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生(创作后记)

2023-06-03 11:39 作者:夜夙离  | 我要投稿

今天躺在床上的时候,我突然想应该给这两篇文写个后记,也算是给自己的一个交代吧。 灵感是从哪里来的呢?大概是周一晚上的睡梦中吧,我在梦里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走过了他们的一生,准确的说应该是李忘生的一生。该怎么形容呢?迷茫,希望,孤独,等待,坚守,无望,淡然。 富家幼子,小道童,洛风的师叔,纯阳子次徒,纯阳宫二(大)弟子,纯阳掌教。 他的身份在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推着他往前走。当他走到人生的尽头,他又是什么身份呢?回顾自己的一生,会想到些什么呢?我想问问他,但我只是个旁观者,无法插手他的一生更不能跟他对话。 本来嘛,一个梦而已,做过了也就忘了。但是刷B站的时候偶然听到了两首歌,《人间乐》和《玄鸟》。我想起了自己的梦,我想我该写点什么。每个人无论生命长短,都会有那么一个或者几个时间点对自己而言独一无二意义非凡。我想起自己的过去,有些事情是永远都无法忘记的,我们能做的只有接受和回忆。 于是我想起他们的名字,写了文章开头的那三段话,姑且算是对他们名字的理解吧。父母起名字的时候,是带着期许的。那么这两个人物创作者也应是用了心的,剑三的人物名字里都带着故事。我也算是大胆赋予了自己的理解。 曾经在晋江看过对剑三人物的资料整理。李忘生这个人的故事很少,这样说不太对,应该说跟其他人比起来很少。我捋时间线的时候发现,他的一生看似平和,但其实布满了荆棘与无言的孤寂坚持,还有一点那些荆棘并非他主动招惹,是时事将他推过去的而非他主动选择,最简单的就是掌教之位。他无意此位,但是最能担下这个位置的人早已走了,除了他没人能接过去。简单算一下,继位时他四十三岁,此时洛风上官博玉三十三岁左右,于睿二十三岁,卓凤鸣和祁进应该是二十五六入门十年不到。洛风不行,不提谢云流的原因,辈分就不对;上官不行,因为他的身世;于睿不行,太年轻还是个女子,而武皇之事才过去四十年不到;卓和祁更不行,入门时间太短,威望不够。你看,没有人能代替他,哪怕他更喜欢一个人钻研典籍而不是处理大小事务。 为什么让他的生命停在七十岁呢?还是那句话,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不认为在普通世界设定里,苗疆的蛊毒会那么化解,坐忘经和纯阳别册的神奇能延长寿命确实有可能,但是人的生理机能是不会因为功力高深就能一直处以巅峰的,更何况被毒蜘蛛咬伤时还中了悲酥清风。打个比方,我的理解就是一颗被剥了壳儿的熟鸡蛋,本来有壳没那么容易扎透,没了壳就一扎一个准儿。记得听谁说过,烛龙殿之后老李养了七八年的伤。你看,他真的伤的很重,那么他有时间慢慢静养吗?没有,安史之乱爆发了,他要考虑的更多了,如何保全纯阳,下山的弟子怎么安排,纯阳未来该往哪里走,他停不下来的也不能停。所以七十岁,从693年到762年(这里也算是参考了浮一大白子太太《惊蛰》结局时间线。)这七十年足够了,足够他安排后续,足够他享受一下独属于他李忘生自己的时间了,也许不长,但是有过就不遗憾了。没错,我指的就是那些个莲花峰上他们静静坐着的夜晚。 如果重来一回的话,我想他还是会选择成为李忘生,至于原因,没有原因,因为他是李忘生。 写了李忘生,我想也该写写谢云流。但是捋了他的时间线,真的很痛苦,因为太简单太多了,我就挑选甚至集中了一些时间点。比如第四次名剑大会和与洛风重聚这样的。为了更好地表达吧,我选择用第一人称来写他。 他这个人呢,简单也复杂。我想他的幼年也就是六岁被吕祖捡走之前的遭遇一定对他有很大影响,甚至很有可能也是雪夜误会逃走的诱因之一。想象一下,你生活的地方本是个和稻香村一样温馨的地方,你有着慈爱的母亲高大的父亲,甚至也可能被送入学堂或者偷听过夫子讲课,但是突然有一天,这一切都被毁了。你找不到父亲,母亲死在你面前,你认识的人死的死逃的逃,所有人都把你丢下了。这样的痛苦无助不是一个六岁孩子可以承受的,当有人再接纳他的时候,欣喜的同时也会不安,这种不安会一直伴随他。若是风平浪静便罢,一到面临抉择的时候在别人真的放弃他之前,他自己潜意识里已经把自己放在被抛弃的位置了。看过一些资料,显示老谢少年时期很是调皮捣蛋堪称“恶少年”,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试探呢?试探你会不会因为他犯些小错就丢下他。 于是雪夜偷听的时候,内心潜意识的“自弃”加巧合,导致了打伤师父出走的结果。人是有劣根性的,我们总喜欢用最不好的一面去对待自己最爱也最爱自己的人,因为他们不会离开,他们会包容我们的不好。所以你看,他把所有的错误推给了自己和李忘生,他会怪李忘生“莫须有”的挑唆,怪自己不该对这样的人产生感情,却不怎么怪自己的师父“抛弃自己”。不知道大家看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在我的叙述中,雪夜那晚的谢云流慌乱迷茫在逃避,羊年视频中他也是走火入魔的,我尽力写出了那种感觉。当然,要是读者们觉得不像的话我也没办法了。 人的固定思维也是很可怕的,他会不断告诉自己就是对方的错。所以东瀛的那些年,他会想起李忘生,但又会告诫自己对方的狡诈。会在看见LCM的变化时告诫他,会在LCM沉迷弄权争斗时思考,自己当年做的真的对吗?值不值得? 也许一开始回到中原看见李忘生白色的鬓发时,他就动摇了自己当年的想法。所以当洛风牵线宫中神武遗迹会面时,他才会答应,他也想看看自己能不能回去,或者说至少可以光明正大的回去看看,让自己的徒弟不再受人唾弃。可是他失败了,失去了洛风,也永远失去了回家的机会。为什么安排裴元带走洛风的尸体呢?磕裴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想表达谢云流又失去了一个家人。吕祖,李忘生,洛风,他们是谢云流最重要的家人,也是唯三会盼他回家的人。可现如今,吕祖不知所踪,洛风身死,只剩李忘生这一个人了,所以听到他被抓后才会身体快过脑子的奔赴数千里跑去救人。洛风死了,连尸身都不葬在他熟悉的地方,就是让他连骗自己家人还在的机会都不给。还有就是,谢云流也希望洛风能在自己喜欢的人身边,因为他没做到。他希望洛风能像风一样自由长大,可是他的出走让洛风把静虚一脉扛在肩上整整三十六年不得自由,只做了静虚首徒,而未能成为洛风自己。短刀是证据,足以证明裴洛两情相悦,这个做想做的事的机会他应该给洛风。 那句“或许来看看你是如何死去的”出口时,他该是后悔的,但是谢云流不会认错。“我之功过,谁能评说?”不是说说而已。所以他只是补救了一句,“待东瀛事毕,再与你分说。”便走了,也许是怕,再留下去会忍不住关心他的伤势吧。 为什么他只远远站在李忘生身后,却没走到对方身前或者身边呢?我觉得,是近乡情怯,也是无措。他想来看看老李,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于是只好远远站在那里看着老李抬头看月亮。当老李准备了茶具和热茶后,他选择了接受和坐在茶桌另一边,还是什么都没说。此夜星繁,何须多言,那些想说的话都化进茶水里,藏在他默默带来的舟山云雾里(谢云流的剑,云“非雾”嘛),一切尽在不言中。 他把李忘生的头按在自己肩上,把对方揽在身边时,想的很简单,忘生累了,该休息了。刚来华山的时候,其实李忘生很不适应这里的天气,所以他要带他回中条山。只是今晚的月亮挺好,可以再看看,天亮了就出发。有没有人拦,他都是要带李忘生走的,可是你看,李忘生早就预料到了他可能会这么做。这两人也算是心有灵犀是不是? 谢云流不怕死,死有什么好怕的呢?早在李忘生死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再没有家了。因为再也没有人等他回家了,没有家人的地方怎么能算家呢?死了也好,死了就去找他,缠着他不走。重来一回,他只会早点抓住李忘生的手。为什么做李忘生院子的一棵树,因为李忘生爱看书,在他的影子里看书不伤眼睛。 就这样,本来没打算这么快写谢云流视角的,但是灵感这个东西吧,他不讲理,来了就写了,过了就写不出来了。就到这里吧,不说了,睡觉了,睡醒还得继续写论文。 晚安,诸位!​​ 2023.04.21

一生(创作后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