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北汽联手,极狐共享无人车问世
百度 Apollo 联合北汽极狐共同推出 Apollo Moon 共享无人车,这是继 2019 年后,百度 Apollo 发布第五代无人共享车。据悉该车可确保5年内的可靠运营,具有 653 公里续航能力,在车路协同,底盘安全冗余方面进行新的创新。百度 Apollo 方面表示,该车在整车成本以及无人驾驶套件等各项成本,总计 48 万元。
我最近一直在鼓吹三个红利阶段。
PC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和万物互联时代。
微软、Intel和AMD、谷歌百度是PC时代操作系统、芯片和应用软件的霸主,这个阶段,微软靠Windows躺着赚钱。中国企业能喝到汤的很少,联想算一家。支撑这个阶段红利的,是欧美家家户户买电脑。
谷歌通过及时的自我革命,延续了PC时代的荣光,通过免费开源,实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称霸,但安卓赚钱靠生态,比Windows难的多,百度沉迷于竞价排名,没能及时转型到手机时代,苹果和华为也在这个时代崛起。这个时代,大量的中国企业不仅喝到汤,还吃到肉。支撑这个阶段红利的,是全球人民玩手机。
万物互联的时代,中国从追随者变成了领导者,这是很多业内人士都不太适应的,甚至嘲笑吃瓜群众的沸腾。然而实际上,很多从事芯片产业的专业选手,竟然不知道长春光机所的EUV光源已经通过了验收,更别提对鸿蒙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套壳不套壳的阶段了。
支撑万物互联红利的,是家电智能化,是汽车智能化,是庞大的万亿级市场。尤其是汽车智能化,无论是资本,还是厂家,还是技术,还是政策指引,都给出了清晰的方向。
百度错过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并不代表未来还会彻底躺平,而是转身投入下一个赛道:万物互联的自动驾驶。
可以说,百度也好,华为也罢,都是十几年前就在深耕这个赛道了。
最近两年,随着软件技术、硬件技术的迭代,量变引起质变,智能驾驶走上前台。
所以百度走到这一天,也是情理之中。
其实不仅百度,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本,进入这个领域,做大做强,甚至可能出现弯道超车的新技术,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对这一点,我是充满信心。
早在2018年,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部等各部门就联合发布的智能驾驶相关的法规,进行法律政策层面的扶持。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演进,法律法规还会做出适当的修订,在道路安全的基础上,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其实,对比一下谷歌Waymo的“失败”(可能现在还算不上失败,但绝对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万物互联的时代属于中国。
智能驾驶需要软硬件产业链的配合。
软件方面,中国可能不如美国发达,但这个可以学,甚至可以买;硬件方面,更是你追我赶,尤其是到了激光传感器等领域,中国可能没有最超前的技术,但一定有成本做到最低的量产化产品;
智能驾驶需要法律法规的支持。
上文提到了中国各部位一直在积极跟进,当然了,美国也发布了智能驾驶相关法案,但是美国各州有自主立法权,导致不同州对自动驾驶的尺度不一样,给未来大规模普及埋下隐患;
智能驾驶需要接纳和包容。
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多个城市,为了鼓励智能驾驶,都开辟了专属智能驾驶的区域,有些城市甚至政府牵头投资了产业园区,协助智能驾驶企业完善技术的同时,吸引资本参与,而Waymo在当地受到的待遇甚至是挨石块。
其实从5G新基建的概念提出来,我就发现,决策层有意引导投资的方向,甚至有官方尬吹的嫌疑。但是这种引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资本市场闻风而动,推动中国相关行业快速发展。
也就是说,中国有市场、有人才、有资本、有政策引导和扶持,有足够的能力吃掉这一波万物互联的红利。
再说一下百度的野心。
百度不仅仅是和北汽合作,就像北汽也和华为合作一样,智能驾驶的方向和路线大家都在摸索,即便是成熟以后,也不会仅存一套方案。
难能可贵的是,无论是方案提供方,还是汽车商,大家都没有签独家,一方面说明竞争十分激烈,另一方面说明各方还是想一起出力把这个蛋糕做大。
错过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百度,想做的是万物互联时代的“GMS”,通过开源的智能驾驶,吸引更多的车商广泛加入,做成主要的车联网流量入口。迎头赶上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