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大清有大明(一)前序
公元1521年明正德朱厚照探知因过去几年间效法西洋弗朗机国(葡萄牙)的资本主义改革,文官集团的利益被严重侵蚀,是故,文官集团便预谋对皇帝进行谋杀,在此背景下,武宗为了保全自己就故意落水伪装生病,遣心腹江彬阴调边关精锐军官数十人(参加过四年前的应州之战)潜入宫中诛杀刺客,
大同游击将军府
“圣上敕令,着大同游击将军江彬调大同府卫军数十入宫当值,此敕”
“臣江彬领旨!”
“江游击,圣上此番危急啊,还望您能尽快入京,当今朝里的那些个大人们对圣上的一些做法确实十分的不满,还望游击大人能尽快安排,唯恐迟则生变!”
“本将军知道了,还望公公回京后能协助圣上稳住朝政,以防生变!”
“将军放心,有咱家在,朝政乱不了,咱家这就告辞返京,等着将军的信儿了”
江彬望着京里来人离去的背影,心中泛起滔天的巨浪,他知道继刘瑾倒台后,一个全新的时代就要来临了,现在的正德皇帝已经不是以前的正德皇帝了,现在的大明帝国也不是以前的大明帝国了,帝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了十分迫切的时候,真的是到了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的地步,皇帝需要支持,需要一股能制衡旧文官势力的力量来支持他,皇帝陛下没有选择京营驻军,而是选择了战斗力强悍、作风硬朗、数次挽救帝国于危难之中的帝国边军,选择了他江彬,他江彬也一定不会辜负皇帝陛下这次的期望
在京城中,正德皇帝又派钱宁持虎符调动宣大边军入京,借口宫中遇刺、宫禁守卫空虚,用驻防宣大一线的边军替换掉驻防京城的京军,又将辽东驻军调往宣大防线,京军调往辽东一带,在入京的边军支持下,正德皇帝派江彬以调查刺杀案为由,大肆清洗了旧文官集团和锦衣卫内部,并且通过外施高压,内部则鼓励检举、揭发、减刑、等方式初步分化了旧文官集团的基本势力,在边军将领和一众东南新兴资本主义富商们的支持下彻底掌握了帝国最高权力。
稳定内部后,在来华葡萄牙传教士的建议下,正德皇帝重新开始了海上贸易,将澳门开辟为与弗朗机国(葡萄牙)通商的口岸,允许弗朗机国(葡萄牙)人交租金后居住。旧文官集团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便授意东南沿海各省的地方官员组织“倭寇”袭击往来贸易的官船。正德皇帝在听闻此事后龙颜大怒,便着江彬率新军(新组建效忠皇帝陛下的军队)一部前往东南沿海地区,严令地方官员限期剿灭“倭寇”,以半年为限,若是半年后还有官船被袭,布政使、转运使等行省官员全部去职流放,指挥使及知府以下负有管理责任的官员全部处死,若提前剿灭“倭寇”,提前多久当地就免税赋多久。
一年后,由于东南沿海地方官员发现,江彬真的敢杀地方官,地方官员暗中组织的“民变”也被相继镇压,倭寇逐渐退往近海的一些岛屿。在一计不成的情况下,旧文官集团便着手联系瓦剌,打算引狼入室,这一企图却被正德皇帝起复仇钺后,亲率大军在长城沿线重创,部分旧文官试图趁正德皇帝、江彬和京营主力在外,行废立之事。正德皇帝得报后便诈称重伤,骗过了旧文官集团派来慰问的官员,旧文官集团由此开始公开拉帮结派并拥立新帝,正德皇帝得知后,知道时机成熟,将帝国军队主力交给仇钺,用以防止瓦剌里应外合,自己则亲率精锐骑兵突然袭击北京,利用皇帝威严和皇帝符玺喝退了为新皇登基大典提供警卫的部分军队(隶属于和旧文官集团勾结的武将的部队),正好截住了新皇帝的登基大典,并利用属下骑兵将公开拥立新帝的文官全部处死,武将抄家流放,提拔不支持另立新帝的文武官员。新帝本人赐死,同宗逐出宗谱削籍为民,且永世不得参加科考。
同时,东南沿海地区在江彬的高压政策下,官办海洋贸易和进出口商业活动重开,以江彬为首的新派势力和东南沿海的富商们以及发现海洋贸易有利可图的官员如严嵩等,则开始在皇帝的默许下初步插手海洋贸易,逐渐形成了最早的商业资产阶级官僚,在他们的照拂下,民间商业资产阶级也开始形成。
正德皇帝在江南等地开织造局,派亲信太监前往管理,从依附织造局起家的手工业资产阶级官僚开始逐渐形成。为了维护海洋贸易的安全,正德皇帝着江彬以调往江南的京军为基础,在资产阶级官僚和本地因官办海洋贸易得利的民间商人支持下新建了水师,将旧水师中堪用的官兵调入,利用旧船训练。
同时为了保证织造局的原料开始有计划地改稻为桑,安排邻近省份利益相关的官员组织对改稻为桑地区的粮食供应。
凡数年,正德皇帝利用海洋贸易获得的利润提高军队待遇,为水师营造新船,安排张经、俞大猷、胡宗宪等宿将和谭纶、戚继光等新秀将领定期组织水师以战代练清剿倭寇,新兴资产阶级和水师发展壮大。北方将领曾铣等也开始崭露头角并逐渐成为北方防线的中坚。大明的中兴似乎指日可待,但是在一派顺利的表象下,旧文官集团的势力也在北方各省蛰伏,同时山西和江南行省(安徽)的部分大钱庄的东家们嗅到了东部沿海地区繁荣贸易带来的有利可图,也想在这一次的大改革中分得一杯羹,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副属于大明的壮阔蓝图即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