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3-1”在职考研上岸锦囊 | 教育学/教育硕士考研

2023-06-27 15:40 作者:徐影老师  | 我要投稿

每年的考研大军中都有一类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就是在职考研人。


说他们特殊,是因为他们可能比一般考研人会累很多,他们除了复习考研,可能还要照顾到工作,结过婚的,甚至还要处理家庭中的一些琐事。这样下来,复习的时间就会变得很紧张。


所以,对在职考研人来说,如何平衡好工作、生活和考研复习,确实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今天我们想专门说一说在职备考,虽然是针对在职群体来谈的,但对于所有正在备考的,尤其是时间紧张的同学们,或许也有所启发。


2件必须思考的事

在职备考很辛苦,那我要不要考,考研对我有什么帮助,我能否坚持下来,胜算有多大?把这些问题想清楚,备考之路会顺畅很多。


想清楚自己有没有必要这么辛苦

不论学生还是打工人,考研的内容都是一样的,教育学学硕都是5门学科,教育专硕都是4门学科和专业课二,考查方式和分数线也都不会因为身份不同而改变。


面临的挑战一样,但在职考研需要兼顾更多,这意味着大家注定要更辛苦一些,这时候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考研、考研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就非常关键了。

判断一下自己有没有必要考研:

✔ 学习专业知识,收获自我提升;

✔ 提升教学水平,做研究型教师;

✔ 拓展视野,见人、见事、见自己;

✔ 回归校园生活,追寻曾经的梦想;

✔ 想要晋升职级,用学历增添“砝码”;

✔ 工作/岗位不适合,想换一个“赛道”;

✔ ……


总之,大家需要想清楚自己考研的目的和意义,感到倦怠的时候以此作为动力就能够精神饱满地继续向前冲了。


        弄明白自己的优势与短板所在

第二件必须要思考的事是对于自己本身的思考,也就是说要有清晰的自我认知。


大家可以在纸上罗列一下:

✔ 我拥有的条件,比如充足的资金、安稳的环境、家人的支持;

✔ 我掌握的技能,比如了解心理学知识、有实践教学经验;

✔ 我的优势强项,比如政治老师不担心政治、很坚韧乐观;

✔ 我的缺点短板,比如英语水平不好、容易钻牛角尖;

✔ ……


当我们把这些都写在纸上,自己的现状就理清楚了,也就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目标,理性选择出适合自己的目标院校和专业了。


同时,我们也能明确地把自己的能力优势匹配到备考过程中:


比如,我在工作中会经常使用英语,所以英语能力比较强,这样我的专业或许就可以选择专硕的学科英语,同时在备考中英语的复习就可以少分配一些时间,将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课和政治之中。


再比如,我在日常教学中对教育教学原理和心理学有了解和应用,那就可以在专业课各科目的复习中适当侧重,可以用《解析》/《宝典》先把相对熟悉的科目过一下,再把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好好听课,着重去学习中外教史、教研和专业课二,或者重点学习怎么应用和答题。


总之,如果你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优势和短板非常清楚,在时间不充裕的情况下会清晰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选择和重点在哪。


3个应有的观念

接下来想给大家分享3个观念的转变,以此来保持平稳积极的心态,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放在具体的复习行动上。


        向内归因,转变视角


我们观察到,在职备考的同学一般情况下都会把出现问题或者失败的原因归结到自己是在职考研人上——“我工作太忙了”“生活琐事太多,我很难集中精力”……


可能这些情况都是客观存在的,但观念和态度的转变可能会激发出你的潜力,让你的能量获得小爆发,上岸的把握会大很多。


希望大家把这种类似的心态由外向内转变一下,选择向内归因,从“我可以怎么做”去思考和行动,在现有的境况下找到自己可以发力的切入点。


比如“我在照顾小孩的同时,可以利用碎片时间把孔子的教育思想拿下”,再比如“我通勤地铁要一小时,一个小时大概够倍速听完整个德育的内容”。


        其实你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如果总给自己强调“在职考研”,可能你更多看到的是它所带来的辛苦和困难,但实际上在职考研人有很多优势。


虽然我们和在校大学生相比,时间和精力确实会比较分散,没有很多完全集中的时间用来复习,但时长是一方面,高效利用更是一方面。


盘点一下在职考研人的优势:

✔ 有目标,且目标很清晰,你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能有的放矢;
✔ 有热爱,脱离学生身份多年但决定考研,你的努力可能更纯粹;
✔ 有积累,你的所见所闻能够有效帮助到专业课或政治的论述作答;
✔ 有阅历,通过实践与为人处世,看待知识与现象更有广度和深度;
✔ 有经验,“社会人”已经对抗生活的磋磨多年,遇到问题能直面;
✔ “拎得清”,明白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能对自己进行更合理的评估;
✔ 压力“小”,已经有工作兜底,考上了有提升、有成果,退一万步讲没考上也有锻炼、有收获;
✔ ……


看吧,其实你没什么好担心的,不遗余力地去努力就好。


        利用碎片时间“见缝插针”备考


在职考研最难的点就在于要平衡好工作、生活和考研复习,但一天就24个小时,工作总要占掉8个小时,剩下的时间睡觉、吃饭、洗漱和各种琐事再砍掉一半多,每天能学4-5个小时已经是极限了。


首要原则:做好本职工作

大家的本职工作必须要好好完成,不能因为考研复习而影响。


我们现在的身份不是学生,而是实打实的社会人,除非你选择脱产考研,否则一切复习动作都要建立在把本职工作做到位的前提下。


基本原则:灵活分配时间和任务

大块时间攻弱项,小块时间顾强项,灵活时间提素养。


这里说的大块时间可以定义为下班后的时间,满打满算可能就是4个小时,这段时间一定要留给自己不熟悉的模块,英语底子薄弱,那你就花时间去研究句子和阅读。


我们建议尽量把大块的时间留给专业课,比如下班后或者周六日,因为专业课的分值占比最高,也最容易拉开分数,性价比比较高。


小块时间可以定义为上班通勤或午休这样的时间,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大家可以利用起来。比如午休时可以写篇英语阅读或者翻翻专业课资料,比如等公交时可以背单词,坐地铁可以听专业课音频。


灵活时间就是一些零零碎碎的时间,比如蹲厕所的同时看一篇教育热点解读,或者工作间隙起来活动的时候,闭着眼睛在脑海里搭建框架。


不要小瞧这些零碎的时间,将这些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份作息任务规划表

在职考研最头疼的地方就在于——不清楚每天怎么安排时间,不知道自己应该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所以这里分享一份作息任务规划表,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你们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


考研本就是一件辛苦的事,在职考研可以说是苦上加苦,但有一句老话说得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相信你们能够通过努力,达成目标。


最后,想给大家看一些在职考研人的留言分享,你们有相似的经历和困惑,或许能从中获得一些鼓舞和激励。


“2-3-1”在职考研上岸锦囊 | 教育学/教育硕士考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