,而且在如今茶饮、咖啡和面包兴盛的时代,一些出名的网红茶饮店和烘焙店的生意更是火上一层楼。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餐饮店更要抓住机遇,不但要从菜品和环境上做改变,更要在营销上下下功夫。
2. 酒店、民宿,比翼双飞
跟餐饮业一样,酒店和民宿翻身了,从之前的面临倒闭到现在根本没有空房,每一个经营者都等了太久了。
之前的酒店在周末入住率都达不到50%,而且受到一些防疫政策的影响,酒店的隔离条件也是更加受限。不过在大部分人阳康之后,酒店平日的入住率也达到了满房的盛况,而且价格也涨了不少。1500一晚的如家,2000多一晚的汉庭,接近3000一晚的亚朵,比比皆是。

除了传统的酒店之外,民宿的生意也被带动了起来。之前那些辞职去开民宿的人终于看到了希望,而且如今的转让费也水涨船高。
随着《去有风的地方》热播,云南成了众多游客的首选目的地,而当地的民宿就是一大旅游特色。有大理的民宿店家表示,春节以来,民宿爆满不说,半夜提着行李叩门找房的游客也不在少数。

2016年-2019年,可以说是民宿行业风生水起的时期。倒闭、亏损的状况,是从疫情爆发后愈演愈烈的。黯然离场的过来人没少留下失败的教训,民宿撑不下去的原因无非就是,出行减少,没有收入,投入太多,可能都还没回本,却还要在鲜有人入住的情况下,继续支出房租。
而目前来看,民宿虽然有了回涨的景象,但是在经营中要考虑的也会越来越多。除了招揽客人之外,如何与经营规模大、系统完善的连锁酒店竞争也成了一大难题。

3. 旅游业“变了”
如今的旅游业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除了主要的跟团游之外,小众的旅游方式也开始发展起来。
露营就是在疫情的催化下火起来的,不需要去定酒店,也不需要忙着打卡有名的景点。叫上两三好友,或者一家人,去到城市的郊区或者山间草地搭个帐篷,支个烧烤摊,享受恬静的惬意。

露营的火爆也带动了众多行业的发展,帐篷和露营装备商家此起彼伏,而且还有众多露营装备的企业起死回生甚至上市。
其实露营算是小众的旅游方式,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转追求小众。一是可以领略不同的美景,感受不同的人文,二是有的驴友都是穷游,较火的场地消费较高,只能选择“平替”的旅游场所。
广西北海、海南万宁、陵水,广东汕头、珠海等地已经被戴上了“三亚平替”的帽子。因为这些地方机酒价格相对便宜,游客稀少,旅游资源丰富,是这些旅游平替城市的共性。

在携程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致宁看来,平替城市大多是热门城市之外的差异化选择。对消费者而言,平替城市可能是一个新鲜词汇,不同平台或旅游商会把它当成一个吸引物,去吸引游客关注到这些相对不那么热门的旅游城市。
新一代消费者崛起的年代,旅游业的发展也会更加多样化,在00后和Z时代人群的推动下,旅游业会越变越好玩。
结语
旅游业目前的火爆,是阳康后的“报复性消费”的原因,当这波热潮退去之后,旅游业是否能发挥“长尾效应”还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