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 | 京铭资本刘翔:针对专精特新,着眼北交所,精中选精优中选优
在京铭资本的投资项目中,超过30%属于“专精特新”领域。尤其最新一期基金,这一数字超过了50%,其中不乏至本医疗、求臻医学、希望组医学、星际荣耀、蓝箭航天等独角兽和细分行业龙头企业。
受益于国家大力推进资本市场的开放创新举措,针对专精特新企业出台的精准化和个性化的支持政策,特别是北交所的成立并开市运行,基金退出渠道更加畅通。而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选择合适的资本市场,也让机构的退出时间缩短,退出更有保证。
自创立以来,京铭资本坚持以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前行的力量为使命,以引领人类健康未来和提高人类科技生活进步为目标,投资主要聚焦医疗健康、科技创新领域,在细分领域挖掘优质企业。
目前,京铭体系内已投资10余家优质北交所上市企业,现有项目中亦有多家规划北交所上市企业。京铭把握住了北交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进行了抢先布局。
未来,京铭资本将针对专精特新,着眼北交所做更完善的业务布局。
以下是融中财经(ID:thecapital)与京铭资本创始人兼CEO刘翔的对话实录:
融中财经:京铭资本所投企业中,有哪些在“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当初,投资这些企业时,有哪些幕后故事?目前这些企业发展如何?
刘翔:目前,京铭旗下基金所投项目及合作的项目中,百洋医药、国林科技已成功上市,山东天岳、奥比中光已于科创板首发过会,喜马拉雅已递交港股上市申请,浪潮云、华光光电子、壹药网等多家公司也在有序推进上市工作。
京铭创始团队均来自大型国有资本投资管理公司,结合团队优势,主要集中投资B轮以后的优质企业。比如,被投企业求臻医学,这是一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肿瘤精准医学领域创新型企业,聚焦国内实体肿瘤与血液系统肿瘤基因检测、肿瘤药物伴随诊断及癌症早期筛查等领域。
京铭在早期接触的时候,特别关注到这家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立伊始就积极引入海内外顶尖科学家团队,持续加大了研发科研领投入。短短几年,求臻医学已申请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超过100项。同时,公司参与制定多基因panel检测行业标准,建立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规范了肿瘤领域NGS多基因panel的临床应用。
融中财经:专精特新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普遍来说专业程度高、科技含量大。作为投资机构,如何在这些细分领域构建投资能力?
刘翔:京铭资本专注投资医疗健康、科技创新产业是因为它们符合国家重点产业发展方向。我们更看中项目的技术门槛,力争培育具有全国乃至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精中选精,优中选优”。
京铭重视行业研究能力,以行研带动投资,精准判断拟投项目的发展潜力及资本市场前景;着力打造专业化运营团队,做到“募投管退”全程精细化管理。每个环节都指派专业的优秀人才负责,对已投项目及时跟踪赋能,真正陪伴企业共同成长,实现价值投资。
融中财经:您认为,小巨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的困难有哪些?作为投资机构,在哪些方面能为企业更深层的赋能?
刘翔:首要的是资金问题,科技型企业高强度的研发投入需要资金、终端市场的培育和拓展也需要资金,成长期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往往属于轻资产企业,或者经营业绩没有释放,银行机构信贷支持难以满足资金缺口。因此,来自股权投资机构及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显得更为重要,可以给企业带来长期资本支持。
其次,人才问题,企业技术研发需要优质且稳定的人才队伍支撑,而中小企业往往缺乏对于高端人才的就业吸引力。此外,经营战略也是影响企业能否经营成功的关键要素。例如,专注于产业链细分市场的企业可能会碰到发展的天花板,面临如何保持企业高速增长的问题;新兴业务领域的中小企业,会面临市场变化太快、如何选定企业发展方向的困惑。
京铭资本从一开始就注重搭建完善的募投管退业务体系,注重投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深度绑定客户关系,践行与客户共同成长的理念。除了资金方面支持以外,项目团队还会及时跟进企业经营情况,了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业务需求,充分利用资金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赋能企业发展。
融中财经:在您看来,近十年,中国市场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
刘翔:首先,国家层面对于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强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特别是保护和支持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特别是近几年,中央在普惠金融、财政税收、营商环境、法制建设等方面政策层出,积极引导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现实难题,实现为中小企业减负。
2021年11月,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若干措施》中也明确提出了加强直接融资支持,通过上海、深圳、北京证券交易所和新三板市场助力中小企业上市挂牌融资,通过私募股权基金、创投基金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创造。可以说政策的支持力度都是空前的,带来了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的历史机遇。
其次,创投风投市场发展迅猛,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助力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能够发挥信贷资金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一方面在产业政策上,支持鼓励私募基金行业发展,引导私募股权行业朝着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一方面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以及地方政府主导的产业母基金等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在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大背景下,创新创业的氛围持续保持高热度,企业创业团队的素质、资本运作的意识、合规经营理念也在与时俱进,专业投资机构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关注度有了很大提高,各种金融机构对于中小企业服务手段和流程也更灵活便利。
融中财经:北交所的开市,为创投机构新增退出渠道,同时引发资本又一轮“投早投小”的趋势。这对京铭资本投资节奏和阶段是否有所影响?
刘翔:市场中每一家投资机构的投资风格和自身定位不同,在投资策略上也会各有侧重。
京铭的投资主要基于对于行业赛道、技术路径的深入研究和专业判断。北交所的开市,会让一部分投资标的退出时间有所提前,退出方式更加灵活,也能解决基金的部分流动性问题。京铭投资的主要阶段还是偏中后期为主,各条线业务流程比较成熟,投资节奏和进度按照现有基金产品的既定目标有序推进。
未来,基于已取得的投资业绩和经验,京铭资本将会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特点,着眼于北交所做更完善的业务布局。
融中财经:很多投资人认为,当前是早期科技投资的黄金时代,您是否同意?对于机构而言,早期科技投资难点有哪些?
刘翔:从长期看,科技是推动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科技的作用,这也是京铭资本专注于科技创新细分领域的原因。短期来看,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趋势正在强势发力,解决关键技术领域卡脖子的问题迫在眉睫,所以越来越多创投资金会投入到科技创新的领域。
早期科技投资阶段的难点,更多体现在行业技术趋势更难把握,被投资企业的商业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市场验证,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也更强,因此投资风险相对更大。
早期科技创新企业,普遍具有研发投入大、经营风险高、市场前景好等特点,在发展早期阶段更需要风险资本助力,才有机会将业务做大。但在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后,需要更多资金支持的发展阶段,就需要专注于中后期的股权投资机构持续为企业提供发展所需资金支持。
融中财经:您认为,未来哪些细分方向值得重点关注和布局?
刘翔:从国家战略层面考量,科技型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都是应该获得充分重视的市场主体,这是落实科技强国战略、完善供应链体系、保障社会经济稳定运行、构建内外两个经济循环的重要基础。
站在私募股权管理机构的角度,每家机构都有自己深耕的行业领域,细化到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不同的业务模式,企业所需要的资源支持也各有侧重。
京铭资本发力方向还是科技创新、医疗健康等细分领域。
作为一家专业私募股权管理机构也应该把握国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方向,响应支持国家科技强国战略实施,助力符合国家发展方向的产业及企业发展壮大,比如在国家当前所倡导的半导体、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等细分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