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及中国数据中心互连(DCI)技术行业研究及产业链分析
数据中心互连(DCI)技术(DCI)是将两个或多个数据中心连接在一起以便共享资源的技术。数据中心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兴起,企业数据中心的应用日益广泛。为满足跨地域运营、用户接入、异地灾备等场景的需求,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企业在不同地域部署多个数据中心,此时就需要将多个数据中心互连起来。
数据中心互连(DCI)技术行业发展总体概况
十三五总结(2016-2020):近几年,随着数据中心市场的发展,以及各类企业、组织机构对数据共享和数据备份的需求,推动了数据中心互连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通过利用数据中心互连技术,物理上独立的数据中心可以更轻松地共享资源,并平衡工作负载。2016年,中国数据中心互连(DCI)技术市场规模达到了188.98百万美元,到2020年达到了486.97百万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26.70%。
十四五预测(2021-2027):为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云服务提供商和企业逐步将云计算能力延伸到边缘,这对数据中心互联网络的带宽、容量、以及传输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计在未来,数据中心互连技术企业将通过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化系统、改进对模块化相干解决方案等举措来提高产品性能以满足下游客户的高性能要求。
此外,在政府政策的鼓励支持、通信基础设施不断发展、业务规模快速增长等众多因素的推动下,预计中国市场对数据中心互连的需求将继续上升。2021年,中国数据中心互连(DCI)技术市场规模达到了539.50百万美元,预计2027年将达到1147.56百万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3.40%。 数据中心需要相互通信才能共享数据和内容,并提供备份。数据中心互连技术可实现数据中心之间短距离、中距离和长距离的关键资产的无缝传输。通过快速可靠的连接,通过利用数据中心互连技术,物理上独立的数据中心可以更轻松地共享资源,并平衡工作负载。随着数据中心市场的发展,数据中心互连技术显得更加重要了。
虽然由于采取了遏制 COVID-19 传播的行动,2021年的宏观经济状况将受到影响,但我们预计,随着人们越来越依赖基于云的服务,以及在政府政策的鼓励支持、通信基础设施不断发展、业务规模快速增长等众多因素的推动下,全球和中国市场对数据中心互连的需求将继续上升。

2020年,全球数据中心互连(DCI)技术市场规模达到了4142.77百万美元,预计2027年将达到9027.84百万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0.82%。
地区层面来看,中国市场在过去几年变化较快,2020年市场规模为486.97百万美元,约占全球的11.75%,预计2027年将达到1147.56百万美元,届时全球占比将达到12.71%。
从产品方面来看,DCI产品分为光传输,数据中心核心及广域网。其中光传输数据中心互联(DCI)技术为主要类型,2020年占比53.98%,市场规模达到2236.27百万美元,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502.18百万美元。
目前全球主要企业包括Ciena Corporation、诺基亚、华为、思科和英飞朗等,2020年TOP5主要企业份额占比超过79.30%,预计未来几年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尤其在中国市场。
数据中心间互联发展迅速,带动相干光模块需求。数据中心间互联(DCI)即数据中心间通过 WDM/OTN 等新建传输系统实现直接连接,不再通过传统骨干网间接连接,可以大幅提升数据中心间信息互访的效率。随着云计算、大数据、4K 视频等业务的发展,数据中心间出现了备份复用、 CDN、跨地域云内互联等大流量交互需求。根据数据中心位置, DCI 互联距离可以由同城互联的几十公里达到跨城市互联的几百公里, 相对于传统运营商市场, DCI 互联对光传输需求更加纯粹, 不需要兼容众多不同颗粒度的传输内容,专注于大带宽、高速率、灵活敏捷的需求。
数据中心互连(DCI)技术行业供应链分析

▌主要原材料及供应情况
芯片:2020 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主要芯片供应商被迫陆续降低产能或关停工厂。而今年以来,日本福岛县附近海域发生 7.3 级强震,暴风雪席卷美国,令全球芯片短缺状况雪上加霜。特别是极寒天气导致位于德克萨斯州的三星、恩智浦、英飞凌等芯片制造工厂全部停产,进一步加剧了全球芯片供应紧缺的局势。
芯片制造流程包括芯片设计、晶圆代工、封装测试;在芯片封装测试方面,中国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依托庞大的市场,中国近年来在芯片设计领域也发展迅速。但我国芯片制造的核心技术和设备仍存在不足之处。一是制造工艺落后。目前,台积电已经量产 5nm、7nm,正研制 3nm 制程。而我国大陆最先进的芯片企业——中芯国际目前仅实现了 14nm 工艺量产,工艺水平与台积电相比落后至少两代。二是制造装备和材料严重依赖进口。光刻机、刻蚀机、离子注入机等设备、材料大多掌握在欧美日韩企业手中。国内集成电路加工所需的纯度为 99.9999%乃至更高的大尺寸硅片基本依赖进口。三是设计软件也被外国垄断。设计芯片必需的软件被 3 家美国公司高度垄断。
电源模块:我国模块电源行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8年以前,模块电源行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行业增速保持10%以上;第二阶段是2008-2010年,08年的金融危机波及模块电源行业,行业进入低谷阶段;第三阶段是2010年至今,行业保持稳健发展。供给情况较好。
光通信器件:在供给端,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整合,光器件制造取得明显进步。2016-2019年全球光通信器件市场规模处于增长趋势, 2019年全球光通信器件市场规模为117.05亿美元,较2018年增加8.0%。未来几年,光通信器件行业市场规模将保持增长势头。
光纤:近年来,在我国大规模通信建设需求的带动下,我国的光纤光缆产业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从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光网络产品完整的产业链。中国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光纤光缆市场和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制造国。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光纤光缆产量走势呈现波动趋势;从2016年的32949万芯千米波动下跌至2020年的28878万芯千米。2021年第一季度,我国光纤光缆产量达到了6400万芯千米。
▌行业下游情况分析 数据中心互连(DCI)技术的下游用户
通信服务提供商 (CSP):服务提供商越来越多地竞相开发数据中心互连网络,以最经济的成本为客户提供超快的响应时间。考虑到市场的指数增长和不断增长的需求,CSP 正在使用 DCI 解决方案来提供广泛的托管服务。CSP 采用 DCI 解决方案连接其数据中心,以支持服务交付和后台功能。DCI 解决方案将暗光纤用于管理和非管理波长,以及运营商以太网,并满足带宽要求。CSP 也在使用基于云的 DCI,尤其是跨 IP/MPLS WAN。
运营商中立提供商/互联网内容提供商:数据中心架构因所服务的市场而异。CNP 和 ICP 运营着大部分数据中心并托管着数千台服务器。这些数据中心需要在城域、区域和长途距离上拥有 TB 的光传输容量,这可以通过使用 DCI 在数据中心之间链接和传输流量来实现。CNP 以大容量、低延迟的城域 DCI 解决方案支持数据中心和主机托管设施的扩建,这还通过提供对高容量、低成本主机托管设施的访问来吸引数据中心服务的新租户。
政府:政府机构和部门越来越多地寻求一种快速可靠的技术来处理其数据。政府部门正在寻求以低成本提供安全、可靠、高性能的网络连接。DCI 在政府部门有很多应用,包括灵活、可扩展、按需资源优化。DCI 解决方案为政府部门提供网络故障的快速灾难恢复、远程配置、网络安全以及保护关键网络基础设施免受网络攻击。
企业:增加员工流动性、采用自带设备和自带应用程序以及大数据爆炸正在影响企业 DCI 解决方案的未来需求和要求。其中包括高性能、低延迟和安全的光学 WDM 解决方案。实时容灾和业务连续性应用是企业 DCI 最常见的应用。动态工作负载调度和数据复制的应用程序,尤其是基于云的应用程序,未来将成为企业 DCI 的增长领域。企业部门包括银行和金融、公用事业和电力、医疗保健、零售和电子商务、媒体和娱乐组织等。
相关报告:【2021-2027全球及中国数据中心互连(DCI)技术行业研究及十四五规划分析报告】
报告摘要
2020年,全球数据中心互连(DCI)技术市场规模达到了4142.77百万美元,预计2027年将达到9027.84百万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0.82%(2021-2027)。中国市场规模增长快速,预计将由2020年的486.97增长到2027年的1147.56百万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3.40%(2021-2027)。
本报告研究“十三五”期间全球及中国市场数据中心互连(DCI)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十四五”期间行业发展预测。重点分析全球主要地区数据中心互连(DCI)技术的市场规模,历史数据2016-2020年,预测数据2021-2027年。本文同时着重分析数据中心互连(DCI)技术行业竞争格局,包括全球市场主要企业中国本土市场主要企业竞争格局,重点分析全球主要企业近三年数据中心互连(DCI)技术的收入和市场份额。此外针对数据中心互连(DCI)技术行业产品分类、应用、行业政策、行业发展有利因素、不利因素和进入壁垒也做了详细分析。全球及国内主要企业包括:Ciena Corporation诺基亚华为瞻博网络英飞朗ADVA Optical Networking思科极进网络富士通烽火通信中兴通讯
按照不同产品类型,包括如下几个类别:光传输数据中心核心广域网
按照不同应用,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通信服务提供商(CSP)互联网内容和运营商中立提供商(ICP/CNP)政府/研究和教育其他
本文包含的主要地区和国家:北美(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欧洲(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其他欧洲国家)亚太(中国、日本、韩国、东南亚、印度等)南美(阿根廷、巴西等)中东及非洲地区
详情内容参考恒州博智(QYResearch)调研机构出版的完整版报告,报告样本索取请联系我们或者登陆官网申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