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闲笔】超越,共鸣(Résonance de l'âme)

2022-11-05 13:46 作者:黯梦・Aaxchidieuv  | 我要投稿

//Cet article s'agit d'une inspiration de Sedifiell, dont l'origine remonte à environ une décade. On apprend à se déguiser et se décrire, on s'en tient à la furie et le mystère. Il n'y a personne qui nous comprend en entière, y compris nous-même.

//Cet article est déjà publié au compte public Seu-École d'information.


如果要询问一个人的爱好是什么,收到的回答,除了各种球类运动,大抵就是种类繁多的艺术形式了。人们与艺术之间的间距有些模糊,有时它是笔下随意挥洒的自在,而有时它是展览馆中束之高阁的浮云。于是有人叹道,艺术并非“凡常人”所能体悟的东西。

但若事实真是如此,艺术被创作出来又有何意义?太多作品不只承载着作者自己的喜怒哀惧,同样也是对自身之外的世界的发问。这一声面向内心、面向世界的疑问最终到达了作为欣赏者的我们这里,就将被顺理成章地赋予全新的意义。不论是画作,文章,还是音乐,表演,它们因创作者的意愿而诞生,最终则需要因为欣赏者的回响而存活。

于是窃以为,艺术的最终目的,是打动人心,创造属于欣赏者自己的“共鸣”。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情绪低迷后,偶然遇到某一首歌,听过两遍后直觉得这首歌完美契合了自己的状态;在热情高涨的派对上点了一首有些无厘头的歌,却被大家一起大笑着复读直到深夜……听上去有些太琐碎了,但这些的确就是所谓“共鸣”的体现。不要被那些看上去极其专业的艺术鉴赏蒙蔽了双眼,体味它们真实的意义从来不需要多少“专业性”。

从小我们就在各式各样的作文题中见过“感动”这个词汇,但是遗憾的是,在年龄尚小的阶段,许多人并不真正了解何为“感动”,只是天真地认为,为了身边的好人好事而激动得热泪盈眶才叫做“感动”。殊不知,这种感动实际上所讲的也是一种共鸣。不论是什么,当我们在面对它时,能够感受到由情绪本能带来的震撼与触动时,那种感觉,就是事物与灵魂可贵的共鸣。

许多人初次体验情绪共鸣,大约是在“中二”起步的阶段。我们从书中或是网络上看到了某些令自己眼前一亮的人物设定或者故事大纲,遂幻想着自己也是它们之中的一员。这最初的一次情绪共鸣,或起源于对某种高尚人格的崇拜,或来自于对某种生活环境的憧憬,不论以何种方式出现,终归会融入一个人的潜意识当中,表面上看是埋藏心底的“黑历史”或是“童年回忆”,然而,它在人格塑造方面的暗示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图:mori summer开大


在这之后,我们的视野将会变得愈加广阔。我们看见了更多的黑与白、对与错,甚至是存在于这两侧之间的那些东西。从人格心理的角度出发,这一阶段正是“自我”的概念形成的重点阶段,我们都会经历从拥有到失去、从坚信到迷茫、从自信到怀疑的过程,但与此同时,我们仍未放弃追寻曾经追寻过的虚幻的美好。于是,我们便会与那些描述人生思考与乌托邦的作品不期而遇:虽然读不懂兰亭集序,但是其中“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深奥足以教人叹服;虽然没法理解《苏菲的世界》,但是当苏菲和老师驾车无拘无束地横穿麦田时,我们不禁对那晦涩难懂的哲学世界产生了更多的幻想。好奇心与青春之惑无法满足,我们也便能够与更多书中、画中、歌声中的惊喜不期而遇。

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够引起我们共鸣的事物变得越来越多。有的人在情歌中找寻自我,有的人在巨著中探寻真相,每个人的共鸣可以不一样,它们之间从来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情绪共鸣本身是一种值得珍惜的精神体验,我们所经历过的一切真实或梦幻,都会在一场场共鸣中更显真实;而每一次共鸣的发生,都随着我们阅历的积淀而越发深刻。情绪的共鸣展现着一个人精神世界的轮廓,彰显着一个人对待内心与外界的一切的态度,不过多数时候,人们一般不会选择将这种共鸣述说给他人……其中大部分原因是,这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体验。

当一件作品被创造出来,创作者赋予它以自己炽烈而真实的情感,或许是对某人某事,或许是即兴的抒情,都无所谓。当它再次被另一个个人从时间与生命的长河中采撷,在另一片时空中赋予了新的领悟与意义,这件艺术作品便抵达了它的巅峰。艺术的存在形式,不止在画布,不止在唱片,真正的美流转于人对世间万物的心领神会之中。





艺术的形式取决于创作者,而艺术的意义则取决于欣赏者。不同的人关于不同的事物可能发生不同的共鸣,所以,解读的角度和方式并不完全是相同的,自然,也就没有必要与所谓“作者的原意”相契合了。

我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对朋友去看徐峥的《人在囧途》,其中一人竟泪流满面,说道:“事业与爱情不能两全,徐峥你懂我!”相信大多数人难以想象会有人对一部喜剧电影做出这样的情感共鸣,但事实如此,何尝不是对“喜剧的内核是悲”的一种诠释呢?何尝不是这部作品打动人心的力量的展现呢?

另一件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情发生在2019年的国庆节,在七十周年大阅兵上,我看着庄严的仪仗队,看着威武的重武器,看着训练有素的一列列军人,虽然的确心潮澎湃,但是最触动我的是在礼宾车上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奶奶,正笑容满面地随着解放军进行曲的节奏,像指挥合唱一样双手打着节拍。我曾经感悟道,这一幕让他真正体会到了身为中国人的归属感。这一次心灵共鸣,让我多年难忘,也许,我会终生记住那个在电视上一闪而过的瞬间,作为我未来前行的一股原力。

2019年大阅兵,央视的现场直播


而真实的我自己——我的情绪共鸣则没有那么高尚。在我最低迷的时候,有一群人给予了我朴素的希望。在这时,我遇上了一首空灵慵懒的歌。歌词中唱着雍容华贵的女人们纸醉金迷的生活,但我却只能听见叙述主人公在看似热情似火的喧嚣中深切体会到的寂寥。我也许的确不知道歌手的初心,甚至未完全听懂那些歌词,但那种怅然若失的歌喉与诘问生活的呼号,正好命中了我内心中最缺少保护的区域。我带着这样的疏离与不羁,完成了又一次高考,再次开启了新的人生。

不属于任何人的时空




曾经的我在看到俯瞰我家乡的航拍照片时,只是会兴奋地去找,哪一栋楼是我家,在高空中看上去竟然如此之小。而现在,我的脑海中会不受控制地浮现出我与生活了将近二十年的地方留下的种种回忆。我能从那张照片中感受到来自家人的温暖,听见和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嗅到金秋时节那一阵漫上全城的桂花香。我不会热泪盈眶,当所有的回忆通过一张映画与我跨越了时空的隔阂重逢,不论那些回忆是苦是甜,那都是属于我的乌托邦了。

那么,读到这段文字的人啊,你们又是否有遇见某首歌让你彻夜彻夜无法忘怀,或是在某部剧集中找到不可抗拒的真实感,甚至哪怕某一句偶然听见的任务台词直击心灵深处的认同感?你们是否还记得这样多值得铭记的瞬间呢?


【闲笔】超越,共鸣(Résonance de l'âme)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