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六卿(15):荀偃翻身,栾范交恶
观前提醒:本文以叙述晋国六卿的变更与其中的矛盾和斗争为主,主要从各卿之间发生的事件中展开,而对于晋国争霸历程以及国君为政举措则不多讨论。由于本人所掌握史料有限,其中所记可能有多处缺漏、错误之处,希望各位斧正。
公元前560年,正卿智武子荀罃[yīng]以及下军佐彘恭子士鲂几乎同时寿终正寝,由于荀盈(荀罃之孙,其父智朔已亡)、彘裘(士鲂之子)年幼,不能参政。晋悼公打压世卿,取消新军,将其部众划归栾魇、魏绛统一指挥。不声不响中,悄然剥夺荀氏、士氏过剩的卿职,并壮大栾氏。同时又精简大批冗员,御戎原本是为文公时代为国君驾车的职务,随着私家势力的发展,卿族也开始设御戎,晋悼公取消他们的御戎,改由在战时以军尉兼任。同时,又在各军分别派遣司马和军尉,用以御车训马和加强军队纪律。按照常规,中军将智武子死后,就该由中军佐范宣子士匄[gài]执政。但是晋悼公却又撇开士匄,直接提拔上军将荀偃为正卿。韩起礼让赵武,辅赵武佐上军。赵韩两家的关系更为亲密。此时六卿将佐如下:

经过晋悼公长期的观察与考验,荀偃终于修成正果,继叔父荀罃成为了晋国执政大夫兼中军元帅。族弟荀朔早亡,族侄荀盈尚幼,难得卿位,晋悼公未设置新军将领,晋国回归六卿军制。荀偃本为中行氏之主,现又代理智氏之权。荀偃一身相当于两家共主,势力强大的同时,亦在呵护着智氏的发展。这样的安排,又基于中行氏与范氏素来相睦,荀偃自然满足,士匄则无话可说,惟命是从。
公元前559年,荀偃率12国联军伐秦,下军将栾黡不听号令,擅自率军回国,中行偃无奈,命全军撤退。栾黡之弟栾针却以之为耻,号召军中勇士继续攻秦。初生牛犊的士鞅(士匄之子)响应栾针的号召,攻秦不克,大败。栾针战死,士鞅得脱。栾黡知弟弟战死非常悲愤,逼迫范氏:“士鞅不检举栾针,反从之,其过大,必杀之。”士匄畏惧栾氏,只能将士鞅引渡秦国,请士雃[jiān](士匄之叔,士会归晋时,留他在秦,别为刘氏)收留。公元前555年在士雃的周转下得以返国。自此栾范交恶。
公元前558年11月,时年不满30岁的晋悼公突然病危,不久崩逝。其公子彪立,是为晋平公,由执政荀偃辅佐。
晋平公执政期间赋税繁重、贪图享乐、不务政事,政务落在六卿手中,六卿的实力愈加强大,为日后的三家分晋埋下了伏笔。
公元前556年,栾黡病逝,谥栾桓子,其子栾盈接替父亲职位,担任晋国下军佐。

公元前554年,荀偃死,谥中行献子,六卿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