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炳/炳哥】第一波弃考高峰来临,看看你遇到了吗?
8月将至,暑期复习已过半,然而很多同学还没开始,很多同学已经打算放弃了。
据统计,每年的弃考率都在10%左右,暑期是弃考的第一波高峰期。
什么人最容易选择放弃呢?
01跟风考研
这类同学对于自己的未来不明确,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到了大三——人生的分叉路口,看着周围同学都在准备考研,就随大流考研了。在考研的过程中,没有办法专注,听说某某同学找到好工作了,心就痒痒,坐不住了,那么这类同学中途放弃的可能性就很大。
02担心考不上
考研是一场战争,而胜利者只是少数。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340万,而最终录取人数不到100万,也就是200多万的考研人不幸落榜。
除了少数天赋比较好的人能够通过短时间的努力考上研,大部分人都需要付出长期而艰苦的努力,很多同学在经过长期的学习,但是学习的效果不如自己的预期,就会开始怀疑自己,认为自己考不上,整天垂头丧气,学习效率很低,如果长期这种心态得不到缓解,就会很容易放弃,“反正也考不上,再学习有什么用?”是这些同学典型的心态。
03父母的不支持
考研的大多数还是以应届生为主,而应届生没有积蓄,备考期间的生活费以及研究生期间的生活费、学费都需要父母出,如果父母不支持,不管是心理上还是财力上不支持,都可能对备考产生影响。财力上不支持,不用说,没有钱很难上学。心理上不支持的话,整天和父母吵架,影响心情,很容易产生放弃心态。
04身体素质不太好
考研需要长期而艰苦的努力,你可能需要每天雷打不动学习10个小时,花费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还要面临各种心理压力,同龄人的压力、父母的压力.......而很多身体不是很好的同学面对这样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力不从心,身体的情况让他们选择放弃。
其实,放弃考研的原因很多,对于放弃的行为也不要一味指责。而是在权衡利弊之后做出的最明智决策。
如果真的一开始就是跟风考研,没有考上的决心和勇气,那最好放弃,人生的路不是只有考研这一条。
如果真的想考上研,让自己的人生拥有更多可能。那么请坚持下去,只有穿越过痛苦、迷茫,付出真正的努力得到的成果才会让人倍感幸福。
当然,不要陷入自我感动的误区,看看以下四个假装考研的行为你有吗?如果有的话,赶紧止住。
假装考研的四个行为
01我先刷刷微博热搜再学习
我先刷刷微博热搜再学习,我先刷刷抖音再学习,我先刷刷朋友圈再学习。是不是懒惰心里在作祟呢,结果一刷就是一上午,手机拿在手里根本停不下来。往往是这些时候,我们真的高估了自己的自制力,往往很想克制住,但在拿起手机的那刻,所有的信息都在向我们砸过来,挡都挡不住。
所以我们应该有个明确的计划,比如今天一上午按照计划学习收获了很多,中午可以奖励自己半小时看看微博、聊聊天、逛逛淘宝适当放松~
02今天背了好多单词
今天按时起床背了很多单词,看了很多页书,快要完成计划了。我太厉害了,剩下的书晚上看吧!然后约起了小姊妹出门吃火锅。殊不知背的单词没记住,看的专业课书也没理解。仅仅是做了看了但是没有任何收获可言。
考研路上非常辛苦,尤其是刚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大家都需要有个过度的过程。但是绝对不能混淆学习与学的定义。学是看听读,新的知识汇到脑子里面时间久了会遗忘,学习则是学后而练习,把新的知识反复练习变成自己的内容。
03前些年考的知识点肯定不会考
这道题比较难,这么麻烦肯定不会考;这个去年考过了,肯定不是考点;这个专业课的名词解释太长了,考试也不会考,我就不背了吧。
我们要做到的是无一遗漏的详尽地去背书做题,即使这样也未必能赶得上大学四年天天上晚自习的同学。再把知识点遗漏了,那可真的是要落后一大截啦。
考研是一个漫长的时间过程,不要怕时间不够知识点背不完,要根据自己的进度及时调整计划。最怕丢三落四最后考试失分过多。
04大家都离不开我
学习的时候手机就是个勾魂儿的小妖精,总觉得有人要找我,频繁拿起手机看看微信有没有消息,顺便刷个微博逛个淘宝,一上午过去了。
不得不说选择考研就是自动屏蔽了大多数社交和社交活动。仅有的社交活动也都只能控制在和考研人一起讨论学习心得上面,学习是一件孤独的事情,漫长且无聊,这都是正常的。真正聪明的人是从漫长无聊的学习过程找到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