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作文」高中生的作文积累记录(1)2023苏州八校联考作文练习
每次考试考砸了,都发誓此后要集中精力学习;每次体检看到许多数据不正常,就想要好好锻炼身体。可是,一段时间之后,一股更强大的力量让我们回到了过去的轨道上。——我们就不能改善自己吗?我们真的能改善自己吗?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2023届10月苏州八校高三联考语文作文)
读完这个作文题,感觉值得自己好好思考。(苏州八校请收下我的膝盖)于是我就试着写了一下,借鉴了宝藏公众号陌上风尘的指导,努力在自我、他人、社会三个层面思考可以进行思辨的角度。本文为我原创,构思打稿加修改整整4个小时,如果家人们有建议的话欢迎评论留言,鄙人不胜感激!
废话结束,进入正文~

慎终如始 善己悦身
老子有云:“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然而,纵观古今之世人,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临现境之惨淡而决心改变者,往往中途放弃,留不堪卒读之人生。人究竟能否改变自己,已成为当今时代迫切的疑问,值得我们深思几许。
知耻而后勇,乃改变进步之冲。如果知耻而无动于衷,那便成朽木,不可雕也。君可见,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牛顿学业受挫闭关三年著成传世之作;钟南山年过三十发奋苦读,一代名医大器晚成。由此观之,知耻方可明志。惟有以实践做乘流击汰之楫,以慎终做运海抟扶之羽,方可臻理想之境,毕显人生色彩。
然而,世人固知慎终如始之义,又为何在一次次知耻后重蹈放弃之辙?首先我们应从自身寻找原因。正如孟子说齐宣王“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很多时候无法提升并非不能所致,而是不为。我们被认知局限在了单向度的框架中,安于现状之茧房,囿于自我之惰性,终沦为原有认知的提线木偶。惟有克服局限,摆脱内耗,立灼灼之志,焚膏继晷兀兀穷年,方可达成功之彼岸。
除自身之原因外,“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身边人的目光,社会上躺平主义的思潮,亦于无形中拖拽着我们上进的脚步。彻底摆脱环境束缚的想法或许过于理想化,但是,在结果尚未明晰的情况下,“知其不能而为”儒家思想更体现了一种勇气和果敢。诚然,人生来存在局限性,想要完全提升并实现全方位嬗变是不现实的,人们只能在各种环境的挑战之下做出最适合自己发展方向的努力。从宏观角度来看,人类文明的进步也需要代际之间持续努力的传承。此时,“知其不可而为之”未尝不是实现自我精神价值,承担社会责任的一剂良方。
抛开“能”与“不能”的镜花水月,我们都应悦纳自己。《道德经》中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有时生活就是处在不断破碎与重建的过程中,纵然努力也未必一定收获。与其在苟求完美的路上让自己精疲力竭,不如悦纳自己,秉持崇高之追求,笑纳生活之缺憾,仰观宇宙浩渺,俯视陌上风尘。
大国泱泱,屹立东方,在巨龙崛起之际,吾辈青年当以知耻立本,明慎终之义,慎终如始,善己悦身,实现自我价值,踏上当今时代大势的新征程。

动态分享2024届物化生选手日常,我是新人up主远南旧北,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