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800亿身家女首富毁于炒房?
1
温州商人,在中国当代商业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他们是改革开放后,敢闯敢拼的典型,硬是在“七山两水一分田”的山区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几乎家家做生意,户户有海外关系。温州人聪明如此,有人怀疑他们是犹太人的后裔。
有很多影视作品,比如《温州一家人》《鸡毛飞上天》等电视剧,展现了温州人在白手起家,在改革浪潮下,率先富起来的故事。
电视剧有很多感人的台词,《鸡毛飞上天》的女主角说:“别看鸡毛很轻,不值钱,但它一遇到风就会起飞。”这可能是“猪在风口也能飞”的原版。
乘上改革东风的温州人,迅速崛起成为一个商帮团体。2001年后,他们四处抱团出击,疯狂在全国重点城市买房,足迹从黑龙江一直买到海南岛。
所到之处,房价一片大涨,温州炒房团一夜间名震天下,以至于有的开发商为了好卖房,主动编造温州炒房团正在秘密购房的消息。
随着地产经济的遇冷,温州人不再有点石成金的魔力。
今年5月下旬,深交所正式向温州女首富周晓光下达了退市决定书,其名下的上市公司ST新光于6月1日进入退市整理期,15个交易日后将正式退市。
要知道,5年前,周晓光还以800亿身价,被胡润百富榜评为“浙江女首富”。5年后,这位诞生于温州的女首富倒欠了632亿,资不抵债,连破产重组都无法推进。
周晓光是温州商人的一个缩影。她起家于小商品,早年走街串巷叫卖刺绣花圈,有了点积蓄后,在义乌开了家做批发的店铺,利用台湾和香港大客户的关系,生意蒸蒸日上。
于1995年拿出全部积蓄的700万元,开了一家饰品加工厂,巅峰时,加工厂的商品垄断了义乌40%饰品出口。
命运转折发生在2003年,周晓光眼见老乡们通过炒房发了大财,心痒难耐,决定转型进入房地产市场,并购了一家名为万厦房地产的公司,当起了开发商,与主业饰品生产渐行渐远。
众所周知,房地产开发需要大笔资金。万达王健林曾说,业内一般通则是,总价100亿的工程,自己拿20亿做本,拿到土地开发权后,以土地做抵押,向各种金融机构借贷,贷款40亿保证施工并开始预售,完工后再卖一轮,回笼资金,还完贷款和利息后,还能赚10-20亿。
地产开发利润确实诱人,一个楼盘就能赚十几个亿。但负债也高,5、6倍杠杆率非常常见,有的利用“抽屉协议”甚至能把杠杆推到10倍。
这几年为什么地产公司总是债务暴雷?就是高杠杆+楼市遇冷+金融收紧,三重压力下的结果。
2
2003年-2016年,周晓光的新光集团与高企的中国楼市一起翩翩起舞。虽然公司负债很高,但只要楼一直在建,现金流不断,新债总能还上旧债。
房地产的成功,大大刺激了周晓光转型的步伐,她不再满足于靠生产一件件小饰品积累财富,地产、金融、投资才是新时代的商业模式,作为敢为时代先的温州人,怎么会错过如此机遇?
在金融上,周晓光投资了一家名为“百年人寿”的保险公司,或许她内心有意把百年人寿打造成新光集团的融资平台,为新光集团提供新的资金来源。
可惜,百年人寿业务做得一塌糊涂,各项指标在保险业中排名垫底,还被监管部门撤销了互联网保险的资质。经常有投保人抱怨拿不到赔偿金,被百年人寿套路了。
在投资上,周晓光豪赌了几家拥有上市潜力的公司,只要公司上市,一本万利。
以成功IPO的西域旅游为例,这是周晓光唯一赌对的上市公司,但西域旅游上市第一年即亏损,创造了A股最快“戴帽”纪录。
2016年-2017年,周晓光迎来了人生最辉煌的时刻。2016年,新光集团借壳上市,周晓光财富一夜暴涨百亿,在胡润地产富豪榜上名列53名,成为中国地产江湖的一方诸侯。
2017年,她又以800亿的身价被胡润百富榜称为“浙江女首富”。1985年,沿街叫卖刺绣的小姑娘,在30年后成了浙江女首富,这就是改革浪潮释放出来的巨大红利。
清华北大不如胆大,说的就是周晓光这类富豪。他们的暴富与个人素质和能力无关,胆大+运气=成功。
等到2018年,房产政策一变,他们的财富犹如镜花水月,百亿商业大厦一推即倒。
2018年,新光集团被曝30亿债务无法偿清。为什么如此大的一个新光集团,才短短一年时间连30亿都拿不出来了?
原因很简单,在严控地产政策下,新光集团搞不到新的贷款,无法再玩借新债堵旧债的套路。换句话说,新光集团早已是一家空壳公司,2018年的调控只是加速了债务问题爆发的速度。
2019年,新光集团直接进入破产重组阶段......距离周晓光登上浙江女首富仅两年时间。据一位小额债权人介绍,新光集团资产构成极为复杂,破产重组进行得并不顺利。
2020年,破产重组终于出了结果:新光集团资不抵债,无法重组,建议直接破产。消息一出,各大债权人蜂拥而上,慌慌张张给新光集团还值点钱的资产贴封条,以挽回损失。
3
号称800亿身价的温州女首富,3年内光速破产,清理债务后发现,公司资不抵债,无法重组。
几十家债权人纷纷登门抢夺值钱资产,女首富被迫拍卖自家别墅、豪车,所得两亿多现金仍是杯水车薪。事实证明债务融资行不通了。
据统计,周晓光的总债务高达632亿元,她分别向浙江银行、大连银行、恒丰银行等十几家银行贷款,每家贷款额度从2亿-20亿不等,另有十几家信托和金融机构贷款,如北方信托、西藏信托、中信信托、西部信托、华融金融等。所有负债均为债务融资,无股权融资。
现在,新光集团资不抵债,无论银行还是信托都不可能收回所有贷款,这些损失谁来承担?
为什么我们的金融机构宁愿借钱给公司,也不愿意参股?实质上是我们的金融机构对企业没有信心,觉得他们的股票不值钱,没有借钱收利息稳当。
我们的大A多少年盘踞3000点了?散户都没信心,更何况机构?没有一个强劲且稳定的A股市场,就无法改变企业融资过度依赖债务的模式,债务越多暴雷的可能性越高。
债务可以助推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增速一旦放慢,市场预期降低,债务问题就会凸显。我国的企业债规模已是GDP的160%,如果出现连环性债务暴雷,后果可想而知。
像周晓光这样的企业家为何敢借这么多钱?一来,我们的融资渠道比较少;二来,上一辈的企业家目光有限,所知甚少,做生意完全凭直觉来。在他们眼里,企业赚不赚钱不重要,重要的是股价能维持高位给自己套现的机会。
据我了解,温州人有钱后,大都不愿参与创新产业的投资,互联网行业或新能源汽车行业几乎见不到温州人的身影,这与他们的名气显然是不相符的。
是温州人没钱了吗?不是。温州人依旧很有钱,只不过他们中大部分人有钱后,宁愿拿去放贷吃利息或买房收房租,也不愿意向新产业投一分钱,温州老一辈的闯劲在新一辈人的身上已经丢失了。
作者:江左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