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耳边评测】“一条顶三条”?飞傲FH9旗舰圈铁耳机开箱评测

2021-12-13 01:13 作者:耳边小公举  | 我要投稿
  • 散人按:

  • 一度在HiFi圈中刮起强烈风潮的圈铁结构耳塞,近两年随着耳机单元技术革新而有些“遇冷”。近期飞傲推出的旗舰圈铁耳塞FH9,汇集了多项耳塞领域的经典技术,最终呈现出兼顾声音表现与玩法多样性的形态。

  • -腔体由钛合金材质经CNC工艺加工而成,体积并不小,但重量非常轻,佩戴不坠耳;

  • -半开放式后腔体,拓宽声场并降低了声音的压迫感;

  • -可更换滤波器设计,共有三种三频能量分布的方案可供选择;

  • -有一定的潜力,适合用高品质专业播放器来驱动。

【暮去朝来:圈铁耳塞的脚步】

一转眼,圈铁耳塞问世至今已经有十来年。如果我们把眼光拉得更远,会发现这十年里HiFi耳塞迎来了一波激荡的发展。毫无疑问,圈铁耳塞在HiFi的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圈铁耳塞之所以“重要”,很大原因在于它推翻了不同种类单元协同工作的壁垒,开辟了复合单元结构的路线。经过数年的演化,圈铁耳塞的单元选择和搭配方式、分频电路设计技术日臻完善,HiFi圈中也不时出现令人称道的产品。只是近两年,静电单元的崛起、动圈耳塞的复兴吸引了不少发烧友的眼光。圈铁耳塞的热度,似乎是不如以往了。

在一众研发圈铁耳塞的厂商之中,飞傲迈出步子不算很早——F9、F9 Pro问世时,各色圈铁耳塞在HiFi圈里已十分流行。随后,飞傲不同单元结构耳机系列倒是一直按照既有的节奏在推出新型号,其中就包括了代号为“FH”的圈铁系列。

我一直觉得飞傲在耳塞的研发方面是算不上很快的。这不,圈铁系列的旗舰FH9,直到2021年年底才和烧友们见面。坦白说,我从三年前FH5发布时,就一直在等系列旗舰的出现。如果说那时候是想了解“飞傲旗舰”的实力,那么,现在等待又有了新的含义:

都快到2022年了,圈铁耳塞还能做成什么样呢?

【韫椟藏珠:无愧于旗舰级的开箱体验】

作为FH系列的旗舰,FH9在外包装设计风格上延续了飞傲耳塞“黑色盒子+浮印图案”的传统,但一看内部,琳琅满目的配件充分体现了旗舰的定位。这其中,基于可换插头线材设计的2.5平衡/3.5单端/4.4平衡插头、基于耳塞特殊设计的3款音频滤波器,在盒子内显得十分特别;耳塞套包括了海绵套、低频套、均衡套、人声套、SF套、双节套这6种,比过往的配置还要更丰富;皮质收纳盒、清洁毛刷、MMCX接口快拆辅助器、磁吸线夹等实用的配件也是一样不落。




眼尖的烧友在看过飞傲FH、FD、FA这三个系列以往的型号后,一定会发现每个系列都有着代表性的造型设计。具体到FH系列,几乎每款塞子都是基于三角形柱体添加弧边与线条,也因此被不少烧友戏称为“自行车座”。到了FH9这一代,腔体的三角形显得左右更加对称,似乎更像自行车座了……

FH9耳机腔体为钛合金材质,以五轴CNC工艺加工。塞子共有钛色与黑色两款,我手头的钛色款没有进行化学上色处理,保留了钛合金原本的颜色。众所周知,钛合金是物理属性非常优秀的材料,拥有坚硬、轻盈、耐腐蚀的特性。得益于此,尽管FH9腔体的体积比较大,但单边仅重12.8g,丝毫没有坠耳感。腔体表面采用细腻的磨砂工艺处理,触感较为柔和,只是现在正值冬季,刚戴上耳朵的时候会有点儿冰冷。背板的位置开了三道大口子,可以看得到壳体下方的滤网,视觉效果较为独特。

FH9标配的线材是纯银线,用8股线基、每股28支,以利兹结构编成。线材每支均有独立漆包,外部用透明TPU材料包裹,整体看起来呈灰黑色,和塞子腔体的颜色倒是很搭。这条线手感比较柔软,使用过程中也没有缠绕打结的问题。


【荷枪实弹:细致复杂的物理技术结构】

即便是对各种HiFi技术概念感知度很低的烧友,看到FH9时也会很容易发现这款耳塞的独特之处。从外观上就可以看到的,有半开放式后腔体以及可更换音频滤波器这两项。

相比于头戴式耳机而言,入耳式耳塞采用半开放或全开放设计的型号并不多,其宽松舒展的空间感实在令人难忘。继FH5s之后,飞傲对FH9也采用了半开放式设计,延续了独特的声音表现。

通过控制局部物理结构来改变声音的做法,此前已经为不少品牌的耳塞所采用;而“换导管滤网”这一方式,实际上几年前就已经出现。仔细观察FH9三对滤波器的内侧可以发现,这一设计主要是通过调节内部阻尼以及滤网的密度,来控制三频的传输效率。高频滤波器没有设置任何阻尼,均衡与低频滤波器阻尼依次增大——这种设计与过往出现的一些可换滤网耳塞道理基本上相通。

再看看内里的部分。FH9采用的是一圈六铁共计七单元配置,其中六枚动铁均为娄氏动铁,包括负责高频的SWFK-31736以及负责中频的定制复合单元。不过比起动铁的部分,我更关注的是13.6mm大尺寸动圈单元的表现。这枚动圈单元是飞傲研发低频动圈的第二代,振膜球顶部分为DLC类钻石材质,具有质量轻、刚性高、阻尼大等特性。

除此之外,FH9腔体内还包含了抑制谐波共振的陷波装置、曾应用于FH5身上用以增强低频的S.Turbo结构等等。FH9的腔体着实是不小,但了解了FH9容纳下的技术结构之后,我有些怀疑,这么多技术能容纳进这一方空间么?

实际上,如果烧友平时稍加关注HiFi耳塞的技术发展,对FH9身上这一系列技术大多不会陌生。这些技术有的沿袭飞傲独家研发路线,经历迭代之后实装于FH9身上;有的则是耳塞行业过往曾出现过的经典设计,在FH9这里得到新的应用。在诸多技术的支撑下,FH9的声音表现是很让我期待的。


【洋洋盈耳:值得玩味的声音表现】

我用于测试FH9表现的播放器包括飞傲自家的M11 Pro以及iBasso DX300,耳套为默认的SF套;滤波器先使用均衡型,后面再拿另外两个滤波器与之对比。

FH9刚开声时,我可以感觉到塞子带着些紧绷感和毛刺感。显然FH9的单元配置,尤其是那枚动圈单元,是需要下狠功夫煲一煲的。经过百来个小时的煲机过程之后,我才重新拿出播放器好好试听。

FH9的素质,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它的空间感。得益于半开放式设计,FH9的声场边界向远处的延伸感非常好,横纵向均有相当不错的拓展范围,演绎常规的泛流行乐时舒展自然,演绎对声场要求比较高的交响乐时同样能照顾到后排远端的乐器音效。此外,动态也是FH9打动人之处,尤其是乐曲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气势如涨潮般涌起,此时的对比效果愈加强烈。

以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第二乐章为例,这段慢板以极其舒缓的风格层层演进,把思乡愁情不断发酵到高层次。演奏主题的管乐和后排弦乐交相辉映,FH9较为宏大的声场让曲目的感情不断绵延;管弦齐鸣时,大动态很好地支撑起情感的迸发,听起来让人沉迷其中。

此外,在解析方面,FH9有意地将一些隐藏比较深的内容进行突出,虽说结像有一点粗、明暗对比不明显,但总体上解析力是不错的;瞬态方面,FH9在由弱到强的变化过程中有所克制,不能说温吞但也没有很出彩。换言之,FH9的素质并非每一项都有“越级打怪”的水准,但综合考虑起来,我认为FH9的素质和目前市面五千元档的耳塞相比,基本上处于同等级的水平线。

“均衡”滤波器下的FH9,三频能量实际上还是往中下盘倾斜了一点。如果把三频拆开来仔细分析的话,会发现各有各的特点:

低频采用干脆利落的方式来呈现,有不错的下潜深度,保持了充足的量感,有一定弹性,力道也不小,但又和“轰头”完全不沾边。借助声场的优势,FH9成功地将低音弥漫于宏阔的声音空间之中,实打实地让听者感受得到浓烈的氛围。这样的低频表现在演绎大部分大众流行、人声的曲目,如Ronan Keating的《If Tomorrow Never Comes》、Sarah Connor《Why Does It Rain》时,能够很好地为整首乐曲的情感基调进行铺垫,让声音安稳着地,不会虚飘在空中。当然,反过来讲,如果用均衡滤波器下的FH9来听电子舞曲、低频段打击乐乐曲的话,多半是难以让人觉得劲爽的。

中频是密度相对较高的一个频段,但并不给人以拥挤、咄咄逼人之感,与低频的衔接也算得上自然。人声的部分有意识地往前放,虽然没有达到舔耳朵的程度,却也足够抓耳。以Green Day的《Waiting》中,人声在清唱时和“摇滚三大件”伴奏齐响时对比效果为例,FH9演绎人声口型清晰、结像浑圆,主唱歌手换气的细节都可以清晰地显露出来,且伴奏起来时人声也依然位于背景乐之前,丝毫没有让低频音效所淹没,效果颇具舞台感。

相对来说,高频的“弱”主要在于泛音不足以及延展性不算太强,但亮度还算过得去,仔细分辨下来也依然可以获取较为充足的信息量。比如FH9演绎Accardo《DIABOLUS IN MUSICA》中的小提琴曲目《Polacca. Andantino vivace》时,琴弓与琴弦短促摩擦瞬间所产生的生涩与柔滑、舒缓与爆发等效果,FH9大体上都能保留下来,不加修饰地还原给听者。这种演绎方式自然称不上华丽,但依然有足够的细节供烧友来挖掘品赏。

如果烧友觉得FH9原配的滤波器声音风格不算甚合心意,那另外两款滤波器就有用武之地了。

以前我试玩可更换滤网的耳塞时,高频滤网干干净净一点阻尼也没有,基本上是让声波尽数穿透过去。因而,我认为耳塞戴上高频滤网时所得到的声音与“单元本身的声音”或许更为接近,由此格外重视高频滤网下的声音表现。FH9的滤波器设计原理和以前的那些塞子有些类似,我也着重试听了FH9高频滤波器的表现。

相比均衡滤波器而言,高频滤波器在没有明显削弱低频质量与中频密度的情况下加大了高频的能量感,声音整体上更显出几分通透明朗——具体来说,高频的光泽有些许增加,泛音和极高频响应的不足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这时候的高频放在一首配器丰富的乐曲中实际上依然不是主角,但存在感还是有所提升;如果是演绎高频段乐器曲目,顺滑流畅而不丢失信息量的声音更是充满表现力。开玩笑地说,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均衡”滤波器~

低频滤波器倒是没有我预想的那般极端。这个滤波器实打实地让低频的弹性有所增大、残响多了几分,听感上也稍稍有一点油腻不清爽。但它对FH9声音的改造并没有越过合理的范围,造成喧宾夺主、以偏概全的局面;甚至可以说,它带来的低频比市面上一些以“重低音”闻名的HiFi耳机而言是“老实收敛”得多的。

可以说,FH9所带的这三对滤波器各具特色,且都有把玩试听的价值。结合FH9的素质特点,我觉得均衡滤波器下的FH9适合于喜欢听泛流行人声,尤其是男声的烧友;搭载高频滤波器时,FH9适合于喜欢女声以及小编制器乐的烧友;在低频滤波器作用下,喜欢电子乐、流行口水歌的烧友能从FH9身上获得更多的激情能量。而对于喜欢音色带有重度音染,或是声音风格活泼甚至刺激的烧友而言,FH9的表现力不一定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

最后是FH9的搭配问题。FH9的阻抗和灵敏度分别为18Ω(1kHz)、108dB(1kHz@1mW),纸面数据看上去属于低阻高敏的类型。实际上,想要让FH9发挥出饱满的声音,一台和M11 Pro同级别的随身播放器就足够了。我用M11 Pro从单端换到平衡驱动FH9,再尝试用DX300驱动,所获得的声音也只是在分离度、瞬态等方面小规模提升,没有产生脱胎换骨的差别。

但是当我想用电脑直推或者接一条小尾巴来驱动FH9时,发现入门级前端器材的驱动力和控制力尚不足以让FH9发出圆融的声音——当然也说不上难听。故而,我会更推荐烧友用专业播放器设备来搭配试听FH9,以获取其“完全版”的声音。

【知来藏往:FH系列的未来】

虽然这款耳塞是冠以数字“9”的旗舰款,但我觉得FH9也许不会是FH系列的终结。

我这个想法,源自于飞傲今年年初发布的FH5S。这款塞子单元结构打破了“一圈多铁”架构的传统,算得上是一次成绩不错的技术尝试。

相对而言,FH9则要稳妥许多:它更像是经典技术路线的集中孵化,让早已处于“成熟期”的技术进化至“完全体”姿态。万一以后飞傲集成更多声学技术,没准,“究极体”版本就离我们不远了。

以上。

耳边烧友团閑雲散人记。


【耳边评测】“一条顶三条”?飞傲FH9旗舰圈铁耳机开箱评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