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353初复试经验贴(总分381分)

初试经验:
基本情况:总分381 英语78 政治68 卫综235
英语:去年2月初就加入学员群了,所以2月就开始用三遍法做英语真题了,用的张剑考研黄皮书,先练那四篇大阅读,平均下来每周2篇,从05年起的题目都做了。坚持用APP背了一年单词。看过一点朱伟的恋恋有词长难句,但效果不佳,干脆自己翻译,每天中午午休前翻译一句,用的是张剑真题答案解释整理的长难句,一周练5句左右,坚持下来会发现有成效。英语复习一直持续的。到十月至十一月开始背了5篇小作文模板和5篇大作文模板,用的是王江涛的,背完默写2遍,默写会了之后就自己总结了套路和模板,按照朱伟、何凯文、王江涛的预测方向来总结适用模板。考前一个月,在周六下午2点-5点进行过两次英语模考,用的是最新的两年真题(之前特意没做留下来的)。
卫综:3-5月完成了卫统的一轮复习加习题集,6-7月准备三大卫生的期末考试复习,8月复习了流病一轮,把红宝书上的习题做完了。到了10月以后和11月,刷完了1遍红宝书上册、一遍红宝书下册,3遍近十年的真题(大题也要自己动手完成,最后一遍就主要看自己不会的)。
政治: 8月开始看过肖秀荣精讲精练和1000题,但几乎什么都没记住。主要靠后期背了一遍肖八和3遍肖四,所以。。。。。才考了68吧。
复试经验:
基本情况:总分455分
早上笔试:1、2小时卫生综合:3道简答(食物营养常用评价指标;怎么用随机数表将9人分成三组;举了个动态队列例子,问用频率型指标还是用强度型(发病密度)计算发病率,公式是什么);4道论述题(合理膳食及其要求;和横断相比,病例对照的优缺点;正式分析前,怎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物理因素特点及如何防治其对职业人群的职业危害)
2、1小时英语:中译英(50分):关于中国疾控中心的任务和宗旨,CDC的工作内容之类的,翻译起来有点别扭吧,很官方的一段话;英译中(50分):关于chronic disease,较简单;
笔试准备过程:一月练了半个月的文献翻译,英译汉,后来佛系瘫痪了;2月出成绩后练了2018 世卫组织关注的十个热点,汉译英;用一个星期把红宝书的卫生综合看完了。
下午面试:先自我介绍(中英均可),抽专业题回答(我的是铁缺乏三个过程,感觉其他人抽到的也是卫生综合里面的常见题)。然后自由问答:六级多少?本科成绩?读不读博?有没有文章、会不会写?参加过大创吗?毕设做什么?为什么不去读学硕?参加过什么科研,在里面做了什么角色?研究生阶段想选哪个方向?当时全程姨母笑吧,啥几把答题,好几个问题没听清,被老师纠回来了。
复试准备过程:1月开始用英语流利说练口语,练了一个月。写好了个人简历,让班班帮我修改了。2月出成绩后准备各种面试可能会问的题目,自己整理下来,写了英文自我介绍2分钟,也让班班修改了。3月开始和同学模拟面试,每天半个小时左右。最后一个星期把自己参加过的科研(其实只能算是打杂吧,就是调查员之类的)看了一下。
结语:一路走下来,个人心态还算挺轻松的吧,10月份以前还经常去看电影、爬山,主要是一整年都比较有规划吧。不过,我7月至10月是临床实习期,夜班三天一值,酸爽。专业实习到了12月10号才放假,放假前一周还在录问卷、做报表,时间很紧张。所以,应该是要感谢一下在地铁上背书的自己吧。最后,希望未来的各位也能顺顺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