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铁艳:国际教育工作者要关注三个维度

2023-04-21 10:38 作者:全球化智库CCG  | 我要投稿




2023
412日,由全球化智库(CCG)和ETS中国主办的2023国际人才培养与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北京市房山区诺德安达学校校长铁艳在以“中国留学发展新趋势与国际化人才培养展望”为主题的午餐对话中发表以下观点:


主持人好,各位嘉宾以及在座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是来自房山德达安达学校的校长。我们学校也是一个全球性教育集团,在全球有70年发展历程,在中国有2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在全球82所学校,中国是有20多所学校。其中,我们有纯粹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也有国际化特色的民办学校,也就是老百姓口中的双语学校。

今天的话题或者论坛主题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发展的主题。国际化人才的概念从经济全球化逐步产生出来的,到这个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引发更多的是一些包括政治、文化、其他社会多层面的全球化。现在能够深刻感受到全球和世界在融合为一体,国际化全球化成为未来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在这种大趋势下,更多带来国际化人才的竞争、交流和合作。

从大的宏观角度讲,国际性人才的数量也好,质量也好,某种情况下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国际教育在国内发展历经3.0版本的时代,马上要进入4.0时代,我将近有30年一直在国际教育行业领域从业的经历,我想结合房山诺德安达学校和我本人教育领域的经历谈谈我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几点感受。

我们通常谈到国际化人才时有一些标签词语会闪现出来,比如多语言、双语言、文化交流、国际化视野,以及领导力,高适应性等等词语。在中国做特色国际化教育,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有三个维度作为国际教育工作者要特别关注。

一是关于民族文化和身份的认同,事实上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爱国心,我们恰恰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做这样的国际化教育,更多的要注重对于学生的爱国教育和国家情怀的教育,因为是多元文化组织,我们可以用不同的特点来做教育。我们的孩子未来都要走出国门,在国际组织和跨国机构就业生活,他们可能会和很多的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种族的人进行交流工作,如果没有足够的民族认同和对自己身份的认同自信,是很难找到自己的自我定位和价值优势的。前期出去的很多留学生在国外也有很多深刻的体会,民族和文化的认同,身份认同在国际教育行业里至关重要。

二是多语言和双语交流的能力。既然是国际化人才,未来要走向世界,和世界进行对话交流,语言就是一个基础。现在谈双语交流,通常是指可以用两种语言进行这种交替交流,在我个人理解不光是语言应用能力,更是深层次的文化交流的协作、批判、思考和综合能力的应用,所以,双语习得是文化的习得过程。所以,房山诺德安达学校在如何帮助学生创造双语环境有所强调。

一是在整个环境创设上。我们希望打造一个母语为发展的根本,在此外的基础上,发展英语语言,因为都是世界语言。通过配置一比一的中外教师的配置和实施课程教学,以及在班级管理上配置中外班主任搭班,对学生日常行为和养成习惯的管理。包括整个学校的工作环境,包括行政团队,都是一个双语的工作,要具备双语工作和沟通的努力。从环境创设下来,给孩子搭建一个多元双语的文化氛围。二是在课程体系上,我们不光是一个全英文浸入式英语语习得的过程,同时还是跨学科的过程。像刚才有专家提到了,在艺术、体育、科技、STEM、数学等其他学科领域也要通过双语方式进行教学。整体在这个维度上,我们希望通过孩子无论是母语还是英语,听说读写四个维度上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希望孩子成为未来双语真正的使用者,帮助他在未来的社会上生存就业。

最后一个维度,就是我们国际化的视野。国际化视野我们谈到很多,但我个人认为,其实还是应该从知识、技能、素养三个维度进行落地。从学校的实施来说,可能会做读书活动。读书活动怎么和国际化视野相连,过去讲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可见读书的重要性。我们的孩子通过读书,不管是英文还是中文,可以获取了解世界不同文化、不同国度整体的一个重要渠道,我们在学校开展各种读书的课程,把读书纳入课程教学体系,通过这样一个渠道来拓展孩子的视野。

我们认为国际化视野要有一个很强的社交能力。举个例子,今天我们谈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昨天刚刚面试了211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在进行试讲和面试过程中,他自始至终在发言过程中,嘴和手一直在抖,可能是紧张,但同时可以看出这个孩子整体的素质。从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从小学一年级到他12年级,公众演讲能力是每一门课程、每一节课程教学中都要做的,从孩子社交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把学校的诺德安达四个名称分为四个House,四个学员制,孩子们无论在活动开展还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既有团队竞争,也有合作交流,培养孩子们在学校范围内的小社会如何进行社交。

最后,未来这些孩子都是要走上世界舞台的。我们搭建一个走出去的平台和资源,刚才主持人提到了,我们有一个全球校园,我们叫做Globe campus,全球82所学校70多万学生,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交流互动。我们涉及艺术、人文、科技等多个领域,平常会组织各种类型的活动论坛,老师间的交流,学生间的交流,他们可以借助不同背景的学生。借助诺德安达的资源优势,有联合国项目,有瑞士、坦桑尼亚,MITSTEM课程,和朱莉亚艺术学院音乐艺术教育课程。这些资源随着疫情的退去,今年这些项目都可以恢复,提供孩子们未来利用这样的机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看到不同的国度,和不同国度的孩子们进行相关交流,这也是一种国际视野的培养。

时间关系,我讲了我认为在第三个维度上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的观点。


如何才能去让孩子未来能够面对来自世界的不定因素

今天的主题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就像刚才那位嘉宾提到ChatGPT对人类智力各方面的挑战,事实上给我们带来了更多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些思考。我们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才可能去让孩子未来能够面对来自世界和全球的不定因素,让他们更好地去适应这个社会?这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真正去思考、落地和实施的,包括在课程体系、学校日常运营和管理过程中各个方面。

国际化人才培养还要关注两个维度。首先,今天我们谈的是在中国土地上,把中国的孩子如何培养成一个国际化人才,这离不开国家整体对于教育的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大政方针和政策,这样一个大背景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研究和探讨的。我们如何在资源和大社会背景下,能够把中国国际化教育办出特色,办出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至关重要的。

另一个维度,我们做国际化教育,还要考虑整个市场对于人才未来发展的需求,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包括刚才提到的智能机器人对我们的挑战,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能力去应对这些,这些元素都要纳入学校整个体系建设中,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地方。


(本文根据北京市房山区诺德安达学校校长铁艳在由全球化智库(CCG)和ETS中国主办的2023国际人才培养与发展论坛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铁艳:国际教育工作者要关注三个维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