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杭州战役:潞王监国政权的灭亡

2023-10-16 00:05 作者:真MAX一线天道长  | 我要投稿

在今天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北郊凤凰山南麓,有一座规模宏大的明代王陵,其奢华程度在明代数以百计的亲王、郡王陵中首屈一指,学者们称之为“中原定陵”。这座墓的主人潞简王朱翊镠是明穆宗朱载坖第四个儿子,是万历皇帝的同母弟弟,同时也是今天我们要说的主人公潞闵王朱常淓的父亲。

作为万历皇帝同母弟的潞藩后人,朱常淓在明末宗室之中那绝对算是相当的尊贵,早在弘光政权建立之前,南京方面的官员准备拥立新的明朝皇帝,福王朱由崧最有力的竞争者便是这位潞王。拥潞派官员害怕福王继位之后报复万历年间争国本诸案如妖书案、梃击案以及泰昌年间的移宫案中反对自己父亲朱常洵以及祖母郑贵妃的官员,于是钱谦益、吕大器、姜曰广、史可法、张慎言等在南都之官员谋图拥立潞王。朱由崧、阮大钺、马士英得知众人心向潞王,于是勾结黄得功、高杰、刘泽清三个南逃的明军将领以兵力优势强行压倒了拥潞派、刘良佐原本拥护潞王,但是见自己兵力难以抵挡黄、高、刘三镇,干脆改换门庭,投入了福王的怀抱,南都诸臣手下无可用之兵,只得拥立朱由崧。

荻港大战让黄得功几乎全军覆灭,弘光政权彻底灭亡,朱由崧被俘。这下之前的落选者朱常淓,一下子又被推 到了前台。


在国破家亡之时,被推上宝座对王子王孙来说可并不是啥好事。

1645年的六月初八日,朱常淓在马士英、阮大钺、朱大典、弘光皇帝之母邹太后以及总兵方国安的支持之下在杭州就任监国。这便是南明史上的潞王监国政权。

潞王监国政权存在的时间极其短暂,只有短短的六天,六月十一日,清军就已经逼近杭州。三天之后,潞王朱常淓就在杭州投降,潞王监国政权宣告灭亡。

在短短的六天之内,潞王政权内部官僚仍在相互倾轧,在六月初十日,朱常淓令黄道周入阁办事,马士英害怕黄道周进入内阁之中影响自己的权势,竟将监国令旨藏了起来。当然这种小插曲除了辣眼睛之外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而陈洪范事件却在某种意义上彻底摧毁了潞王政权。

陈洪范,辽东人,万历末年中武举为官,在崇祯年间曾经参与过对孔有德叛军的战斗因功获赏,到弘光年间已经身居高位,提督沿海五镇水师,后来又参加了左懋第使团,出使清朝,在此期间叛变降清成为了弘光政权内部的奸细,返回南京之后,在弘光朝廷内部煽风点火,意图挑拨朝廷和藩镇的关系,又劝说兴平伯高杰投降清朝,高杰挑衅地回答曰:“彼欲得河南耶?请以北京与我互易之!”陈洪范碰了一鼻子灰,悻悻而去。到潞王监国,这个人又冒出来了,潞王朱常淓以及马士英在六月初九派陈洪范出使清朝,企图以割地求和的方式请求清朝罢兵,但陈洪范早就是清朝的奸细了,一到清方阵营就向贝勒博洛把杭州潞王政权卖了个干净,等回到杭州之后,又开始恐吓朱常淓,把这位监国王爷的心理防线彻底击破了。

在这儿插一句,在崇祯年间,陈洪范结交了个流贼朋友,这个人叫张献忠。可以说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啊。但八大王虽然屑,面对清军至少是不怂的,而陈洪范直接就恬不知耻了。

与此同时,满洲八旗军也开始向杭州推进,总兵方国安此时(注意是此时)还算是有种,决心与清军一战,保卫潞王监国政权,当方国安部兵马和清军大战于杭州城之下时,城里的潞王爷却已经为满洲八旗军准备好了犒赏的酒肉,方国安等人见此大为愤慨,于是迅速退兵而去。六月十四日,杭州失守,潞王朱常淓被俘。

顾诚先生在《南明史》中对于潞王监国政权的覆灭以及杭州之战的大意就是如此:朱常淓软弱不堪想要投降,在方国安部明军与杭州城之下大战清军的时候,丧心病狂地“以酒食从城上饷满兵”,然后方部将士大为愤慨,撤兵而去。


再列其他史料中对于潞王政权灭亡的记载:


先看《清世祖实录》“迨我兵 至杭、贼分两路迎敌。大败之。是夜、贼兵悉渡钱塘江逃窜。我军追至江岸驻营。贼兵见之。以为江潮朝夕有信。我军必致被淹。乃潮水连日不至。阖郡惊为神助。潞王大恐遂率众开门纳款浙西、湖州、嘉兴、浙东、绍兴、宁波、严州等府亦皆归顺”从这里可见方国安部出城和满洲八旗军交锋的结果:大败而逃。同时,拥兵25000人的定海防倭总兵王之仁也在杭州战役之后投降清朝,当然,这只是暂时的。

再看《浙东纪略》该书记载“十三日,北兵大至。巡抚、巡盐俱东渡,抵暮,方国安出与战不利。杭民虑方淫掠,闭城不容 入,且缚箭数捆,悬城以贻北。甚有在城索方氏兵以献者。国安穷蹙,遂与马士英亦以舟去。兵分水陆结排泝流而上,时或有沈溺”其实由此可见,朱常淓以如此屈辱的方式向清军投降恐怕也不只是因为他自己过于软弱,杭州城内部的压力也是重要的原因,“杭民虑方淫掠,闭城不容 入,且缚箭数捆,悬城以贻北。甚有在城索方氏兵以献者”可见当时杭州内部对这次杭州抗清是不支持的,当然这也不是因为杭州人民有多么期盼清王朝的统治,那是因为两个原因,首先就是抵抗的后果,多铎已经把制造扬州十日的目的讲得很明白了“迟延数日,官员终于抗命,然后攻城屠戮,妻子为俘。是岂予之本怀,盖不得已而行之。嗣后大兵到处,官员军民抗拒不降,维扬可鉴!”扬州就是抵抗的榜样,杭州人害怕重蹈扬州的覆辙,自然就有投降的动机。


第二个原因就是方国安部南明军队的军纪,方部士卒好淫掠杀害,所过之处,百姓鸡飞狗跳,杭州人民自然不会对这支部队有什么好感,所以想让杭州人和这支明军站在同一战壕之中,可能确实是有点困难。

总之,短暂的潞王监国政权就这样灭亡了,从六月初八朱常淓就任监国到六月十四日杭州失守,这个可悲的政权只存活了六天。邹太后、潞王、弘光皇帝以及其他几位投降的明朝藩王被清军押往北京,在路上,邹太后不甘于做俘虏,投河自尽,朱常淓、朱由崧等人到达北京,接受清廷的“恩养”,而仅仅一年之后,这些到达北京的明朝宗室大多被清廷以谋反罪处决。值得一提的是,朱常淓等藩王是在街市之上被斩首示众的,而当过皇帝的朱由崧,清廷也给足了面子,用弓弦勒毙之,之前曾在网上看到过“朱由崧被凌迟处死”不知出自于何处,当然弓弦勒毙说我也只是道听途说,只是觉得更合理一些,毕竟清廷在之后处决一个起兵反清的永宁王妃都只是使用了绞刑,对待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亡国之君不太可能用这种过于惨烈的死刑方式。

当然说实话,弘光皇帝还是比诸如潞王这种主动投降的要正常一点的,起码人家是在战斗中被俘虏的。晋王、衡王、德王、荆王等藩王软弱不堪,把自己的命运交付给仇敌,结果被人杀掉,轻信他人,这只能说是咎由自取,不仅自己丢了性命,而且也把身为皇族的脸面丢得一干二净。


但接下来的历史证明,在明末清初的大变局之中,朱元璋有血性的子孙后代,也绝对不在少数。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

杭州战役:潞王监国政权的灭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