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SC护卫舰

UNSC护卫舰
产品信息
舰级:护卫舰
制造者 :众多生产商
技术规格
引擎单元:氘核聚变反应堆
断层空间推进器:肖-藤川超光速引擎
护盾:有(战后)
船体:60厘米(2英尺)A级钛合金装甲
长度:478米(1568英尺3英寸) (伟岸级)
489.71米(1606英尺8英寸)(卡戎级)
535.05米(1755英尺5英寸)(巴黎级)
575米(1886英尺6英寸)(坚定级)
宽度:152米(498英尺8英寸)(伟岸级)
156米(511英尺10英寸)(卡戎级)
199米(652英尺11英寸)(巴黎级)
124米(406英尺10英寸)(坚定级)
高度:112.3米(368英尺5英寸)
武器:(不同级别武器各不相同)
磁力加速炮 (1)
湿婆级核导弹 (1-3)
射手导弹发射仓(40)
30发导弹/仓
双联装点防御炮塔 (12)
双联装防御轨道炮塔(5)
(某些型号)
编制:陆战队
ODST
D96-TCE信天翁运输船
M312巨象号HRV
M274超轻型全地形车
鹈鹕运输船
D77-TC或D77H-TCI
GA-TL1长剑级截击机
M808B主战坦克
M12轻型侦察车
M12G轻型反装甲车
M831运兵车
AV-14攻击VTOL
单兵外大气层突入装置
军号间谍无人机 (3)
使用
作用:保护体型更大的舰队舰只
隶属:UNSC海军
UNSC护卫舰是UNSC海军的一个战舰级别。尽管与它的大表亲驱逐舰相比,护卫舰明显欠缺装甲和火力,但护卫舰的体型更小,因此也更具机动性。其生产成本也相对较为低廉,能够大量投入战场对抗圣约军队。
UNSC护卫舰能够在大气层中悬停甚至降落。当在大气层内活动时,它们也能直接向地面部署车辆和货物。
背景
以人类-圣约战争时期的人类科技,护卫舰几乎不被认为能与最小的圣约战舰相抗衡。甚至远远落后于比它体型更小的圣约飞船,其护甲能被敌军的点防御脉冲激光和等离子鱼雷轻易破坏,而且装备的武器也低于标准。只有多艘UNSC护卫舰一起 行动,才能给某支UNSC舰队在对抗少量圣约主力舰只时带来一些优势。尽管如此,曾有两艘护卫舰:UNSC琥珀衣号和UNSC航向黎明号在赢得人类-圣约战争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两艘飞船分别在05装置之战和00装置之战中担当了人类的旗舰,尽管两艘船最终都被摧毁,琥珀衣号 撞入了博爱之城,而航向黎明号 在逃出04装置替代品时被传送门摧毁。
布局

所有UNSC护卫舰种类最主要的结构特征是磁力加速炮(MAC)。容纳着MAC的梁架大约要跨越飞船的前三分之一。MAC下方安置着通讯天线。舰桥位于飞船的最高处,直接处于MAC梁架末端的区域。大多数武器系统都位于列在飞船前三分之二两侧的舱室内。装载提升机和车库位于飞船腹部下方。飞船接近船尾的后三分之一几乎完全被引擎占据。
每艘UNSC护卫舰还配有12个SOEIV仓,位于飞船船尾,便于部署轨道空降突击队。
护卫舰的舰桥相较于更大型的UNSC战舰要明显小很多。飞船指挥官坐在座位上,前方坐落着战术和导航控制台。指挥官座位后方还有多个站台,不过从未见它们被使用过。
UNSC护卫舰相比圣约突击母舰体型很小。它们甚至可以停泊在圣约突击母舰的机库里,比如光环3 中UNSC航向黎明号曾停泊在意图之影号 中。
类型
UNSC护卫舰有多个不同的种类。每种类型的护卫舰,都是为了起到不同的作用而设计的,它们各自装备了不同的武器,尺寸也不径相等。
卡戎级轻装护卫舰在编制上配备了大量的运输船、地面部队和地面车辆。卡戎级并不具备其他类似设计的护航舰只那样厚重的装甲和火力。这表明它扮演的角色是舰队支援和运兵船,不过它仍然拥有舰只对战的能力。
巴黎级重装护卫舰相较于标准护卫舰拥有额外的A级钛合金装甲护板,还有更大数量的点防御炮塔。对于轻装UNSC护卫舰与重装护卫舰之间的差异,另一项已经观察到的主要区别是飞船底部主机库的大小。
坚定级重装护卫舰是UNSC海军在战后使用的重装护卫舰。
伟岸级轻装护卫舰是最适合执行行星防御、舰队护航任务和兵员部署的护卫舰类型。它配备的载具数量比卡戎 级要小,武装也不如巴黎 级,但它有效地在兵员运输与舰队支援之间取得了平衡。
与UNSC仲夏夜号同级别的轻装护卫舰填补了类似于巡游舰的角色。它们主要用于情报收集任务和隐秘行动。它们可能并不具备其他护卫舰种类的战斗能力。它大概等同于上述某一级别的轻装护卫舰。
规格
尺寸

人类-圣约战争时期的三种护卫舰级别有着相似的比例。最大的是巴黎 级,有535米(1760英尺)长,而最小的伟岸 级有478米(1570英尺)长。卡戎 级的长度有 490米(1600英尺)。所有三种级别的船身高度都相同,都是112.3米(368英尺)。
推进
与其他人类飞船一样,UNSC护卫舰的动力是由热核聚变反应堆提供的,反应堆使用氘(一种稳定的氢同位素)作为燃料。几乎可以肯定,引擎利用这个过程产生的能量来加热某种反映推进剂,再把这些反应剂通过向后的喷口排出,从而产生推力。护卫舰上可见的喷口有四个,两大两小。
为了进行超光速航行,护卫舰上装载了一台肖-藤川超光速引擎。尽管从外部看不到,但可以有把握地认为护卫舰上还有许多用于调整飞船三维姿态的机动推进器。最后,护卫舰曾多次被目击能在大气层内盘旋。有可能它们是通过向下的矢量推力实现了这一壮举,但飞船上并没有明显可见的垂直喷口。也有可能护卫舰上使用了某种源自圣约的反重力装置,或者也许是应用了静电或磁悬浮技术,不过因为护卫舰早在战前就已经投入使用,应用这些技术似乎并不太可能。可能的答案是大小喷口之间推力的差异。为了让护卫舰向上倾斜,需要减小大喷口的输出。为了向下倾斜,需要减小小喷口的输出。而为了在特定位置悬停,需要使用飞船的全部四个喷口互相推挤,抵消作用力。
护卫舰的引擎是它们最强大的力量,因为它们的高速度和机动性给它们在运动中带来了优势,尽管护卫舰在装甲和火力上出于劣势。虽然UNSC护卫舰在超光速航行速度上比圣约舰只要慢,但它们能在亚光速航行速度上超越圣约飞船。UNSC稀树草原号曾被目击毫不夸张地环绕一艘圣约轻型护卫舰飞了好几圈。
武装

一架典型的UNSC护卫舰携带了下列武器:
1门磁力加速炮,每次充能可以发射一次。MAC长度约占护卫舰总长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之间。
3枚湿婆级核导弹,作为舰载重武器。
40个射手导弹发射仓,每仓携带大约30枚导弹,共计1200枚导弹。
12台50mm点防御炮,充当对抗敌机和来袭导弹的最后防线。
船员
关于护卫舰上的船员数量并没有准确的数据,但可能相对较小(护卫舰配置的船员可能少于一百人)。与其他更大的飞船一样,船上可能搭载了一支陆战队分遣队,有时还会有ODST。把船员数量包括舱面人员、指挥人员、陆战队、ODST、运输船飞行员和技术人员。那么一艘护卫舰上的人员数量可能达到至少上千人。[8]护卫舰每一侧各有24个三人逃生舱,底部还有32个,总计是80个。因此,通过这个方法可以让240个人逃生。
2552年,为了帮助新建的光环上的约翰-117、科塔纳和特尔瓦达姆,埃弗里·约翰逊军士长可能独自一人就控制了护卫舰UNSC航向黎明号,虽然这很可能是通过自动驾驶功能实现的。与此类似的,在科塔纳启动引擎并离开了系统之后,特尔似乎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驾驶黎明号,不过在这个情况下,他真正需要做的只是让飞船对准传送门然后飞进去,这可能是一件相对简单的工作。AI可以在没有人类介入的情况下监控并管理飞船上所有重要功能。此外,UNSC葛底斯堡号只需要配备少量船员就可以运转,这些人是致远星沦陷与04装置之战的幸存者,不过在这个例子中,科塔纳也在船上,她无疑能完成大部分的工作。
上层结构

护卫舰的装甲相对于它的亲戚或者同行——比如驱逐舰——来说相当差劲,它只有60厘米厚的A级钛合金战斗护板。不过,由于它的重量相对较轻,护卫舰的力量表现在机动性和速度上。护卫舰相对宽大的设计由结构支撑筋支持,这使它可以进行轨道攻击。此外,这些飞船的船体上还有外部硬点,这样他们可以被另一艘飞船拖拽移动,或者拖走另一艘受损的飞船。护卫舰的轻装甲在战后时代得到了护盾的补充。
已知护卫舰
其他
光环:致远星 的护卫舰与光环2 的护卫舰机库大小相似。
从光环2 到光环:致远星,护卫舰有了明显的不同。光环2 中的护卫舰前端,靠近MAC磁力加速炮的位置似乎“隆起”的部分更大一些。
光环3 中,护卫舰能够打开了机库仓门。
护卫舰似乎是少数能不依靠额外的推进系统就逃出行星大气层的UNSC飞船类型之一。
画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