皙墨古占中的“以太层”到底是什么?(神秘学)
我最近,好像越来越能“听”到“以太层”的声音了,但必不能“睁眼”——不能用肉眼——就是一用肉眼的话,就听不清楚了,还容易被打断或遗忘。闭着眼睛,尤其是闭着眼睛且什么都不说的时候、没啥想法的时候、很安静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在脑子里面读出来那种低语声,那种声音就是被我给“读取(接收)”出来的,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我用耳朵“听”到的,更像是一种“看”到对:又是突然在脑海中,又是给我播放了一种类似电影一样的东西,然后,我再根据这个动态画面,解读里面的内容。
比如说,刚刚我读到了一个“领江雪”的概念,好像是叫“领江雪”,虽然我知道是,但我之前从未在书里见过,或在现实中听过这个名词,所以我也不太清楚,我也不敢斩钉截铁,但好像又应该万分确信是“领江雪”才对。
那是一座村庄,这个村庄有一个习俗,就是每年的某一个时间节点——下雪或是比较冰冷的这么一个特殊的日子里(也可能是这个村庄一年四季都在下雪),然后村子里会有一个特殊的习俗并进行一场严肃到所有人都神情肃穆来参加的现场仪式。
这个习俗,应该是选择村里比较有灵性的那么一个人,可能是年轻人,可能是类似储君或者是需要被重点培养的什么接班人一样的感觉,这样的一个人,不是太普通的感觉,有点特殊性,然后,这么一个人要在沐浴、更衣之后,在一片森林与村落的入口处,穿着比较单薄,或者说就是穿着裸露,要求其从一个特殊的地点开始运动,围绕这片冰冷之地走出一个特殊的形状,类似水滴状的图形,尖点就是出发点,也是终点。
围绕这片森林做一个类似圆周的运动,就在这个运动过程当中,会建立出人类与“以太层”的某种联系,说的再直白点,就是“人与神”的联系,然后,那个人就可以告诉大家下一年会怎么怎么样:是不是风调雨顺、有没有什么灾难、大家需不需要提前躲避自然灾难、粮食该怎么存才能避免敌对势力的侵吞或破坏、有没有什么野兽袭击我们……等等各种“非小道消息”,大概就是这么一些具有某种预见性的预防类信息,只是感觉上更类似长辈的那种叮咛、叮嘱的感觉,好像是一种很亲情化的语言(我是看到的而不是听到的)。
然后,这个习俗因为比较考验当事人的毅力,就比较可惜,已经失传了,彻底失传,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这样,但我看到的画面就是彻底失传了,然后,我也感同身受,觉得很可惜,希望能够延续,这就是一种意愿吧,我就看到有人有这样的意愿,或者说是“以太层”自己表达出来的意愿:希望这种建立联系的仪式能够再次复兴起来。
以上,就是“以太层”的功能性。

然后,我再解释一下,什么叫做“以太层”——“以太层”这个名词本身,是一个非常西式的名称,非常西化的一种说法,但是,这种存在并不是西方人率先发现的,只是说在西方的古典主义著作里,对于这个存在,描述的比较清晰,并没有采用“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大忽悠式措辞。
因为我们人类,尤其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绝大多数平凡人,对于事物的理解,是跟我们对于物理世界的认知相互挂钩的,我们在物理世界怎么去对待一些东西,我们就想当然的也以为在精“神”的世界中也该是如此,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的,这属实是个非常迷糊人、非常绕人的情况,有极高的灵活性,也有因忽视而显得极其隐蔽的特点。
举个例子,比方说,我现在处于物理世界,我有一个蛋糕、我要做一个蛋糕、或者说我买了一个蛋糕,但是,我想吃它里面的部分——它里面那个没有奶油的部分才是我的最爱,那么,我该怎么办,我就只能把外面那一层奶油舔干净,或者说给剥离掉,剥开它,又或者,我直接用小刀从侧面钻开一个口子、切开一层表皮——通过这样一种切割、分割、拆解的方式,去获得我想要的那部分。那么,请试想一下,对于婴儿来说,如果也想要如我一般吃到内核,还有什么别的渠道吗?没有了吧?真没有了吗?
但是,实际上,“以太层”说白了,其实就是包裹——是包裹本身——包围着、裹藏着、绕人着……不管是固体、液体、气体,还是光体,它就是包裹本身,只要它存在,它必有包裹——“道不远人”、“菩提不在西方而只在眼前”、“头上三尺有神明”——只要它存在,你与你的目标之间,就是有一层“包裹地带”,这个“包裹”本身,就是隶属于完整精神世界的。
听不太懂吧?

所以说,这个东西很难被理解,我也很难讲清楚,我也不确定你们是真懂了还是假装自己懂了,除非我在你们身上看到了真正的“敬畏”。
就是说,我们所谓的正常的世界观、认知观,包括我们对于万事万物的理解,我们已经完全的、深入骨髓式的、习以为常了的那一套东西,最最熟悉的、最最大众化的那一套思想体系,它其实是一套非常偏颇的思想体系啊,它很局限——无数纷争由它而起——非常之局限。举个例子,性羞耻心,也是病态的,是被塑造出来的,精神结构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是可以天翻地覆的——从一个极端完全可以演变为另一个极端。一切,都只是时间问题。故此,傲慢,不应该永恒。
就是说,如果我们想学“天外天”,只靠“经验之谈”是远远不够的,只靠“眼见为实”是远远不够的,只靠“逻辑推理”是远远不够的……要多想、要多冥想、要多去观察并感悟“里中里”的世界,只有先获取了那种“见地”下的“麦克斯韦方程式”,我们才能研发与之匹配的一切“神奇之器”。这就反向要求我们对于一些东西的理解别卡的那么死,因为你完全可能是偏颇的、偏执的——这种情况的概率很大、很大。换句话说,只有你在勉强的重塑了自己的世界观之后,只有在自我认知得到了一而再、再而三的“扩容”之后,你才可以勉强的去理解什么是“以太层”。

墨隐贤
2022.07.29傍晚于家中南卧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