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单的双链RNA病毒——皮可比那病毒/小双节RNA病毒
今天介绍的是小双节RNA病毒(Picobirnavirus),又名皮可比那病毒。自此,双链RNA病毒篇完结!
简介

小双节RNA病毒(Picobirnavirus)又名皮可比那病毒,是dsRNA病毒的一个属,是小双节RNA病毒科/皮可比那病毒科的唯一属。尽管羊膜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被认为是宿主,但最近有人提出这些病毒可能会感染细菌和其他一些无脊椎动物。目前该属中只有两个物种,包括人小双节RNA病毒类型物种。尽管该病毒的关联尚不清楚,但相关的症状包括动物和人类的肠胃炎。
名字的来源
小双节RNA病毒是一种小巧玲珑(pico,西班牙语表示小),基因组分两段(bi,拉丁语表示二)的双链RNA病毒。小双节RNA病毒最初被认为是双节RNA病毒样病毒(Birna-Like Virus),这个名字来源于双节RNA病毒(Birnavirus),但病毒粒子要小得多(小双节RNA病毒直径35nm,双节RNA病毒直径65nm)。小双节RNA病毒是1988年在人类和黑脚侏儒鼠身上首次发现的病毒
历史

1988年首次在人和黑脚豚鼠中发现了小双节RNA病毒(PBV)。小双节RNA病毒最初被认为属于双节RNA病毒(Birnaviridae)家族,但后来证实在宿主、病毒体大小,衣壳、RNA聚合酶、基因组大小和组织方面存在差异。 现在,小双节RNA病毒已被明确分类,按照拟议的双RNA病毒(Diplornavirales)顺序创建了一个名为小双节RNA病毒(Picobirnaviridae)的新病毒家族,以适应这种独特病毒,并指定了一个完整的新分类学顺序。 这个新的病毒家族仅由一个病毒属皮可比那病毒组成。该属下的两个物种是人小双节RNA病毒(HPBV)和兔小双节RNA病毒(RPBV),其中前一种被提名为典型菌种,后一种被国际病毒分类学委员会定为物种。该病毒的命名法来源于它的大小和基因组特征:前缀“pico”表示病毒颗粒的小直径(35 nm),“birna”来自由dsRNA的两个片段组成的基因组。
结构

小双节RNA病毒是无包膜病毒,只有一层衣壳,衣壳具有二十面体几何形状,且呈T=2对称,这在双链RNA病毒中是非常罕见的——双链RNA病毒的衣壳一般有两到三层。直径约为35-40nm。因此,小双节RNA病毒成为结构最简单的双链RNA病毒。

病毒基因组是线性的,分为两部分,由双链RNA组成。 它包括一个2.5kb的长度段和一个1.7kb的长度段。 基因组总大小约为4kb,编码3到4种蛋白质。衣壳蛋白质由较大基因组区段的第二个开放阅读框编码,较小的基因组区段编码RNA依赖性RNA聚合酶。
根据较小基因组区段的序列,这些病毒被分为两个基因组。它们已从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以及鸟类和爬行动物中分离出来。在疾病中的任何地位尚不清楚。
生活史

小双节RNA病毒以肠道组织为目标。进入宿主细胞是通过侵入宿主细胞来实现的。一旦进入宿主细胞,病毒就通过细胞质复制。复制遵循双链RNA病毒复制模型。双链RNA转录是病毒转录的一种方法。病毒通过出芽从细胞中释放出来。哺乳动物是自然宿主。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
病毒在细胞质内复制,通过进入宿主细胞来实现入侵宿主细胞。复制遵循双链RNA病毒复制模型,转录遵循双链RNA病毒转录模型。哺乳动物是自然的宿主,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

杜鹃:如果小双节RNA病毒继续进化的话,它有可能进化成RNA细胞,今日的世界将是RNA的世界。但是,感谢上帝!选择了反义RNA病毒,让反义RNA病毒进化为DNA病毒!DNA病毒进化为万物!下期介绍的是反义RNA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