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船体模块已入坞或接近入坞,新的大型构件是2号舰舰体还是机库?

2020-07-03 11:34 作者:瀚海狼山  | 我要投稿



航母八月上船台的说法少说也流传了30年了。当时不知道为何说是上船台而不是入船坞,而且一定要到八月份?现在虽然已经有了2艘翘头,但是这个老梗似乎仍然没有过时。也许大家都觉得吨位和性能至少不亚于小鹰级的大平板,才能算是真正的“航母”。于是在某些船体模块似乎一夜间从陆地总组平台上消失不见之后,不但关心此事的人都在寻找模块的最终去向;这种关心甚至传到了欧美哪里;现在连大平板的外国粉丝都知道这些模块突然“丢失”后又被找到了。原因就是4号坞从外面观察,已经发现巨大的模块就在巨型龙门吊之下。因为4号坞上已经有两台巨型龙门吊,一台是外面那台世界第二起吊能力。也就是1600吨级的红色龙门吊;再往里面还有1台大约是1200吨级的,安装比较早的浅红色龙门吊。而再往里面,4号坞的延伸线上,则是80米宽和至少35米高的巨型风雨棚。

当外界的人从船坞门外的角度从外往内部观察,则因为透视角度的关系,可以看到一批倒V型的船体模块好像在3重龙门吊的底下,显得威风凛凛。其实只有2层巨型龙门吊,最里面的“小龙门吊”,其实就是巨型风雨棚。这些倒V型的模块,应该还在4号坞的延伸线上,而没有被吊装入坞。因为从外部观察,整体高度还太高,入坞后仅仅6甲板以下的船体模块,自然看上去不应该有这么高。只有吊装上机库模块,一直到飞行甲板才会有这么高的外在观察水平高度。不过现在并不能因此说大平板还没有入坞。因为宽度最大的机炉舱部分似乎没有看到。很可能几个机炉舱模块已经被吊装入坞。对一艘大船来说,只要有一个龙骨段模块入坞,就算入坞合拢已经开始。因此最终的研判,还需要等待太空视角或者空中垂直视角的4号坞内的状况,才知道到底有没有开始入坞。


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无论怎么说,这大平板肯定是不会故意的等到8月份,才按照几十年前的传说入坞了。现在即使一个月的工期也是非常宝贵的。按照现在生产合拢的速度和先进设备的安装技术,首艘大平板从第一个模块入坞到最终出坞下水,最多用10个月就够了,甚至速度还可能更快。因此在4号坞已经彻底清空,旁边的吊装准备区也完全清空的情况下,马上就开始入坞合拢,争分夺秒的完成合拢工序是必须的。由于此前出现的基本都是大平板6甲板以下的船体模块,这部分自重最大,技术也最复杂,动力系统基本都在这部分。此前从来没有见到过机库的模块。如果按照当初生产第二艘翘头的经验,那么机库模块比较巨大但是自重并不大。机库核心段在第二艘翘头整体采用塔式建造法成型时,机库中心部分仍然是罕见的呈现“回”字形整体吊装的最大的2个模块。当然,当初翘头并不是所有的机库大模块都是整体吊装。在完成了最多2个完整模块吊装合拢后,其他的模块都是先吊装机库侧壁,再吊装机库的顶面甲板,上表面其实就是飞行甲板,在机库部分整体成型后,才是外飘部分的吊装焊接,最后一个到位的是舰岛的吊装。


从美国福特级航母的生产过程中可见,福特级的机库从来没有整体吊装,都是先吊装完机库两边的侧壁再吊装飞行甲板和外飘甲板。从这一点来说,第二艘翘头施工的集成度已经超过了福特级的塔式建造法。而第一艘大平板是采用第6代巨型总段建造法建造,则比所有的塔式建造法都领先一代。因此狼山个人认为,未来大平板的机库、外飘和舰岛模块,很可能直接从巨型生产厂房内部,通过陆地运输到4号坞吊装准备区,不必再在陆地总组平台上过二遍。有说法是陆地总组平台的风雨棚内,又有新的大型构造物出现,如果不是民船模块,那么是同型2号舰的概率就很大。另外从3号线老生产区可见,除了还在舾装中的至少5艘神盾外,整个室内生产区和室外生产区都没有新的神盾舰体出现,室外生产区已经开始2艘明显是民船的建造。因此判断今后的任务,就是全力批量突击载机大舰。


船体模块已入坞或接近入坞,新的大型构件是2号舰舰体还是机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