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肝脏疾病,可以做哪些深度检查?
肝脏作为最大的消化器官和腺体,在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转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对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可通过影像学、血液学,病理学等手段来进行检查,不同的检查方法对各种肝病的判断不同。今天我们来聊聊影像学检查。
肝脏的影像学检查主要有B超、CT、磁共振MRI,直接、方便、无创,可判断出脂肪肝有无和肝内脂肪的分布类型,可以明确有无明显肝硬化、肝脾大、腹水、胆石症和肝内占位(如囊肿、血管瘤、肝癌)等情况。影像学检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鉴别诊断和检测肝病进展及发现肝脏的占位病变。
对于肝脏B超的检查来说,通过超声波成像,最为简便、快速。我们可以依据超声的回音性、均质度、回声质地、边界、形状、大小和位置进行诊断的。肝脏B超检查常见的异常情况有:肝脏弥漫性高回音(回声增强、减弱、混合性回声)和肝弥漫性低回音。弥散性回声增强可能是广泛的脂肪侵润、肝硬化或脂肪肝的结果。弥漫性回声减弱则与肝充血或淋巴瘤有关。临床上,肝脏B超对弥漫性脂肪肝的诊断敏感度较高,因此,临床上主要依靠B超来发现及随访脂肪肝。
对于肝脏CT的检查来说,诊断的特异性较高,但价格相对于B超较贵。在临床上,常通过CT结合肝动脉造影来诊断肝癌。CT检查有较高的分辨力,对于肝内占位性病变,原发和转移肿瘤的生长方式、形态、轮廓、钙化、出血、坏死、囊变和血运情况都可以显示出来,在注射造影剂的条件下甚至可以发现1cm左右的早期肝癌。CT还可以鉴别黄疸患者是属于外科性黄疸(梗阻性黄疸)还是内科性黄疸。
对于肝脏磁共振MAI的检查来说,它对不同组织的辨识度更高,但价格相对来说是最贵的。绝大部分的肝脏病变依靠磁共振MRI都可以检查出来,部分肝脏疾病甚至可以确诊。磁共振MRI能够为医生提供患者肝脏代谢、病理生理等诸多信息,同时磁共振MRI还能通过自身多序列成像功能,通过对肝脏患病区域信号特征的异常显示有效达到反映肝脏节性病变组织成分的目的。
重点:正常的肝脏表现为肝左叶前后径5-6cm,上下径5-9cm,肝右叶最大斜径12-14cm,大于或小于正常值均为异常。
一般来说,主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判断你需要做什么检查。通常可先做B超,如果AFP异常的患者,应做CT或磁共振MRI,避免B超漏检早期的小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