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什么时候上第二部
殷郊的成长觉醒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姜王后被杀,殷郊认为母亲是被狐妖害死的,所以愤怒的去杀狐妖报仇,但是失误刺中纣王的时候非常恐慌。(其实妲己就是纣王的内心的思想的外化,纣王想让姜王后死,所以默许目睹这一切发生)
第二阶段,在宗庙五花大绑自己,负荆请罪。看到殷寿知道了妲己真面目是狐妖,并且撕破虚伪的面具时,殷郊内心一直一来的信仰——他的英雄父亲的形象已经崩塌。所以殷郊是一心求死,说我的命是你给的,要把命还给殷寿。这个时候的殷郊,虽然内心的精神支柱已经崩塌,但是依旧是受身体发肤的父权思维影响,要把命还给殷寿,自己想通过死在父亲手里结束痛苦的一切。
第三个阶段,在行刑的时候,殷寿捏造冠冕堂皇的各种罪名,要处死殷郊。殷郊直呼父亲的大名,愤恨地说“死也不会放过你!”。此时的殷郊已经完成了内心对父权君权绝对权威的颠覆,仇恨和愤怒让他完成了自我蜕变和自我意识的觉醒,恰好映照了姬昌对姬发的叮嘱“你是谁的儿子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谁”。
里面还有好多细节对比,姬发回家之后姬昌对他的态度和殷寿九死一生凯旋归来他父兄对他的态度。两种不同的家庭教育,造就不同的人生。可能十几年前的殷寿也是天真纯良意气风发的少年将军,为了国家父兄出生入死。结果老不死爹和不要脸哥洗脑利用他,把他当做武器疯狂吸血。再纯良的英雄也有黑化的一天。所以这俩人死了我甚至觉得死有余辜。殷寿绝佳的PUA技巧,说不定就是从自己身上学到的血的教训。所以后来占卜所谓天谴的原因是“子弑父,臣弑君”根本不合理,他老爹和无能的兄长是该死的,王朝到了末路,也有他老爹昏庸治国,不断征战留下的隐患。殷寿宿命般的暴君的路途,只是一种加速灭亡的催化剂。
还有第一次看到时候,觉得某些时刻,姜子牙/姬发/殷郊,都有一些降智时刻,但是推理下去所有的逻辑都是合理的。
从上帝视角来看,姬发看似降智的操作,直接导致了四大伯侯的死亡。但是从姬发的视角判断,一个完美的王,为国征战,为民请命,却因为莫须有的占卜结果被诸侯背刺。从他忠义真挚的少年视角来看,这些人就是密谋造反的人。
而且纣王召集四大诸侯朝见,就是为了弄死他们,姜子牙聚众和姬发逮人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小因素,让纣王为自己的目的找了更加合理的借口。
反正在纣王这里:平等地创死每一个人,早晚都是要死的。所以姬发急中生智为姬昌拖延时间的时候,说让姬昌认罪,一直很狡诈疑心很重的纣王才会同意,这并不是他被姬发的话骗到了,而是他也有自己的考虑——他需要有活着的罪犯,亲口承认罪名,维护自己的英雄正面的君主形象。所以之后姬昌游行认罪完,又让姬发去鲨父的因素之一也是,西伯侯本来就是要死的。一方面让他背锅谋逆维护君威,另一方面试探姬发,最后还满足了自己逼子杀父的恶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