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滑模理论到应用——Buck变换器的滑模控制实现

2022-04-23 21:40 作者:学海行舟  | 我要投稿

在上一篇的博文中,我介绍了常规滑模控制的理论及其实现,相信大部分的同学看了应该是可以明白,但是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一种理论到应用转化的困难,因此,本文将以Buck变换器为例进行滑模控制的设计说明。

注:本文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关于如何把滑模控制的性能做的更好,还需要各位自己多阅读相关文献。

首先,buck电路的基本结构如下:

buck 变换器

在实际的buck控制中我们通常以输出端电压作为被控的对象,再结合上一章提到的滑模理论,我们首先定义滑模面:

                                                            S%3Dax_1%2Bx_2

式中,

                                                        x_1%3DV_%7Bref%7D-%5Cbeta%20v_c

                                                        %5Cdot%7Bx%7D_1%3Dx_2%3D-%5Cfrac%7B%5Cbeta%20(i_L-i_o)%7D%7BC%7D

其中,V_%7Bref%7D表示期望的电压,%5Cbeta表示采样系数。

由滑模的产生条件:

                                                             %5Cdot%7BS%7DS%3C0

则滑模的控制率可以设计为

                                      u%3D%0A%5Cleft%5C%7B%0A%5Cbegin%7Baligned%7D%0A%261%3DON%2C%20%26S%3E0%20%5C%5C%0A%260%3DOFF%2C%26S%3C0%5C%5C%0A%5Cend%7Baligned%7D%0A%5Cright.

考虑到实际过程中运行的频率限制,我们通常采用滞环控制的形式,即

                                        u%3D%0A%5Cleft%5C%7B%0A%5Cbegin%7Baligned%7D%0A%261%3DON%2C%20%26S%3E%5Cvarepsilon%20%5C%5C%0A%260%3DOFF%2C%26S%3C%5Cvarepsilon%20%5C%5C%0A%5Cend%7Baligned%7D%0A%5Cright.

式中,%5Cvarepsilon%20是滞环宽度。则Buck电路的滑模控制框图可以概括为

Buck变换器的SMC控制框图

值得一提的是滑模控制中的参数a会影响系统的动态响应能力,通常增加a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通常为了使得系统能够快速到达滑模面,a的选取应该要大于%5Cfrac%7B1%7D%7Br_LC%7D

最后为了验证我们的理论我们在Simulink下搭建了相应仿真,首先给出了负载突变的仿真结果。从结果可以发现设计的滑模控制几乎没有超调而且,负载突变时候也是脉动很小,且稳态误差还有0.1V不到,性能非常好

接下来我们给出参考电压突变的情况仿真,同样性能堪称完美,这也是滑模控制的优势之一,动态响应性能非常好。


滑模理论到应用——Buck变换器的滑模控制实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