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06】第三章第四节:其他感觉
结束第三章——
第三章 感觉
第四节 其他感觉
一、皮肤感觉
A.肤觉的概述
No.1:什么叫肤觉?
书上定义——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各种各样的感觉,叫肤觉(skin sense)。
No.2:肤觉的基本形态——
四种基本形态——
触觉
冷觉
温觉
痛觉
肤觉感受器——皮肤上呈点状分布——
触点
冷点
温点
痛点
——身体的部位不同,肤觉点的分布及其数目也不同
No.3:肤觉的意义——
重要性——
对事物空间特性的认识——认识物体的软、硬、粗、细、轻、重&和视觉与其他感觉的联合,认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视觉、听觉损伤的情况下,肤觉起着重要的补偿作用
对维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有重要作用——人们丧失痛觉、温觉和冷觉,就不能回避各种伤害人体的危险,也不能实现对体温的调节
研究结果——失去听觉经验的先天聋人,在他们大脑中负责感觉综合的脑区会因为触觉经验而得到更多激活。
例子——盲人用手指认字,聋人靠振动觉欣赏音乐——都利用了肤觉来补偿视觉和听觉的缺陷
B.触压觉
No.4:什么是触压觉?
书上定义——由非均匀分布的压力( 压力梯度)在皮肤上引起的感觉,叫触压觉。
No.5:触压觉的分类
2种——
触觉——外界刺激接触皮肤表面,使皮肤轻微变形,引起的感觉;
压觉——外界刺激使皮肤明显变形,引起的感觉;
振动觉&痒觉——也属于触压觉的范围——但引起痒觉的刺激不仅有机械刺激,还有化学刺激,如蚂蚁叮咬后,蚁酸引起的痒觉。
No.6:触压觉的感受器和传导机制——
感受器——分布于真皮内的几种神经末梢——例子——迈斯纳触觉小体、毛囊神经末梢、环层小体等。
传导通路——三级神经元组成——
第一级——触觉感受器发出的神经纤维到达脊髓后柱的薄束和楔状束;
第二级——薄束、楔状束开始,经延脑、大脑脚,到丘脑腹侧核;
第三级——从丘脑,至大脑皮层中央后回。
No.7:触觉感受性
特点——皮肤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触觉感受性——
触觉阈限——定义:觉察刺激所需要的最小刺激量——实验:在某一皮肤表面放上不同重量的物体,要求被试报告他是否感受到某种东西的存在,这样就可以确定该部位的触觉阈限——皮肤不同部位的触觉阈限是不同的:面部最小,躯干、手指、四肢其次。
两点辨别阈限——定义:人们能够分辨皮肤上两个点的最小距离——测量方法:两点阈规——皮肤不同部位的两点阈不同:手指最低,手指能感知两点间的很小距离。
触觉定位能力——定义:对落在皮肤上的物体的定位的能力——触觉的定位能力因身体部位不同显示出明显差异:指尖、舌尖准确,误差1mm左右,其他部分,如上臂、腰部、背部,触觉定位能力较差,误差1cm左右——一般来说,由精细肌肉控制的身体部位,触觉定位比较敏感。
C.温度觉
No.8:温度觉是什么?
书上定义——皮肤表面温度的变化,是温度觉的适宜刺激。
生理零度——皮肤表面的温度
影响因素——
刺激温度与皮肤表面温度的关系——
高于生理零度的温度刺激,引起温觉;
低于生理零度的温度刺激,引起冷觉;
刺激温度等于生理零度,不产生温度差;
身体部位不同,生理零度是不同的,因而对温度刺激的敏感程度也不同——
手部生理零度较低;
躯体、背部的生理零度较高;
受刺激皮肤皮肤面积的大小——
左手一个手指伸入40摄氏度水中,右手整个放入37摄氏度水内,你会觉得右手更热。
No.9:温度觉的感受器
皮肤对冷热刺激的接受,分别由不同感受器来完成——
罗弗尼氏小体——接受温的刺激;
克劳斯氏球——接受冷的刺激;
两种感受器都能反应较大范围的温度变化,前者对40摄氏度左右的温度更敏感,后者对15摄氏度左右的温度更敏感。
D.痛觉
No.10:什么是痛觉?
书上定义——当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温度的以及电刺激等任何一种刺激对有机体具有损伤或破坏作用时,都能引起痛觉。
意义——痛觉传递了机体受到伤害的信息,因而具有保护机体的作用。——一些疾病征兆,早发现,早治疗。
影响因素——
文化环境,
个人经验,
人对伤害性刺激的认识,
暗示的作用,
强烈而持久的注意有时也能减轻或消除疼痛,
不同人的痛觉阈限是不同的
No.11:痛觉的传导机制
过程——
痛觉的感受器是皮肤下各层中的自由神经末梢;
这些神经纤维穿过脊髓后根到达后角的灰质;
在后角的灰质交换神经元;
之后,沿脊髓—丘脑侧束止于丘脑神经核;
从丘脑发出神经纤维至大脑皮层。
二、嗅觉和味觉
A.嗅觉
No.12:什么是嗅觉(sense of smell)?
书上定义——嗅觉是由有气味的物质引起的。
地位——人类最基本的感觉之一
嗅觉的影响因素——
对不同性质的刺激物有不同的感受性——嗅觉阈限——乙醚:5~833毫克/升空气,人造麝香:0~0.0004毫克/升空气;
和环境因素、机体状态有关——温度高低,空气湿度大小,人患有鼻炎感冒等疾病;
适应也会使嗅觉感受性明显下降——”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长期的职业实践会提高嗅觉感受性——职业香水/威士忌制造者可以辨别10万种气味;
人群中约有1%的人完全没有嗅觉——造成很大生活困难。
No.13:嗅觉传递信息
媒介——一种化学递质——可以调节动物在环境中的行为
动物——外激素/信息素(pheromone)——
对另一动物产生重要作用——引诱异性,指明道路,标志边界,证明同伴,发出警报,集合or解散群体
引起接受者的生理变化——生殖行为中——使一个不接受或没有发情的动物变成发情的动物
No.14:嗅觉的传导机制
过程——
有气味的物质作用于嗅觉感受器——鼻腔上部粘膜中的嗅细胞;
嗅细胞产生神经兴奋;
兴奋经嗅束传至嗅觉的皮层部位——海马回、沟内,产生嗅觉。
嗅觉的”锁和钥匙理论“——
嗅觉不是由少数嗅觉感受器的联合活动实现的;
大量嗅觉感受器分别对不同的嗅觉刺激做出反应
——正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某种特定的气味被某个嗅觉感受器所接受,并产生特定的嗅觉经验。
B.味觉
No.15:什么是味觉(sense of taste)?
书上定义——味觉的适宜刺激是溶于水的化学物质。
No.16:味觉的感受器与感受性
味觉的感受器——
位置——分布在舌面各种乳突内的味蕾
广谱反应——一个味觉感受器能同时对几种味觉作出反应——只有在大量具有不同反应模式的味觉细胞存在的情况下,大脑才能辨别不同的味道。
味觉分类——
甜——舌尖最敏感
咸——舌中
酸——舌两侧
苦——舌根
近年来研究——”鲜味“/味精觉
影响味觉感受性的因素——
嗅觉的作用——
仅仅通过味蕾并不足以产生味觉,嗅觉对于味觉的产生也非常重要;
温度对味觉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有明显的影响——感觉阈限越低越敏感——
a.甜——温度从17摄氏度逐步上升时,对甜味的感觉阈限逐渐下降,温度超过36~37摄氏度时,感觉阈限又开始回升——37摄氏度时,对甜味容易觉察;
b.咸——食盐在37摄氏度时的阈限低,随着温度上升(可尝试的温度上限为42摄氏度),对咸味的感觉阈限直线上升——出锅前觉得咸味合适的菜,吃的时候会觉得太咸了;
c.酸苦——奎宁在17摄氏度时感觉阈限最低,以后随着温度上升而迅速提高,在42摄氏度时,它的阈限和对食盐的感觉阈限差不多。
味觉的适应和对比作用都很明显——对烹饪技术有重要影响。
C.内部感觉
No.17:什么是内部感觉?
书上定义——内部感觉是指反应机体内部状态和变化的感觉。
组成——动觉、平衡觉(静觉)、内脏感觉
No.18:动觉/运动感觉
书上定义——反应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是内部感觉的一种重要形态。
动觉感受器——
位置——肌肉组织、肌腱、韧带和关节中
命名——肌梭、腱梭和关节小体
重要性——
动觉是随意运动的重要基础——
人在行走、劳动、进行各种体育活动时。由肌肉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紧张度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不断向皮层发出运动信号,皮层分析综合了这些信号以后,又通过传出神经对肌肉进行调节和控制,人由于具有高度精确的动觉,才能实现动作的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运动机能
动觉在认识客观世界中也有重要的意义——
a.动觉是主动触摸的重要成分,当我们用手沿物体轮廓运动时,动觉和肤觉结合,给我们提供了物体形状、大小的信号;
b.手在运动时肌肉紧张度的变化,还告诉我们物体的种种属性,如弹性、软硬、光滑度等;
c.用手提起物体时用力的大小,能告诉我们物体的重量等。
d.研究结果——物体长度辨别中,被动触觉不如主动触觉优越,前者的辨别阈限大于后者;不同的触摸方式对触觉长度知觉有重要的影响。
动觉还和人类的言语活动有密切关系——
没有声带、舌头、嘴唇参与的精确分化的运动,就不可能有人类的言语活动。
No.19:平衡觉/静觉
书上定义——由人体做加速度或减速度的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时引起的。
平衡觉感受器——
位置——位于内耳的前庭器官
组成——半规管+前庭
a.半规管——反应身体旋转运动的器官——当身体作加速或减速的旋转运动时,半规管内的感觉纤维(毛细胞)发生反应
b.前庭——反应直线加速或减速的器官——前庭内的具有纤毛的感觉上皮细胞上,有一种极细小的晶体,叫耳石——当人体做直线加速或减速运动时,耳石便改变自己与感觉细胞纤毛的位置,因而引起兴奋
相关不适症——
a.宇航员在执行航天飞行任务时,在失重的情况下,会出现,平衡觉的异常变化;
b.晕车、晕船——由于前庭器官受到刺激引起的:当前庭器官兴奋时,视野中的物体似乎出现移动,人的消化器系统也可能出现呕吐、恶心等现象——前庭器官活动的稳定性,可以经过训练得到改进
——平衡觉与视觉、内脏感觉都有联系
No.20:内脏感觉/机体觉
书上定义——是由内脏的活动作用于脏器壁上的感受器产生的,这些感受器把内脏的活动及其变化的信息传入中枢,并产生饥渴、饱胀、便意、恶心、疼痛等感觉。
”黑暗感觉“——内脏感觉的性质不确定,缺乏准确的定位——
当内部器官工作正常时,各种感觉便融合成人的一般”自我感觉“;
在通常情况下,内部感觉的信号被外部感受器的工作掩蔽着,他们不能在言语系统中反映出来,因而不能意识到;
只有在内脏感觉十分强烈时,它才能成为鲜明的、占优势的感觉。
以上结束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