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杂谈 II. “熟悉的开头: 大教堂第三乐章”
Agustín Barrios Mangoré (1885–1944) 奥古斯丁·巴里奥斯·曼哥瑞的La Catedral (中文翻译是《大教堂》;《大圣堂》是日文汉字)第三乐章Allegro solemne《庄严的快板》一直是吉他演奏家的试金石,音乐又快又炫又好听,而且相当具有难度 — —快嘛。
技巧上两手都难,左右手的运动思考都要以达到原速为目标来设计。 (问题:原速是什么呢?跟Barrios弹得一样快吗?)。
不需要提困难的C段(Allegro solemne为回旋曲A-B-A-C-A-coda曲式),我认为光是开头就相当有意思了。最有名的Richard D. Stover校订版并没有标记右手指法,而常见的日本全音出版社Jesús Benites R. (巴里奥斯的学生)校订版本则附有以下的指法(Ex. 1):

说实话,这个指法要弹到BPM 80–96(一拍六音)并没有问题。做得到的吉他家右手运动能力相当好,弹奏Allegro solemne应该不成问题。
不过,如果这个指法稍微稍微更动一下,是会减轻右手负担的,比方说:
1. 多安排一点运动方向相对于a m i指为反向的右手大拇指,会让a m i三指负担少一点
(编按: p为右手大拇指、i为右手食指、m为右手中指、a为右手无名指);
2. 让a m i 三指专门负责特定弦:a第二弦、m第三、i第四,简化右手运动,稳定手掌。
根据这样的想法,指法可以是:

这样的弹法会简易一些! (注意第二个p的力度)
上述这两个p指参与较少的指法,在弹完p之后,可以将之放在第六弦上,会有稳定右手的效果,弹奏者可以尝试。
另外,以生理结构来说,若右手大拇指具备能稳定弹奏free stroke (西文 al aire)的情况下,多使用大拇指与其他指头交替,是更省力且容易达到速度的提升 — — 这需要练习,但却是非常值得的投资。
以这样的观点,可以试试以下的指法:

甚至是

没有特别意外的话,这两个指法有机会提供比前面Ex. 1和Ex. 2更容易弹快的可能性。当然,前提是弹奏者能稳定的控制大拇指。
我个人偏好Ex. 3。不过,以需要弹快的情况来考量,其实只要不重复运指、稳定右手,每个人都可以创造适合自己的指法。也就是说,开头的12个音,第一个音用大拇指,最后一个音不要用大拇指,只要速度上得去且音乐处理得宜,指法没有什么必然,演奏者各凭本事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另外一个话题:Allegro solemne在拍子上有3/8 (如Richard D. Stover版) 与6/8 (如Jesús Benites R.版) 两个版本,差异颇大。

笔者支持3/8拍,因为6/8在音乐考量上会有很多乐句不一致的地方。譬如说C段的两次相同开头,居然在不同拍子进入:一个在强拍上,而另一个在弱拍上,不太合逻辑。


这个问题相当有趣,非常值得研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ionisio Aguado (1784–1849) 阿瓜多的Rondo in A minor, op. 2 no. 3 《A小调回旋曲》让我想到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悲怆》的第三乐章,而《大教堂》其实让我想到的也是同一个作曲家: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三个乐章类似张力结构的配置,精彩。巧合的是巴里奥斯本人也有改编《月光》的第一乐章呢!
----
刘明睿博士
8年旅美时光,明睿以独奏家、室内乐音乐家的身分访及美国、加拿大、巴西以及中国各地,并于博班求学期间与国际上最重要的古典吉他音乐出版社之一的Doberman-Yppan签约发表个人作品
自2020年秋天起,明睿任教于湖北黄冈师范学院,教授吉他演奏以及室内乐。
2022年开始任教于广东韶关学院,教授吉他演奏以及古典吉他音乐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