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西安丰镐遗址发现的车马坑及青铜器

2021-11-14 08:08 作者:考古快递  | 我要投稿

西安丰镐遗址发现的车马坑及青铜器

《文物》 2002年12期 王长启(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副研究员)

1972年秋至1975年夏,西安市文物考古小组参加了丰镐遗址的发掘清理工作,主要发掘地点在铜网厂南的宿舍楼与配件厂车间基建区,共清理80余座西周墓葬和3座车马坑。这里后来又陆续发现了许多西周时期铜器与车马器等。现将发现的车马坑与征集的铜器等介绍如下。

车马坑位于铜网厂大门正南宿舍楼基下。坑长13.1、宽3.5、深1.23米,方向正西南。为四车一行排列,前两车各两马,后两车各四马,马卧躺,下铺有席。此坑早年曾被扰乱,车马器被盗,第二车的一马首不见,第三车的中间两马首不见,第四车四马的骨架被扰乱,马首不见,车也被破坏。车均为独辕,长约3.08米。双轮,轮径1.38、牙高0.09米轮辐22根,轴长2.88米(图一)。

此坑向南约64米处也发现一座车马坑,是1971年夏当地农民在取土时发现,待我们闻讯前去时仅余下残坑,坑长4.4、宽3.6米。坑内为四马一车。征集到部分车马器。如车衡构件有衡中饰、曲衡饰,絕上饰等。由于器物较薄,大多残损,有的无法复原。如较已残,现为一段圆管,中间上侧有一方形带双孔的凸起,两侧有圆环,残长32、两侧径7.6厘米(图一五)。

銮铃4件,为一组,高19.2、最宽11.4、厚5.7厘米。下部有方米,上部为铃体,呈扁球形,有镂孔辐射,中含弹丸(图二)。

当卢中间为圆泡,上为双角,下一长方形梁,背面有纽。长18.1、宽7.8厘米(图一六)。此外,还有管、泡、十字形径8.8厘米(图六)。

轴饰通长20.7、径12 x节约、贝形饰等、,镰为圆形,饰涡旋纹,边饰一7.8、板宽10.4厘米。近椭圆形套管,上有孔;兽,身卷曲,尖尾,脊上一环耳,中有一圆孔。一侧上部有一盖板。盖板饰饕餐纹,套管饰夔龙纹(图三)。

铜軎辖一对,否为筒状,顶端封15.1、宽8.5、径6.4厘米。管状,横截面呈马闭,另一近端处有长方形穿,以装辖,中部一蹄形,一端伸出U形横板。身饰饕餐纹,横板圆穿。身饰蕉叶纹和夔龙纹,顶端为一巨目兽上饰蕉叶纹(图四)。

凤鸟纹轴饰长13.6、宽首。长17.1、径5.5厘米。辖长条形,一端饰8.9、厚7厘米。为一梯形平板,一端有凤首,兽首。长10、宽4.2、厚4.5厘米(图七)。

从出板两侧饰卷云纹,中间为鳞纹,颈下有孔(图土的车马饰观察,此坑为一车四马。另在西南五)。当卢4件,形制、大小一样。上为圆泡形,区发现一座车马坑,也被农民取土时破坏,只下为鼓起的长条形,背面有纽。上有铭文,为在当地征集了一批铜车马构件,如銮铃、衡、“丰师”二字。通长29.3厘米(图二三:1;二镰,当卢、踵、辖舎及多种铜泡等。其中踵长八:1、2)。另有一件当卢上为兽面,下近长方形,兽面宽鼻大眼,粗眉,长卷角。长8.3、最宽处7.1厘米(图二三:6)。还有各种形制的马镰等(图二三:2~5、7)。

丰镐地区,特别是西安铜网厂、西安工程配件厂、张家坡、新旺、马王、大原村一带发现很多西周时期墓葬,岀土不少铜器。现将在该地区征集的部分岀土器物介绍如下。

窃曲纹鼎丰西马王出土。高53.5、口径45.6厘米。双立耳,平折沿,深腹,下腹微鼓,三足。腹上部有纹饰一周,以扉棱分为六组,间以窃曲纹。足上部饰一兽面,下有弦纹两道。此鼎从形制与纹饰看应属西周中期(图一九)。

顾首龙纹鼎丰西马王出土。残高22.8、口径22厘米。双立耳,圆唇外折,深腹下略鼓,三足,足下部均残。腹上部有纹饰一周,为六竖直扉棱,间饰一顾首卷尾龙纹,龙首与腹上各有一巨目。其下又有弦纹一周。足上饰兽面及扉棱。应为西周中期遗物(图二〇)。

饕饗纹鼎高55.5、口径41厘米。直立双耳,方唇外折,深腹略鼓,圜底,三足。腹上部有饕餐纹一周,间有六竖扉棱,足上饰兽面。从形制与纹饰看应属西周早期(图八)。

凤鸟纹鼎残。高46.2、口径39、最大腹径44厘米。双耳,敛口,方折唇,下腹鼓,圜底,底径大于口径,三足。口沿下有纹饰一周,为六扉棱,间饰凤鸟纹,足匕部饰饕餐纹其形制与普渡村西周长由墓出土的铜鼎相似.应属西周中期前段(图二六:1)。

饕餐纹簋一 高14.5、口径20.5、足径15厘米。敞口,短颈,鼓腹,高圈足涵体饰六道竖扉棱,每一扉棱又分颈、腹、足三段,扉棱高凸。口沿下饰蕉叶纹一周,颈部饰夔龙纹一周,腹部饰饕香纹,足部饰夔纹一周,均以细线云雷纹衬底。应属商晚期器(图一二)

饕餐纹簋二 高17.5、口径22.3、足径18厘米。口外敞,腹下微鼓,两侧对应处有龙首耳,下垂珥,高圈足,。腹部饰饕餐纹,上中部有一浮雕兽面,圈足饰夔龙纹一周。应属西周早期(图二一)。

素面卣丰西出土。髙26、宽20厘米.体扁圆形,有盖,盖面隆起,顶有外敞形捉手,沿上饰漠首。身子口,长颈,口沿下饰一猿首,深腹下鼓,高圈足。提梁两端各饰一立体猿首。西周早期器(图二四)。

饕餐纹卣高34、腹径28.5厘米。扁圆形,有盖,盖顶隆起,花蕾形捉手,两侧有扉棱,面饰饕餐纹,下沿饰夔龙纹一周。身子口,扁圆腹,两侧有扉棱,腹部饰饕餐纹,圈足四道扉棱间各有一夔龙纹。在提梁端各饰一浮雕兽首。盖内有铭文“丙,父丁”三字。器内底有铭文“將(籥),父辛”三字。此器盖、器铭文不同,可能为埋藏前误配。其时代应在商周之际(图九、二八:4、5)。

饕餐纹鬲 残项高17、口径13、腹径14厘米八Z耳,敞口,束颈,深腹略鼓,三足。颈部有饕餐纹一周,腹下部近足处饰双折线纹。从形制与纹饰看为西周早期器(图二二)。

饕餐纹罍 残,高46、口径23、最大腹径40、足径26厘札,敞口,方唇,短颈,肩部对应处彳"对兽首衔环,鼓腹,下设高圈足外撇。颈部饰环带紋,肩部有变形夔龙纹,间以圆涡纹,腹部饰蕉叶形饕餐纹,高圈足上有弦纹二道。应属西周早期偏晚器(图二六:2)。

饕餐纹尊 高26、口径20、足径13厘米。喇叭形口,长颈,腹略鼓,高圈足外撇。饰四道竖扉棱,口颈部饰蕉叶纹,腹与足饰饕餐纹。足内壁有铭文“口,父癸”三字。商代晚期器(图一O、二八:6)

饕餐纹觚一 高18.2、口径11、腹径7厘米。喇叭形口,长颈,筒形腹,高圈足外撇。腹部二道扉棱,由云雷构成饕餐纹,下饰弦纹二道,并有2个十字形孔。足部也饰有饕餐纹。为商代器(图一一)。

饕餐纹觚二 高30.2、口径15.5、底径8.5厘米。喇叭形口,筒形腹,圈足外侈。腹部有扉棱,腹上下各有弦纹,间饰饕餐纹,足部饰饕餐纹。足上部有十字形孔。商晚期器(图二五)。

饕饗纹爵 长流,三角形尾,沿上有直立两柱,深腹,圜底,三棱形尖足。腹部有扉棱,饰饕餐纹,云雷纹衬底。腹上下部饰连珠纹。鎏内有铭文“奴”。属西周早期器(图一三、二八:3)

斝 高23.1、口径14.8厘米。敞口,长颈,鼓腹,圆底,三棱形尖足,足中空。口沿内有弦纹一周,颈下有弦纹两周。沿上直立两柱,一柱残,腹部有鎏。商前期器(图一四)。

编钟2件。形制相同。1件通高41、甬高13、鼓19x 14厘米。另1件通高47、甬高13.5、鼓20.5 x 14.8厘米。畑两旁各3行枚,以篆相隔,铤部弧形。在篆、鼓间饰云雷纹等“应属西周中期器(图一七)。

另有原始瓷罐1件,咼13、口径8.8、足径8.3、最大腹径12.8厘米。直口,折肩,腹微鼓下内收,高圈足外撇。通体施青釉,腹部饰绳纹。罐表存明显的朱砂痕迹(图一八、二七)。

蚌鱼26件,丰西新旺出土。大小不一,形制略异。长16-9.2,宽2.3~5厘米。头近圆弧,体弯曲,尾斜边,分叉有刃。上下刻鱼鳍,眼为一孔。应为棺饰,属西周时期遗物。

蚌泡8件,丰西新旺出土。大小不一,形制相同。直径2.4~2.8厘米。圆形,一面平,另一面凸起,中间有一孔。属西周时期遗物。

绘图:王长启

摄影:郑怡

拓片:张俊

西安丰镐遗址发现的车马坑及青铜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