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冲刺阶段总是瞌睡?高强度学10小时的5个方法!
正文共计1963字,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到了冲刺阶段,保持长时间高强度学习状态非常重要。然而,据不少同学反映,他们每天力不从心,只能靠强打精神,效率并不高,尤其是冬天到了,越来越容易感到疲倦和困乏。因此,今天我就专门谈谈如何保持长时间高强度专注,给大家提供5点切实可行的建议。
1.排除外界干扰因素
大多数时候,我们无法高强度学习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剔除任何导致我们分心、注意力涣散的因素。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来排除这些干扰因素:
No.1 从人类知觉入手排除干扰因素:
①缩小视野范围。比如在图书馆这样一个开放的空间,尽可能使用小隔间学习;如果没有小隔间,那么可以使用台灯,让灯光集中在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地方。
②在视野能及的地方,布满学习相关标识。比如,在进门、出门的地方,在洗漱台,在桌面,都贴上学习计划表。这样我们就能通过眼睛不断看到与学习有关的东西,来引起学习的意识,引发学习行为。
③尽可能远离干扰音源。比如学习的时候听到了歌声,就容易引发注意力分散。因此我们尽可能远离这样的干扰音源,并播放与自己学习有关的音源来引起学习的意识。在走路、吃饭或夜跑的时候,都可以播放与学习内容有关的音频,比如专业课的录音,或者政治的讲解音频。
No.2 从人类思想入手排除干扰因素:
我们思想总是飘忽不定的,会有一些小的想法突然浮现在我们脑海中,进而影响我们学习。
因此,在学习之前,我们需要列一个清单,将一些想要做还没做的小事挨着处理完,从源头上断绝干扰。
清单条目比如:喝点水、吃点东西、设置倒计时闹钟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有效避免在学习期间给自己找借口分心,才能将全部思绪集中在学习中。
2.犯困了,就睡觉;不犯困,就坚持学习
严格作息实际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人毕竟不是机器,我们要经过不断的调整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睡眠时间。
所以,在排除“一学习就犯困”、“实际上睡饱了但是觉得没精神”等这一类“假犯困”的情况下,要是真的“犯困”了,就不要学习了,可以小睡、深呼吸、高强运动等,直到摆脱困倦,才开始学习。
同样,如果我们白天学习了8个小时到10个小时,到了晚上,还是很精神且很有学习心得,那就要坚持学习,直到自己精疲力尽,也不要管“严格作息”(但还是要保证一定的睡眠时间,不能熬到太晚)。
因为“学习的本质是自学”,只有深入学习下去了,有很多学习心得、学习强度很大,才能不断产生自信心,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才是本质。
其他的时间安排、在何处学习等,只是一个形式,只有尽可能学到知识才最重要。
3.运动和睡眠有效配合
所谓有效配合,就是指运动的强度,和睡眠的舒适度,需要形成一定的差值。这就跟弹簧一样,弹簧的反弹力大,是因为被拉伸或压缩的长度大,那么这个拉伸和压缩的长度,就是运动强度和睡眠舒适度之间的差值。
所以,在一定范围内,运动强度越大,而休息得越好,那么你的“狠劲”、“自信心”越强。
所以希望大家在最后两个月,每天坚持夜跑,同时提高睡眠质量。关于后者,我之前在文章里有详细讲解,点击睡眠即可阅读。
4.将单个学习任务拆解成若干个小部分
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这是正常的,但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克服这种情况,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学会拆解学习任务。比如一套英语真题,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20分钟完成完型,1小时完成阅读,掐着时间表来进行。这样就会产生一种紧迫感,提高效率,而不会产生疲劳的感觉。
5.一旦发现自己注意力涣散,就做题
长时间地背书,很容易导致注意力涣散,那么大家一旦发现这种情况,可以暂停手上的背诵任务,做该科目的练习题。做题,是一种对意识的约束,是强迫自己投入的好方式。当我们沉浸在题目中时,精力不知不觉就集中起来了。而且,做题是对复习效果最好的检阅与运用,相当于在无形之中巩固强化记忆,比单纯背书、背笔记效果要好很多。因此希望大家每天复习时,每科都要留有时间去做题,用做题去检阅复习效果。

希望大家在最后50多天,一定要调整好复习状态,提高复习效率,你们只有逼自己一把,才知道自己还有很多潜力没有发挥出来。千万不要轻易松懈或气馁,我会一直陪着大家。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