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之前,不要问这个问题
你认为的合适,不一定是对方认为的合适。
男生在得知女生工作和兴趣后,一一列举了和女生相似、互补的地方,企图用客观事实证明,自己和女生琴瑟和鸣,天作之合。
这一举动并不能促进女生对自己的好感,因为,客观事实是大家都能心知肚明的事儿,并且能在心里暗自衡量。即便不知道职业、年龄、平时到底是喜欢刷视频还是打游戏,这都不重要,不是造成吸引的必要条件,所以更不需要再次强调。
而直线性思维很容易引导决策向着这方面前进。仿佛一定要先行确认所有基础,再展开下一步行动。
与其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的问对方身高,得知在自己的可接受范围内后,长舒一口气,兴高采烈的向对方表示,对方的情况完美符合自己的标准,而抛却脑后的是,对方的脑子。
对方十分看中的是什么因素?可以抛弃的是什么方面?愿意接受的是什么小毛病?能够妥协的是什么东西?
所以策略提高的路径如下,从关注自己的需求,到关注对方的需求;从对照自己是否符合对方的需求,到对照对方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
而对于对方的需求,通过自己的观察得来,总比通过自己的质询得来,要好得多。
比如,“你会介意身高不如自己高的男生吗?”
这就暗含了,自己对身高不自信,对外形不自信,归根到底,就是对自己在这个女生面前,不自信。
房子、车子、票子、面子、里子、形式上无休无止的比较,就暗含了不自信、不安全感,只有通过相对的赢面,来获得脆弱的自信,来确认关系的稳固。
真正的自信,就是不把别人比。
头发少?反正老了都会稀。长得矮?反正指不定谁先坐轮椅。没房没车?反正我都有。
真正的自信,就是不把自己和别人比。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我和别人。
真正的自信,就是允许自己被别人拿来比。
想和谁比和谁比,想比什么比什么。
比来比去不如意,欢迎回到我怀里。
一般而言,“比较”仍然无法显得可爱,因为它最致命的缺点就是,
预设的框架不仅让自己失去了更多的可能,而且容易留给对方一种印象——自己拘泥于一种过度精巧的构思与过于缜密的雕琢。
由此失去了一种,非洲旷野下的辽阔与广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