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工作賺錢,你就沒有價值嗎?
人的價值,與賺錢無關!
首先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假設現在請你想像所有的行業收入都差不多,那麼你選擇行業的標準是什麼?
因為我們過去的思考陷阱是工作賺錢,我們把工作等於賺錢。工作賺錢沒有錯,我們年輕的時候用命來換錢,年紀大了用錢來換命,當我們說工作賺錢的時候,我們似乎把工作所有的價值等同於賺錢。
我們可以這樣思考,假設所有的工作,比如,當一個律師,為一個人辯護;當一個水電工,幫人家把電燈修好;或當一個開鎖的,讓人家回到家沒有帶鑰匙,你幫他打開鎖,讓別人很開心地回到家……如果這些工作的薪水都是一樣的,那麼你們會根據什麼標準挑選你們的工作?其中有一個可能是根據興趣和愛好。
我們這個社會上,大多數人選擇工作都不是因為興趣愛好,都是因為錢多不多。所以,對自我意識來講,我們可能因為賺錢而出賣自己的心靈,而放棄了自己的喜好。所以,如果做的工作薪水都是一樣的,你會做哪一類的工作?這樣就比較容易回來問自己,你到底喜歡什麼和不喜歡什麼。
另外,很多人選擇工作是因為社會地位,比如,在台灣律師、大學教授、醫師等等這些工作社會地位高。很多時候我們選擇工作也是因為名和利,即所謂的社會地位。如果在一個社會裡,大家認為職業無貴賤,不再因為社會地位而選擇工作,那你會根據什麼選擇?
很多問題都要回到你的內心。假設你不再在意你的社會地位而選擇你的工作,假設這個社會當中每一種工作都是受尊重的,你會選擇什麼樣的工作?這裡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內容。
同時我們看看年輕人是怎麼樣的選擇。我們的父母那一代他們沒有選擇工作的權利,他們就是得工作,直到退休,六七十歲也許換得一身病,他們沒有選擇的機會,因為在他們當時的年代,不工作就沒有飯吃,要很辛苦的工作。現在的年輕人不工作不會沒飯吃,因為有父母。以前的父母不會管孩子,因為無能為力。現在的年輕人工作已經不是為了生存。
當你的工作不是為了生存,請問你的工作是為了什麼?許醫師有幾個在當老闆的學員,他們說:「許醫師,我現在不喜歡雇用二十到三十歲的年輕人。」我問他們:「現在的年輕人有這樣壞嗎?你們為什麼不用二十歲到三十歲這群人?」答案是:因為這一年齡段的人時間一到就下班,不管工作完成了沒有,沒有工作的榮譽感。他只把份內的事情做完,不是他份內的他就不做。按時上班,按時下班。在下班時間絕對找不到人,在下班時間有工作找到他,他會說老闆侵犯了他的休閒時間。
當人不是為了生存而工作的時候,也許有段時間是矛盾的。因為過去我們是為了生存去工作,而現在的年輕人認為:「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我的工作又不是賺很多很多錢,我為什麼要為工作賣命?如果這份工作我只是謀一個收入而已,那我為什麼要為工作賣命?我不想賣命給工作了,我不想跟我們上一輩不一樣,上一輩在拼命賺錢累積財富。」
現在的年輕人要生活的品質,不要為工作賣命。他們的心態是:「反正我也掙不了多少錢,反正我也買不起豪宅,反正我也存不了錢,我為什麼要那麼賣命?」所以,某方面我不怪這些年輕人,但是我在此要講的是賽斯哲學思想的概念。
比如,一個男人到了五六十歲退休了,覺得沒有工作等於就沒有了價值。這種想法對嗎?那麼那些家庭主婦怎麼辦?沒有工作就等於沒有價值嗎?我們先打破這個觀念。我們每一個人早晚要退休,就算家庭主婦到八九十歲,有可能有一天會洗碗洗不動,所以你相信「沒有工作等於沒有價值」,這個觀念是錯的。
所以,價值不一定是工作。一個沒有工作的人,假設不擔心沒錢,完全可以把生活過得很充實,過得有意義,過得很美好。
許添盛講座
文字整理|加菲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