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传统美食之寿司
提到日本寿司,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饭团上放了一点食材的样子。其实日本还有卷寿司、箱寿司、散寿司、手握寿司等各种类型的寿司。

以前,寿司是只有在庆功宴、喜宴等隆重场合才能吃上的高级食材,但是近年来随着回转寿司店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在日常就吃到寿司了。寿司也作为日本的代表性食物为全世界所知。
寿司的成名史
寿司在日语中读作「すし」 ,源于日语中的「酢(す)」和「飯(めし)」,寿司一开始,其实就是简单的醋拌米饭。

寿司在日语中,用汉字表示的话,可以写作「鮨」「鮓」「寿司」等。「鮨」的汉字源意思是“鱼很好吃” ;「鮓」的汉字源意思是“把鱼剥成薄片” ;「寿司」的汉字源意思是“在吉利、喜庆的场合吃的东西”。从寿司的汉字可以看出,日本民众对于寿司的理解。

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出现了寿司酒吧,为了做出符合当地人口味的美食,日本人不再局限于“生鱼寿司”,制作出了加利福尼亚寿司卷。以此为契机日本寿司打响了名声,被全世界所熟知。

寿司的起源
寿司的发源地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人认为寿司起源于中国苗族,也有人认为寿司起源于东南亚,各种说法不一。但可以确定的是,寿司在平安时代才传入日本。

平安时代寿司被称为「熟鮨(なれずし)」,就是在糖醋拌饭上盖一层熟鱼片,和现在的寿司有很大的不同。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冰箱,寿司要保存,就要加大量的盐。日本近江地区流传的鲫鱼寿司、青花鱼寿司等都是沿袭当时的技术。

19世纪初,日本民众开始将饭团作为寿司来食用。当时日本已经出现了个体经济,大家纷纷上街摆摊,摊贩们发明了手握寿司。

因为手握寿司使用了东京湾(又名江户前)的鱼、海苔等,所以又被称为“江户前寿司”。据说当时的手握寿司大小和网球差不多。
1923年因为关东大地震,东京很多制作寿司的师傅们纷纷回到故乡,手握寿司在全日本流行开来。

各种寿司术语
大家去寿司店吃寿司时,会听到各种专业术语,在这里为大家科普。
シャリ(发音类似“舍利”)
指寿司的米饭。因为寿司的米粒一个个很饱满圆润,看上去就像是佛舍利一样,所以被叫做「舎利(シャリ)」。

ガリ(发音类似“嘠哩”)
指糖醋生姜。因为吃生姜的时候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所以被叫做「ガリ」。

アガリ(发音类似“啊嘠哩”)
指吃完寿司之后喝的茶。这个茶是为了快速冲洗残留在口中的味道的。

ムラサキ
指酱油。「ムラサキ」在日语中写作「紫」,因为吃寿司配的酱油是紫色的,所以把酱油叫做「ムラサキ」。

ナミダ
指芥末。因为芥末太辣的话容易流眼泪,所以寿司里的芥末被称为「ナミダ」。

以上就是关于日本寿司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