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秋 东北铁道旅+神户马拉松10日行|D9-2|鸣子温泉乡

第九日(二)鸣子温泉乡
列车钻出鸣子隧道口的画面是日本铁道摄影的经典,尽管已经没有红叶相伴,但既来之则安之,这仍然是我此行的一个念想。今天要拍的列车是期间限定的观光列车“リゾートみのり”。
“リゾートみのり”的列车简介上写,在这座桥列车会慢行让乘客欣赏鸣子峡的风景,加上今天是本次旅行难得的晴天,拍照的难度并不大。列车11点23分鸣子温泉发,11点32分抵达中山平温泉,通过镜头的时间大约是11点28分30秒,我也很早就架好相机stand by。
响亮的鸣笛之后,列车缓缓驶上大桥,用了差不多20秒才通过鸣子峡,拍到这张照片也算没有白来一趟。


拍好这张照片,走47号国道的大路返回中山平温泉的旅馆取包,搭下一班列车前往鸣子温泉站,也是鸣子温泉乡的中心。

差不多中午12点半,今天第二次抵达鸣子温泉站,下午离开的“リゾートみのり号”是4点发车,中间的时间都是温泉体验。

车站的展示橱窗中有一整套“小芥子木偶(こけし,Kokeshi)”,这是鸣子温泉的标志之一。这种带有鸣子独特描绘花纹的小芥子在温泉街随处可见,也是鸣子温泉最著名的旅行纪念品。

第一处温泉是温泉乡内的中高档西式旅馆“鸣子观光Hotel”,能够感受到应有的服务水准。


旅馆里面同样有一整套小芥子木偶,包括一个D51蒸汽机车的。

旅馆的温泉规模很大,至少可以同时容纳30人。其中共有三个汤池,室内一个大汤池一个小汤池,还有一个不大的露天风吕;风格的话走的是大场面风格,保证与酒店档次匹配的品质,至于温泉景观之类的倒是完全没有。“温泉成分书”上写着,这个温泉只有一种成分,是“含硫磺的碳酸氢钠和硫酸钠温泉”,实际上汤池根据不同的需求调节了温泉的浓度,室内的汤池有些浑浊看不见底,但至少还能够看大约三四十公分;而露天风吕是一出门就闻到很浓重的硫磺味,浑浊度已经超过了稀米汤,温泉中有很多絮状的“汤之花”沉淀,泡下来其实不太能适应,感觉是室内的那个程度应该就可以了。
在这边泡了一小时左右,又休息了一会,前往下一处温泉。

隔壁是鸣子温泉相当著名的公众浴场“泷之汤”,传说中鸣子温泉起源的千年古汤!当年关口知宏在“最长片道切符之旅”中也曾经来访。温泉的规模很小人气却超高,在观光客和当地人中都很受欢迎,不大的温泉池里面一直挤着十多个人,有点拥挤但绝对是日本本格派汤屋的一种体验。“泷之汤”的温泉从源泉流出之后,温度是46.2度,不经加水、加温或者降温,直接经管道引流,从高处落入汤池。温泉通过管道的时候,以及从高处落入汤池的时候会自然降温,男汤有两个汤池,距离源泉近的温度在44度左右,远一点的42度左右,仍然是相对较高的温度。

这里的泉质是pH=2.7的强酸性明矾泉,鸣子温泉区唯一的强酸性温泉,换一个比较标准就是1:10000的硫酸!泡的时候更多的是感觉到温泉的热度,温泉颜色是很正常的“略透明的乳白色”,身体的感觉也没什么不同,但泉水尝一下就能体会到很明显的酸味。泡好温泉出来才真正体会到强酸性的威力,身体擦干后皮肤会很紧,所以最后又重新泡了一下,再用清水冲洗才算完全结束。体验过这里之后,倒是对草津和别府那些pH=2.0甚至1.7的明矾泉,也就是1:1000硫酸的温泉有些期待了。(2023年注:最后还真的在2018年和19年去了草津和别府,感觉就是更浓的稀硫酸。。。)
从泷之汤左边上去是鸣子温泉神社,中途可以看到泷之汤后院配汤的情况,温泉水进入配汤池之后,再通过这七根桧木的管道分别进入男汤(右侧四根)和女汤(左侧三根),而管道进入到建筑物之后,温泉水就直接从高处落入汤池。

鸣子温泉神社,据传早在公元9世纪即随着鸣子温泉的起源而建立,刚刚泡过的泷之汤的源泉就在神社之下。

鸣子温泉另外一座公众浴场——早稻田栈敷汤,与早稻田大学有着相当渊源,最早是由早稻田大学前来实习的学生挖掘出的温泉,之后逐渐发展为鸣子温泉区著名的公众浴场。现在的建筑也是由早稻田大学建筑系设计,在温泉区中的风格独树一帜。看了一下时间不太够再泡一个温泉了就没有进去。

除此之外还有温泉街不可少的足汤和手汤。


远处冒着水汽的是鸣子温泉区的源泉之一,通过复杂的管线将泉水引到各个温泉设施。

温泉街随处可见的鸣子风“小芥子”造型,就连这个邮筒也是如此。


天色渐暗,准备离开鸣子温泉,就在这个车站门口的小足汤中度过鸣子温泉之行的最后一点时间。
