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南宋与北宋灭亡方式极其相似,是南宋同一个坑掉进去两次吗?

2019-10-17 10:25 作者:孤寂寒光  | 我要投稿

靖康之耻被宋人深深铭记,不过这除了托宋钦宗的福外,宋徽宗“联金灭辽”也是重要原因。可是,历史却总惊人的相似。在金国即将灭亡之时,南宋版的“联金灭辽”再度上演。“联蒙灭金”从过程结果看极其相似,不过这次确是正确的选择。南宋选择拒绝“联金抗蒙”,是在金国首先发动不义战争的情况下做出的正义选择。同样的配方,为什么味道不同?我们一起看看。

不可一世的蒙古大军在西征的同时也开始与金人进行战斗。在蒙古的打击下,汉化严重的金国节节败退。金国迁都开封后,为了加大纵深开始大规模侵宋。

金国本来想把被蒙古人夺走的土地,从南宋人手里抢回来,不过由于赵方和孟拱等人的努力,没想到却多次损兵折将,一无所得。

铁木真想利用宋金之间的世仇,从南宋借道,攻取唐州、邓州等地,然后直捣开封。如此,金国就会从潼关撤离主力去防守开封,因而顾此失彼,人马疲惫,则金军可破。

不过,铁木真显然是低估了南宋的气节,南宋对此提议断然拒绝。然而,这并不能阻止蒙军强行借道,他们攻占南宋在川北的重镇沔州,顺利东进,成功绕过了金军重兵把手的潼关,进入河南地区。

在随后的“三峰山之战”中,蒙军将前来迎战的金军主力全歼。

眼看大势已去的金哀宗,不得不遣使向南宋求救:

“大元灭国四十,以及西夏,夏亡及于我,我亡必及于宋。唇亡齿寒,自然之理。”(《金史》)

金哀宗这段话说得十分清楚:蒙古灭国40,攻灭西夏以后再攻金国,而如果金国亡了,下一个就是宋了,唇亡齿寒的道理,你们南宋还不明白?

然而,这个时候的情势,与北宋末年已大不相同:

第一,宋金乃世仇,南宋皇帝面临国仇家恨,很难背离天理民意,与金国合作;

第二,此时金军已经丧失了全部主力和绝大部分国土,已是大势已去,南宋与之合作已无必要;

第三,在面临蒙古南侵的情况下,金国不思全力防御,反而进攻南宋,这也让南宋再无可能与金国联合。

于是,南宋断然拒绝了金哀宗的请求。

公元1232年,蒙军围攻开封。第二年,金哀宗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弃城逃往最后的根据地蔡州。

蔡州乃四战之地无险可守,为了不坐以待毙,金哀宗又想出了另一个版本的“国土补偿”战略,即攻取南宋的川蜀地区,依托当地的天险,继续抵抗蒙古。

因为目标在川蜀,这也叫“借道入蜀”战略,而金哀宗所倚重的,是金将武仙七拼八揍起来的十余万残兵败将。

结果,孟珙率军将武仙击溃,金军还没踏入川蜀就已经全军覆没。

金哀宗“借道入蜀”战略的失败,不仅标志着金国再也无法组织起像样的野战力量,只能选择在蔡州坐以待毙,而且,宋蒙两家也开始联手,合力攻击金国最后的据点蔡州。

公元1233年十月,孟珙率兵两万,与蒙军合围蔡州。公元1234年正月,在宋蒙联军围城三个月之后,蔡州陷落。金哀宗自尽,其遗骨被宋蒙两家平分,金国灭亡。

南宋参与了灭金最后一战,洗刷了百年“靖康之耻”,也实现了南宋历代君王灭金的夙愿。

然而,取代金国的,是更具威胁的蒙古人。宋蒙之战,也就此拉开了帷幕。


南宋与北宋灭亡方式极其相似,是南宋同一个坑掉进去两次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