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抑郁症,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而且很多都是知名人士患上了抑郁症,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近来,一个叫项思醒的网络红人进入大众视野,很快成为热议重点,奢靡的生活、高额的收入以及一系列不可说的“密事”,恰如其分地对上了广大网友的胃口,伴随这一事件热度的持续增温,“抑郁症”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
且不论事件本身真相如何,它都是当今社会的缩影,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再次狠狠地痛击抑郁疾病相关人员的脸,让人们清醒地意识到,社会大众对于抑郁症的许多心理和精神的认知还停留在皮毛阶段。

抑郁症究竟是什么?
抑郁症是精神疾病的一种,是心境障碍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的心情低落、思维迟缓、认知功能损害、意志活动减退等等。权威统计表明,全球抑郁症和恶劣心境障碍的患病率达到了12%以上,甚至还在增长,每年导致的死亡人数甚至超过交通事故。
抑郁症不止是对患者本身的精神和心理状况的损害,更会对家庭、社会造成负担,世界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进步,生活节奏加快的速度匪夷所思,人的生活压力同样以倍速累积,抑郁症发展到今天已然成为社会和医疗的重大问题。

很多人会有疑问:“明明身体健全完好,为什么抑郁症也算‘疾病’?”
身体健全分两个方面,一是肉体、二是精神和心理,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必须进行干预治疗。
目前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仍是医学难题,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确实与大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有说法是大脑内部分泌的某种物质缺失导致抑郁,可能是去甲肾上腺素、可能是多巴胺、也可能是乙酰胆碱……就像正常人的高兴难过,都是在大脑内部分泌的“物质”刺激下实现;也有说法是神经信息传递障碍,就像工厂的流水线,其中一环故障,后面的所有环节都无法完成。
将其代入抑郁症就是感受“快乐”的功能出了问题,忧愁无法排解,郁结心中。

所以抑郁症不是无病呻吟、不是自我纠结、不是矫揉造作,它是大脑神经功能障碍,不能正常工作,患者无法正常转换心情,压力、负面情绪堆积,最终走向不幸。
抑郁症患者比谁都渴望走出阴影,但是大脑内部神经的障碍让他难以做到。

抑郁症为什么难治?
如上述所言,抑郁症发病机制不明,没有找到“根”在哪里,要怎样强有力地治疗呢?
目前只能靠一些抗抑郁药物缓解病情,真正痊愈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还有一个原因是社会的轻视。
抑郁症的危险性被严重低估,许多人认为不对身体造成直接伤害就无需治疗,甚至不允许孩子治疗,这对病情是极其不利的。除此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对心理疾病患者抱有很大恶意,要么过度轻视投以嘲笑,要么害怕他们视若虎狼,异样的眼光和区别对待都会加重病情。受这种社会氛围影响,许多患者处于一种自卑、害怕或者痛苦的心理状态,将病情深深地隐藏起来,甚至根本不会就医。

再次,有心之人的利用与无意识抹黑。本以为网络的兴起会是科普一大推进力,却不料万事用抑郁做挡箭牌的恶劣风气严重影响了这一进程,无形中损害了抑郁症患者群体的风评,让真正的患者遭到不公对待。
最后,大环境的医疗资源缺乏。目前社会迫切需要高质量的精神卫生服务,但由于其并不直接致命、治疗难度大、周期长、投入高的特点,所以现在业内的精神科仍然停留在明显不足的数量,分布也极其不均,只有少数发达地区才能接受正规科学的治疗,而且通常费用都比较高。
综上所述,抑郁症不分男女,无关年龄,不会短时间致命,也不会直接造成伤口,但它的慢性的“刀”,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精神的壁垒也是一样,一旦“蚁穴”突破可承受界限,精神就会崩溃,随之而来的是更为致命的伤害。
对于幸运的健康人群来说,可以不了解它,但至少不该抱有戏谑的态度,对任何疾病,都该有最起码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