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自己淋过雨才更会给别人递过去一把伞

2023-07-27 12:14 作者:Mr达蒙  | 我要投稿

虽然理工科读了很多年,现在是教科学的,有很多事仍然没法用科学解释。比如说对待学习这件事上,有人从小就学习自主不需要父母老师劳心费神,而有人父母老师费了九牛二虎的劲去引导对学习的兴致却始终寥寥。

至少在高中之前我属于前者。

我小时候很调皮,尤其嘴犟。父母脾气属于一点就着那种,因此从小就习惯了各种争吵,其中大部分我参与其中。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不善控制情绪的父亲在气急败坏的时候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你给我回去,把鞋子和衣服脱了给我回去!”。最早听到这句话是在小学一二年级,那时候不明白气话是什么,对这句话的反应很复杂。害怕肯定是有的,之前没出过远门不认识路,也害怕路上被狼或者老虎什么的给叼走了。也害怕路上没地方可以睡觉,没东西吃会饿死。也很难为情,虽然那时候还小但光着屁股走在路上仍然需要很大的勇气。最后是悲伤,悲伤没办法上学了,不能再见到老师和同学了。我预计走上一两天应该差不多,所以不至于会饿死。但不能够去学校了,从此失去了读书的机会很难接受,因此悲伤的情绪占了上风。最后我的一两天挨饿之旅没有开启,也明白了大人有时候会讲气话。

对于“失而复得”的上学的机会我很珍惜,整个小学期间我都很努力。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奶奶过世了,我请假了几天。那时候语文课通常是一天讲一篇课文,课后作业是写课文的一些生字词。我缺席了两天,所以我提前把接下来的两篇课文的生字词写在了作业本上。结果我回到学校的时候发现第二篇课文老师还没有讲完,而老师已经发现我提前把生字词给写了。我因为我的“小聪明”而感到难为情。

到了小学三四年纪,我们有了一位新的语文老师。我的第一节古文课也就从这时候开始。除了规定的课本上的内容之外,老师还会让我们誊抄《增广贤文》。大部分内容当时觉得晦涩难懂,学得云里雾里,但老师的讲解仍然留下了一些印象。现在看来《增广贤文》是比《三字经》更适合小学生的读物,虽然阅读难度更高,琅琅上口也不如后者。或许是因为小学就接触了古文,一直对古诗词有较大的兴趣,即使是到了大学之后一直学的是理工科。

上初中的我虽然不算调皮,但嘴仍然很犟。气急败坏的父亲仍然会说那句“你给我回去,把鞋子和衣服脱了给我回去!”,不过这句话的杀伤力已不及前。不再对这句话感到害怕,也知道即使心一横真的开始了一两天的挨饿之旅,也至少有件衣服有双鞋穿。仍然不能接受的是从此就不能去学校了,要跟着大家成为南下广东打工族的一员,或者走其他谋生的路子。不愿失去上学的机会让我在顶撞几句后便独自跑到家后面的小山上去,一个人一直待到晚上。家后面的小山是那时候我最好的朋友。

到了高中,学的科目变多了,也会从街边的报刊亭买一些期刊杂志,思想慢慢发生了变化。在一次跟父母的激烈争吵之后,我脱口而出“让我读书就是你们对我的投资”。这句话杀伤力很大,直到我姐在两边耐心劝架才平息。这个想法没有因为争吵结束而消弭。上了大学之后我坚持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也很努力学习以获得奖学金。对了学习的兴趣还在,会跑到图书馆一个人在诺大的藏书区待上半天甚至一天,看跟专业关系不大的其他学科的书。但学习的动力更多是想获得回报,也想在毕业之后尽早实现经济独立。

关于学习的纯粹的乐趣在高中已经所剩不多,经过了几年大学生活之后学习更加是为了现实服务。越是不纯粹越是难以坚持,开始工作之后那种为了兴趣而去接触和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的冲动已经大不如从前,越来越需要被外界的事物尤其是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推着走。

教育是影响人心灵的职业,所以无论何时都是一门任重道远的职业。有人说从小在学习上不需要父母操心的孩子是来报恩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是把握住这种恩情,让学生们对于学习的热忱不要过早泯灭。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们重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使之尽可能地保持。如果学生对于学习没有丝毫兴趣,这是教育者的失职。很多次几近辍学的我深刻地明白,教育对于人的影响之重,对于人的行为的改变和思想的塑造,甚至可以抚平来自于家庭的伤疤。自己淋过雨才更会给别人递过去一把伞。但没有教育,结果可能会变成自己淋过雨也看不得别人撑伞。

自己淋过雨才更会给别人递过去一把伞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