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飞碟”引发大恐慌,竟然跟“北宋武则天”有关……

关于飞碟造访地球的传说,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是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但北宋的一次飞碟事件,却造成了当时巨大的社会恐慌,甚至引发了政治事件。
北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年),西京洛阳的民众陷入了恐慌之中。
传说有人曾目睹洛阳有一种帽子一样的怪物,外型似帽但会飞,半夜会入户吃人。洛阳一带家家户户不敢睡觉,家里的男人夜里手持武器严阵以待。时间一长,日常生产作息和经济受到了很大影响。
宋朝是个商业发达的社会,洛阳的妖帽事件随着四处经商的商人们之口很快传到了许多大城市比如京城开封,甚至向南传到了南京一带。
五月二十五日,河阳三城节度使张旻将此事上奏真宗皇帝。信奉道教宋真宗发觉事态严重于是下令特使调查,并查问西京知府责任,还下令找道士开坛作法。
整个首都开封也迅速陷入了恐慌之中。家家户户夜不能寐,担心妖帽入户吃人。八十万禁军则手持武器,日夜巡逻。
精神高度紧张的开封人遇到一点风吹草动,或者看错了物体,就会吓得惊声尖叫。周围的人不明所以,以为妖帽来袭,也跟着叫起来,不大一会儿恐慌情绪便扩展道整个街区,甚至宫中的皇帝都被惊扰。
一夜之间,惊叫声此起彼伏。
数天后钦天监来报,说夜观天象发现天上出现灾星(彗星)长三丈多。消息一出,朝野恐慌更甚。
为了制止谣言进一步传播而引发更大恐慌,宋真宗下令严查制造谣言的人。
当时抓住了三个人,一是法号天赏的和尚,两个民间算命术士张岗、耿概,三人被立即处死。他们的信徒甚至一些听讲的群众也都遭流放或徒刑。
经过官府的严厉弹压,谣言终于被制止,整个大宋总算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但后世的史学家分析,这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社会谣言引发的恐慌事件,而是一场政治事件。
或许在刚开始的时候,洛阳人真的在晚上看到了类似于帽子的物体(后世有人推测是飞碟),但随着事态的扩大,逐渐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推波助澜,引发了成为一场政治事件。

这场政治事件就是册立太子。
宋真宗宠爱皇后刘娥,每在退朝批阅奏章至深夜,多次听取刘娥的意见,后来发展到与其一起批阅奏章。
史书记载刘娥虽然出身军官家庭,但父亲早亡家道中落,她也只能嫁给一个匠人为妻,后成为当时还是襄王的宋真宗赵恒的妾室。
她性情机敏,通书史,熟知朝政,有了这位贤内助,宋真宗对她愈发宠爱,几经波折,最终立她为皇后。

宋真宗允许刘皇后参政引起了大臣们的议论。
而宋真宗又迟迟未立太子,大臣们更是不满。
第六子赵祯是宋真宗唯一活到成年的儿子,生母是李宸妃而不是刘皇后,所以宋真宗迟迟不立太子,让大臣们心中极为恐慌。
一个精明强干熟悉朝政的女人,深受皇帝宠爱并参与朝政,皇帝又不立太子,这会发生什么样的事?
熟悉史书的大臣们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武则天。
当年的武媚娘也是伸手唐高宗的宠爱参与朝政,甚至与唐高宗并称“二圣”。她精明强干,最后独揽大权,罢黜了当皇帝的儿子,自己登基称帝,并改唐为周,可谓唐朝版的“颜色革命”。
而当时宋真宗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在政治上更加倚重刘娥,宋朝大臣可不想让这一幕重演!
所以大臣们迫切希望立太子,早日定下名分,万一宋真宗驾崩了太子就可以登基为帝,名正言顺的继续宋朝皇统。

为了逼迫宋真宗早日立太子,大臣们开始利用妖帽事件。
在妖帽事件上,大臣们有意无意的推波助澜,比如钦天监的官员向宋真宗报告说天上出现灾星,借上天示警说事。在君权神授的年代,天灾异象等都会引起朝廷的恐慌,比如一旦某地发生了水旱蝗或者地震、海啸等,皇帝往往认为是上天在警告自己施政失误,便会下发“罪己诏”以求上天和百姓的原谅。
而宋真宗笃信道教,经常请道士和修仙者请来宫中说法,并封禅泰山,大臣也多次投其所好在各地履报有祥瑞出现,如见到苍龙、麒麟、五彩灵芝等。
《宋史》称真宗“及澶洲既盟,封禅事作,祥瑞踏臻,天书屡降,导迎奠安,一国君臣如病狂然,吁,可怪也。”
不立太子,皇后又强势,朝中百官不免怀疑武则天现象有可能在本朝重演,所以一群有心之臣刻意扩大延烧帽妖案,将制造为大事件之后,提出太子迟迟未立也是一人心动荡的过失,把事件引向早日册立太子。毕竟在君权受命于天的时代,要制约皇权让皇上行为发生改变,必须借助于天象异变的力量和解释才有足够力道。
迷信的宋真宗在大臣们的劝说下,于八月份立唯一儿子赵祯为太子,同时宣布大赦所有流放以下罪犯之刑。

而刘娥刘皇后在宋真宗病逝之后,因为当时宋仁宗赵祯仅有11岁,所以她大权独揽,垂帘听政达11年之久。
刘太后长期掌权,贪恋权势,不愿还政于仁宗,不过她并未想过自立。
大臣程琳献图《武后临朝图》,刘太后亲掷于地,道:“我绝不会做这样的事!”群臣得知后如释重负,仁宗也心怀感激。

明道二年(1033年)举朝要行祭太庙大典,刘太后自觉命不久矣,想要穿一次天子衮冕谒祖祭祀太庙。
群臣大哗。
后经礼部商议宜准皇太后衮服减二章、衣去宗彝、裳去藻、不佩剑、龙花十六株、前后垂珠翠各十二旒,将皇帝衮衣上的饰物稍减了几样。
皇太后刘氏穿着这样“删减版”天子衮衣、头戴仪天冠,入太庙行祭典初献之礼。仪式结束后,刘太后在太庙文德殿接受了群臣给自己上的尊号: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皇太后。
自此刘太后彻底还政于仁宗。不久刘太后病逝,身穿皇后冠服下葬。

这个北宋奇女子结束了自己从草根到无冕之皇的不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